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庵剩墨 | 赵之谦


悲庵剩墨 | 赵之谦

悲庵剩墨 | 赵之谦// //

▲《悲庵剩墨》 珂罗版

赵之谦 , 初字益甫 , 号冷君;后改字撝叔 , 号铁三、憨寮 , 又号悲庵、无闷、梅庵等 。 所居曰“二金蝶堂”、“苦兼室” , 官至江西鄱阳、奉新知县 ,


悲庵剩墨 | 赵之谦

悲庵剩墨 | 赵之谦// //

▲《赵之谦像》

工诗文 , 擅书法 , 初学颜真卿 , 篆隶法邓石如 , 后自成一格 , 奇倔雄强 , 别出时俗 。 善绘画 , 花卉学石涛而有所变化 , 为清末写意花卉之开山 。 篆刻初学浙派 , 继法秦汉玺印 , 复参宋、元及皖派 , 博取秦诏、汉镜、泉币、汉铭文和碑版文字等入印 , 一扫旧习 , 所作苍秀雄浑 。 青年时代即以才华横溢而名满海内 。


悲庵剩墨 | 赵之谦

悲庵剩墨 | 赵之谦// //

▲《悲庵剩墨》

赵之谦曾说过:“独立者贵 , 天地极大 , 多人说总尽 , 独立难索难求” 。 他一生在诗、书、画、印上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 终于成为一代大师 。


悲庵剩墨 | 赵之谦

悲庵剩墨 | 赵之谦// //

▲《悲庵剩墨》

初画风工丽 , 后取法徐渭、朱耷、扬州八怪诸家 , 笔墨趋于放纵 , 挥笔泼墨 , 笔力雄健 , 洒脱自如 , 色彩浓艳 , 富有新意 。


悲庵剩墨 | 赵之谦

悲庵剩墨 | 赵之谦// //

▲《悲庵剩墨》

其书法初师颜真卿 , 后取法北朝碑刻 , 所作楷书 , 笔致婉转圆通 , 人称“魏底颜面”;篆书在邓石如的基础上掺以魏碑笔意 , 别具一格 , 亦能以魏碑体势作行草书 。


悲庵剩墨 | 赵之谦

悲庵剩墨 | 赵之谦// //

▲《悲庵剩墨》

赵之谦篆刻初摹西泠八家 , 后追皖派 , 参以诏版、汉镜文、钱币文、瓦当文、封泥等 , 形成章法多变 , 意境清新的独特风貌 。


悲庵剩墨 | 赵之谦

悲庵剩墨 | 赵之谦// //

▲《悲庵剩墨》

创阳文边款 , 其艺术将诗、书、画印有机结合 , 在清末艺坛上影响很大 。


悲庵剩墨 | 赵之谦

悲庵剩墨 | 赵之谦// //

▲《悲庵剩墨》

除此之外 , 其还是一位书法大家 。

藏书秘册甚多 。 家有藏书楼为“二金蝶堂”、“仰视千七百二十九鹤斋” 。 藏书印有“赵之谦”、“二金蝶堂藏书”、“为五斗米折腰”、“鹤庐”、“二金蝶堂双钩两汉刻石之记”等 。


悲庵剩墨 | 赵之谦

悲庵剩墨 | 赵之谦// //

▲《悲庵剩墨》

据藏书刻有《仰视千七百二十九鹤斋丛书》(简称《鹤斋丛书》) , 六集 , 三十八种 , 所首经说、杂史、金石、笔记等 , 都是篇幅短小的罕传之书 。


悲庵剩墨 | 赵之谦

悲庵剩墨 | 赵之谦// //

▲《悲庵剩墨》

其中《英吉利广东入城始末》一书 , 为当时最新的历史记载 。 性狂放 , 善画写意花卉 , 与任伯年、吴昌硕并称“清末三大画家” 。


悲庵剩墨 | 赵之谦

悲庵剩墨 | 赵之谦// //

▲《悲庵剩墨》

赵之谦作品整体风格突出 , 笔势飞动 , 极有价值 。 从风格上看 , 亦是个性非凡 。

这两副对联作品用笔扎实而灵动 , 用笔速度快 , 不斤斤于每一单字笔画的光洁 , 但每一笔画起、行、收过程都交待得十分清楚 。


悲庵剩墨 | 赵之谦

悲庵剩墨 | 赵之谦// //

▲《悲庵剩墨》

结体上每字均有一个中心;疏密对比强烈 , 疏处可走马 , 密处不透风 , 颇得“计白当黑”之妙;借助用笔的轻重调整重心 。 章法上行距紧而字距宽 , 一反常规而整体浑然 。


悲庵剩墨 | 赵之谦

悲庵剩墨 | 赵之谦// //

▲《悲庵剩墨》

赵之谦曾说过:“独立者贵 , 天地极大 , 多人说总尽 , 独立难索难求” 。

他一生在诗、书、画、意上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 终于成为一代大师 。 让我们怦然心动 , 也历久难忘 。

- end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资料来源网络 , 为传播而发

若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总监丨冯错

编辑丨王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