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掀不起浪花的少数民族

问题:三国时期 , 北方民族为何不趁机入主中原?为何在三国战乱之时 , 少数民族无法建立起强大的政权?


三国时期掀不起浪花的少数民族

三国时期掀不起浪花的少数民族// //

一:三国时期 , 汉人政权对少数民族的统治

羌族 , 三国时期广泛分布在凉州和并州地区 , 进入汉末三国混战局面时 , 羌人便成为割据者挟之以攻战的工具 。 从董卓入洛至献帝东归的七年中 , 挟持汉帝及大臣的都是凉州军阀 , 他们军中都有羌胡 。 其后 , 马腾、韩遂、马超、苏衡等割据凉州进取关中 , 都有羌族人跟随 。

氐族 , 汉魏时 , 武都、阴平、天水、陇西、南安、广魏、扶风及酒泉诸郡 , 广泛分布在较偏僻的今甘、陕、川交界地区 。 魏蜀交战之时 , 特别是汉中之战 , 氐族人被诸葛亮与夏侯渊瓜分 , 多被迁徙到自己辖区 , 成为豪族的农奴 。

乌桓 , 自汉武帝起分布在上谷、渔阳、右北平、辽东、辽西五郡塞外 , 也就是现在河北、内蒙古、辽宁三省的交界之处 。 汉灵帝时期 , 张纯入乌桓 , 与乌桓王丘力居一统反叛 。 这次反叛被幽州刺史以及右北平都尉公孙瓒共同平定 , 丘力居投降 , 张纯兵败身死 。 建安十年 , 袁绍之子袁尚、袁熙入乌桓 , 乌桓王蹋顿反叛并入侵幽州 , 曹操亲率大军破乌桓 , 斩蹋顿 , 招降其部众二十万 。 汉末三国 , 征调乌桓人为兵的 , 除了曹操 , 还有袁绍父子、公孙瓒、张纯、阎柔、刘备等人 。 刘备出任平原相时 , 就从乌桓处征调到千余骑兵 。

鲜卑 , 西汉崩溃后 , 新朝王莽掌握中央政权 , 发兵征讨北匈奴残余以及东北鲜卑 。 到了东汉王朝建立时 , 鲜卑从东北入草原 , 成为草原霸主 。 东汉时期 , 鲜卑诸部落林立 , 都臣服于汉朝 , 时常进贡马匹牛羊 , 并与汉朝互市 。 汉灵帝时期 , 鲜卑各部反叛 , 并掠夺边郡 。 汉灵帝派遣护乌桓校尉夏育等三将各率万骑分二道出塞击鲜卑 , 与鲜卑两败俱伤 , 夏育只带着几十名残兵逃回 。

鲜卑也因此分裂为三个势力集团 , 其大人一为步度根 , 其部众分布在并州的太原、雁门等地;二为轲比能 , 其部众分布在幽州的代郡、上谷等地;三为东部鲜卑素利、弥加、阙机 , 部众分布在幽州的辽西、右北平、渔阳塞外 。

魏明帝时期 , 派遣秦朗征讨步度根 , 步度根兵败 , 被轲比能斩杀 。 轲比能时降时叛 , 魏明帝派出田豫征讨 , 互有胜负 。 派出王雄征讨 , 王雄派出死士韩龙深入鲜卑 , 斩杀轲比能 。

东部鲜卑因为辽东太守公孙渊引诱反叛曹魏 , 魏明帝派遣司马懿、毌丘俭发兵征讨 , 击败并招降东鲜卑 , 其后进兵辽东 , 破襄平 , 灭公孙渊 。

匈奴 , 在东汉时期 , 北匈奴西迁 , 鲜卑人入草原 , 南匈奴人则分布在并州、司州、凉州三州交界处 , 也就是现在的宁夏自治区以及山西、内蒙的部分地区 。 三国时期 , 南匈奴先后依附董卓、袁绍、袁术、曹操 。 南匈奴时叛时降 , 两次背叛曹操 , 曹操最终将南匈奴分为多部 , 与汉族杂居 , 终曹魏一朝就没有再背叛过 。

南蛮 , 分布在蜀汉南中七郡的各个少数民族 , 包括现在贵州西部、云南全境、缅甸东北部 。 三国演义中 , 诸葛亮平定南蛮 , 南蛮在蜀汉一朝就没有再背叛过 , 且为诸葛亮北伐提供了大量的兵员财货 。


三国时期掀不起浪花的少数民族

三国时期掀不起浪花的少数民族// //

山越 , 广泛分布扬州与交州 , 也就是现在的南方各省以及越南国 。 山越是南方各个少数民族统称 , 都居住在山林之中 , 经济落后 , 但是人口众多 。 东吴为了补充劳动力 , 几乎从东吴建立到灭亡 , 一直不间断地派遣大军进山抓壮丁 。 东吴灭亡时 , 兵力有二十万 , 其中山越就占了兵员的一半 。

二:为何少数民族在三国掀不起浪花?

