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乐话古:古昭州那些尚存的“唐人遗风”


平乐话古:古昭州那些尚存的“唐人遗风”

平乐话古:古昭州那些尚存的“唐人遗风”// //

平乐话古: 古昭州那些尚存的"唐人遗风"

古昭州即现今的平乐县,其历史悠久 , 在一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已有人在此繁衍生息 , 秦代属桂林郡地 , 汉代属苍梧郡 , 始于三国设县 , 为历代州府之地 , 唐为乐州 , 后称昭州 , 元时为府 , 明、清亦然 。


平乐话古:古昭州那些尚存的“唐人遗风”

平乐话古:古昭州那些尚存的“唐人遗风”// //

但是作为历史悠久的古昭州,现在已经很难找到以前曾经辉煌的影子,留下的一些历史痕迹都是些零零星星的碎片,无法让人找到一脉传承下来的历史脉络,因而很多历史真相只能靠后人去推理,难免有对历史误读的地方.


平乐话古:古昭州那些尚存的“唐人遗风”

平乐话古:古昭州那些尚存的“唐人遗风”// //

古昭州的历史与中国唐宋元明清的"平蛮史"息息相关,到底现在的平乐县是否还尚保存有"唐人遗风",还须考证.但是,平乐现存的零星唐人文化还要追溯中原文化进入古昭州说起. 据《平乐县志》记载:唐朝天佑年间岭南昭州〈平乐〉瑶民起义 , 烽烟四起,为了平定瑶民起义 , 天佑二年〈905年〉昭宗任命陶(名英)李(梁)二人为征南大将军 , 与莫翟宾等将校率兵8万远征昭州 。 天佑四年〈907年〉朱全忠〈温〉杀君称帝取唐为梁 。 陶李莫翟等将士奉命留守昭州 。 二人忠君至上耻为梁臣遂辞官解甲归田 , 隐居在昭州南部的诞山脚下 。 此后五姓人相互联姻 , 世代繁衍散居于今青龙 , 阳安 , 桥亭 , 张家一带 。 中原文化也就在古昭州有了成长的土壤.并随着陶李莫翟后裔香火延续并繁衍了而传承着.


平乐话古:古昭州那些尚存的“唐人遗风”

平乐话古:古昭州那些尚存的“唐人遗风”// //

一是建筑尚存的唐人遗风, 在陶李莫翟家族的村落建筑上 , 表现十分突出 。 如在青龙郡塘,平西,山脚源等村落表现得比较突出,虽然现在尚存着明清时期的古建筑,但中原建筑文化元素比效浓. 这些村落大多有古井、古庭门、古水渠、古路径、古寨堡、古风洞、古水塘、古灵泉 。


平乐话古:古昭州那些尚存的“唐人遗风”

平乐话古:古昭州那些尚存的“唐人遗风”// //

二是语言是北方语言的异化和变种, 在古昭州南部有一种独特的语言,这种语言在平乐只有青龙 , 阳安 , 桥亭 , 张家,源头这一带人会说 , 这种语言与两广的粤语方言 , 客家方言和闽方言等都没有联系 , 与少数民族瑶壮藏及汉族等语言也不相干 。 而是陶李莫翟宾等将校当年从北方带来的语言在他们隐居之地及他们的后世子孙散居地保留了下来与当地的语言同化 , 并经过一千多年历史长河的演变进化就成了现今平乐青龙 , 阳安 , 桥亭 , 张家一带独特的地方方言 。


平乐话古:古昭州那些尚存的“唐人遗风”

平乐话古:古昭州那些尚存的“唐人遗风”// //

三是童谣唱出中原文风, 如唐盛行诗歌 , 讲究平仄押韵 , 读来琅琅上口 , 而现今青龙 , 阳安 , 桥亭 , 张家一带在民间也流行着一种奇异特殊 , 琅琅上口的童谣 。 这些童谣只有用当地土话来念 , 如果用标准的普通话来念则索然无谓 。 由此可见流行在这一带童谣 , 出殡仪式 , 戏曲等都是经民间传承保留下来的唐代古风 。 如在青龙平西一带传唱的童谣《萤火子》很有代表性:"萤火子 , 夜夜飞 , 过岭背 , 岭背有个养牛妹 , 穿红衫 , 穿红裤 , 踏死鸡仔叫咕跪;花手巾 , 抹眼泪 , 洗凉手巾挂门背 , 洗面手巾搭门头;骑头牛 , 过岭头 , 骑头马 , 过山垭 , 山垭有株辣蓼花 , 吃得老妹嘴嚓哑 。 "


平乐话古:古昭州那些尚存的“唐人遗风”

平乐话古:古昭州那些尚存的“唐人遗风”// //

虽然现代气息已经淹没了沧桑的历史印痕,但是语言和民俗文化的传承还依稀让人感觉有着唐人那些遗风的韵味.


平乐话古:古昭州那些尚存的“唐人遗风”

平乐话古:古昭州那些尚存的“唐人遗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