帝国之“殇”,被遗忘的“远方”——“安西都护府”


帝国之“殇”,被遗忘的“远方”——“安西都护府”

帝国之“殇” , 被遗忘的“远方”——“安西都护府”// //

唐明皇 李隆基

我国是一个有着千年历史的国家 , 漫漫历史长河中有着无数“可歌可泣”的故事 , 但可以说每一个都是不尽相同的 , 都是值得“铭记”的 。

《战国策》中有云:“前事之不忘 , 后事之师 。 ”或许这就是历史存在的意义吧!

今人于古代王朝言必及“汉唐” , 因为这两个王朝的“鼎盛”为中外所知 , 且都有着为人所钦慕的“霸气” 。 汉——明犯强汉者 , 虽远必诛!(《汉书——傅常郑甘陈段传》)唐——内外六夷 , 敢称兵器者斩之!(《杀胡令》)

可正如前段时间“爆红”于“网络”的“流浪大师”沈巍引用《史记·乐毅列传》说的那句“善始者众,善终者寡”一样 , 这个王朝虽拥有了一个相对来说“好的开始” , 却没能留下一个好的“结尾” 。

一手开创了“开元盛世”的唐明皇李隆基晚年日趋昏聩、宠幸佞臣、耽于女色以致于“春宵苦短日高起 , 从此君王不早朝 。 ”(白居易的《长恨歌》) , 最后终于酿成了“安史之乱”这杯“苦酒” , 险些使昔日恢宏的“大唐王朝”中道而止 。

关于“安史之乱”我不想去多说什么 , 因为现有的“资料”或者说“史籍”已足以使后人了解它的十之八九 , 什么原因发生 , 怎样的结束 , 都已经再明白不过了 。

不过接下来讲到的事儿 , 却多多少少与它有些儿关系 。


帝国之“殇”,被遗忘的“远方”——“安西都护府”

帝国之“殇” , 被遗忘的“远方”——“安西都护府”// //

安西都护府

“安西都护府”是当时唐王朝设立于是时西域地区的一个“边关重镇” , 它起于唐太宗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没于唐德宗贞元六年(公元808年) 。 断断续续一共存在了近178年的时间 。

如果说“安史之乱”的“爆发”还不足以使你清楚地认识到唐王朝的“盛极而衰”的话 , 那么这个叫做“安西都护府”的地方将是一个最为“强有力的补充”或者说“侧写” 。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闻名于世的“安史之乱”爆发了 。 惶惶不可终日的“上位者”为了扑灭这场“烈火”四处“抽调”军队 , 以应付各路“叛军” 。 其中就包括了驻扎在“安西都护府”的数万“安西军” 。

据《唐会要》记载 , “安西都护府”的驻军盛时也不过24000余人 , 经此一“调” , 只剩下了“万余”老弱病残之军 。 以“万余”老弱病残之军“守护”近300万平方千米的“疆土” 。 300万平方千米的面积什么“概念” , 相当于今天20个左右的“山东省”的面积 , 但当时的唐王朝已经顾不得那么多了!

幸而“安西都护府”的驻军并没有因此而“丧失”领土 , 奈何他们不会总那么幸运 。

唐王朝经过“安史之乱”的“洗礼”已经越发显得“江河日下”了 , 对外的“控制力”在逐年“减弱” 。

唐代宗大历元年(公元766年)吐蕃军趁机攻占了河西凉、甘等州 , 切断了中原地区与西域地区的联系 , 从此“安西都护府”成了“孤悬海外”之地 。 当然了享有此种“待遇”的还有一个叫做“北庭都护府”的地方 。

“安西都护府”与“北庭都护府”两个“难兄难弟”意识到这样下去 , 终究不是“办法” , 周围“强敌环伺” 。 如若不尽快与“内地”取得“联系” , 随时都有“覆灭”的危险 。 再者“个人”生死是小 , 万一丢了“国土”万死莫赎 。

于是在唐德宗建中二年(公元781年)安西留守郭昕联系了北庭节度使李元忠 , 想尽了办法与“内地”取得了联系 。 而这时“安西”及“北庭”两都护府仍然控制着西域五十七国及十姓突厥部 。

唐德宗闻讯大喜随即加封了郭昕、李元忠等人 , 可是到底是“今时不同往日”了 , 唐政府并没有给予“两地”什么事实上的“力量补充” , 也许是由于“鞭长莫及” , 也许是“有心无力”了吧......

9年之后 , 也就是唐德宗贞元六年(公元790年) , 李元忠所在的“北庭都护府”被“吐蕃”消灭 , 李元忠及手下7000余名将士尽皆“战死” , “安西都护府”成了“大唐”在“西域”的唯一存在 。

“吐蕃”攻占“北庭”之后 , 唐朝与“安西”彻底失去了联络 。 现在我们来看一看《资治通鉴·唐纪四十九》关于这一年的记载:“秋 , 颉干迦斯悉举国兵数万 , 召杨袭古 , 将复北庭 , 又为吐蕃所败 , 死者大半 。 袭古收馀众数百 , 将还西州 , 颉干迦斯绐之曰:“且与我同至牙帐 , 当送君还朝 。 ”既而留不遣 , 竟杀之 。 安西由是遂绝 , 莫知存亡 , 而西州犹为唐固守 。 ”

唐宪宗元和三年(公元808年)冬 , 吐蕃大军再次向围困了多年的龟兹城(“安西都护府”的治所)发动了总攻 。

从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的开始到公元808年“安西都护府”的“陷落” , 整整53年过去了 , 除了那“抽调”后剩余的“万余”兵士之外 , 可见还有什么“新鲜”的力量再补充进来 , 当年二十余岁的“壮小伙儿” , 如今也是须发皆白的年纪了 , 再也舞不动枪、拉不开弓了 , 可他们依然坚守着 , 直到最后“壮烈殉国” 。


帝国之“殇”,被遗忘的“远方”——“安西都护府”

帝国之“殇” , 被遗忘的“远方”——“安西都护府”// //

安西都护府遗址

其实不难看出 , 唐朝政府在公元790年“北庭”失守后已经不对“西域”地区抱有任何“希望”了 , 即便是没有与“安西”的音信断绝 , 怕也是对其“爱莫能助” 。

可作为最后一批镇守西域的大唐武装“安西军”来说 , 他们并没有因此而“放弃” , 因为他们始终相信“大唐”不会忘记他们 。 可事实上呢?

不过我想 , 无论如何他们也不会后悔自己“曾经的选择” 。 因为他们作为“军人”是“称职”的 , 对于“国家”是“尽忠”的 。 即便最后不幸“遇难” , 但他们“忠勇”的“精神”却会“光耀千古” 。

《孟子·尽心上》有云:仰不愧于天 , 俯不怍于人 , 他们做到了!

就在“北护军”、“安西军”相继“殉国” , “西域”地区全部落入“胡人”之手后 , 曾经“不可一世”的“大唐帝国”还“存续”了近百年时间 , 只不过早已经“丧失”了“魂魄” , 只剩下了“苟延残喘”而已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