首先 , 三国时期的少数民族都处于汉朝的统治之下 , 与西汉初建时的匈奴绝然不同 , 羌、氐、鲜卑、匈奴、乌桓、山越、南蛮七大族群并没有独立的政治地位 , 尽管汉朝对他们的统治还只是羁縻统治 。

东汉末年 , 国家政权趋于崩溃 , 黄巾起义加上诸侯混战 , 七大少数民族族群也不可避免地卷入到这场战乱之中 。 无论是东汉中央政权镇压各种起义或者暴动 , 还是诸侯之间的混战 , 他们都不可避免地要被征调人力物力 。

组织结构松散半牧半农的羌、氐、山越三族以及匈奴人的附属族群羯族 , 这四大族群的命运是非常悲惨的 , 不仅要像汉族人一样交粮纳税提供兵员 , 而且因为不善务农 , 相对而言兵役就更为繁重 。 大部分都沦为豪族地主的私人农奴 , 被限制在豪族地主的庄园中日夜劳作 , 命运十分悲惨 。

其次 , 导致东汉崩溃的根本原因是时代阶段的迈进 , 中华文明正在从大陆扩张时代东西扩张阶段向南北扩张阶段迈进 , 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 作为文明中心的关中河南地区无法统御各地区 。

然而 , 文明中心有着十分深厚的底蕴 , 在政治经济文化人口上依然拥有绝对的优势 , 尽管不能统御全国 , 依然具体统御局部地区的能力 。

为此 , 尽管诸侯混战 , 但是各个诸侯对各个地区的统治能力依然十分强悍 。 对于各个地区的边郡少数民族有着绝对的压制力 。 例如 , 只拥有一郡之地的辽东郡太守公孙度就能够取得与魏蜀吴几乎同等的地位 , 在割据时期称为东北亚的霸主 , 不仅恢复了西汉武帝时期的辽东四郡版图 , 还让高句丽、鲜卑、三韩、倭国、扶余等东北亚各族臣服 。


三国时期掀不起浪花的少数民族

三国时期掀不起浪花的少数民族// //

再次 , 中华文明时代迈进导致了分裂割据与局部统一 , 在东汉末年只是一个预演 , 随之而来的是南北朝时期的漫长分裂历史 。

南北扩张阶段 , 以往不具有大陆性地理环境 , 不能进行开发 , 只能为游牧民族或者渔猎民族提供定点迁徙的大漠草原、东北、青藏高原、云贵、长江以南的丘陵地带都有了开发的价值 。 有了开发价值后 , 这些地区在隋唐时期就有了突厥、高句丽、吐蕃、南诏等强大的政权 。

只是 , 在三国时期 , 这些地区的开发还没有开始 , 无论是鲜卑、还是南蛮 , 或是其他各族都没有建立强大政权的经济基础 。 没有经济基础 , 强大的政权 , 强悍的武力根本无从谈起 。

西晋时期 , 之所以发生“五胡乱华” , 根本还是北方少数民族族权在魏晋政权的强迫下都迁入了中原 , 经济基础已经不一样了 。 西晋时期 , 关中地区百万户人口 , 羌族人就占了一半 。

最后 , 文明中心的转移才刚刚开始 , 传统的文明中心河南关中地区衰弱 , 新的文明中心燕蓟地区江南地区崛起还需要时间 。

所以 , 历经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漫长分裂割据的历史 , 中国又以河南关中地区为中心实现了重新统一 , 建立隋朝 。 隋朝开通大运河 , 将新崛起的两大文明中心力量输送到河南地区 , 从而保证了隋唐两朝大一统帝国的辉煌 。

三国时期 , 燕蓟地区的公孙瓒势力也一度很强大 , 但是力量上依然无法与传统的文明中心相争 , 随后被袁绍所灭 , 而袁绍也被曹操所灭 。 三国时期 , 中原以北没有抗拒文明中心压制的力量 。

直到唐朝时期 , 草原、东北都得到开发 , 燕蓟地区文明中心的地位开始提升 。 占据燕蓟地区的割据势力才拥有了征战天下 , 与传统文明中心抗衡的力量 。 例如 , 安史之乱的策源地就是燕蓟地区 , 辽金两朝占据了燕蓟地区才有了与两宋分庭抗衡的力量 。 到了传统文明中心彻底衰弱 , 河南关中地区再也无法成为首都所在地 , 这才有了草原、中原、东北三个地区沦为执掌国家政权的元明清三朝 。

综上所述 , 三国时期的少数民族族群无法入主中原的根本原因是自身人力物力不足的情况下 , 还要被汉人政权抽调人力物力 , 所有根本就没有崛起的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