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挟天子到官渡之战,谋士眼里的曹袁之别,胜败早已注定
曹操和袁绍之间原本就是一段孽缘 , 两人打小就在一起 , 却又在讨伐董卓之后分道扬镳 , 最终官渡决一雌雄 。 官渡之战的失败可以说是袁绍一生的耻辱 , 原本地广人多的袁绍居然输给了曹操 。 这要放在三国时期 , 袁绍本人是绝不相信的 , 然而事实正是如此上演 。 实际上曹操赢下官渡之战 , 很大的程度都在于他的运气 。 侥幸得到许攸 , 又侥幸得知袁绍的粮草所在地乌巢 。 所以说单纯通过一场官渡的战役就说曹操各种能力突出 , 是缺乏证据的行为 。 不过曹操和袁绍确实有明显的区别 , 这一点从双方谋士上就能看出 。
从挟天子到官渡之战 , 谋士眼里的曹袁之别 , 胜败早已注定// //
曹操迎奉天子以令不臣
围绕在曹操一生中最为英明的举动就在于“奉天子以令不臣 。 ” , 这是曹操手下谋士毛玠提出的重要纲领 。 然而这句话被后世人有所误解 , 都称曹操为挟天子以令诸侯 , 这的确是冤枉了曹操 。 《三国志》记载:“夫兵义者胜 , 守位以财 , 宜奉天子以令不臣 , 脩耕植 , 畜军资 , 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 。 ”;此话原文即是奉天子以令不臣 , 意旨从义 。 这个义自然是说的大义 , 尊奉天子 , 奉天子之诏就是大义 。 那么“挟天子以令诸侯”出自于哪呢?正是袁绍 。
从挟天子到官渡之战 , 谋士眼里的曹袁之别 , 胜败早已注定// //
提出挟天子的沮授
《后汉书·袁绍传》记载:“挟天子而令诸侯 , 畜士马以讨不庭 。 谁能御之?”;当袁绍问计沮授时 , 沮授的回答便是挟天子而令诸侯 。 由此我们就能窥探到曹操和袁绍之间的最大分别 , 即是曹趋于义 , 袁趋于利 。 虽然二者想要迎回汉献帝都是为了积累政治资本 , 但曹操的趋向更偏向于义 , 起码表面上是 。 而袁绍则不同 , 意图太过明显 。 然而这不是谋士的话吗?为什么能代表曹操和袁绍呢?其实这代表的是曹操集团和袁绍集团的格局 。
从挟天子到官渡之战 , 谋士眼里的曹袁之别 , 胜败早已注定// //
袁绍手下谋士:田丰和许攸
袁绍集团的境界不高原因就在于袁绍的境界不高 , 三国谋士无一不为自己的老板也就是主公谋利 , 但袁绍集团太过赤裸裸 。 挟天子之说不但是沮授一家之言 , 袁绍手下的谋士田丰也曾说过 。 《三国志·袁绍传》记载:“挟天子以令诸侯 , 四海可指麾而定 。 ”;可见沮授一人说挟天子则可被认定为是沮授过于狭隘 , 然而两大谋士同用挟天子就能说明一个问题了 , 那就是袁绍把利摆在第一 , 手下谋士要迎合主公 , 自然也将利摆在第一位 。
从挟天子到官渡之战 , 谋士眼里的曹袁之别 , 胜败早已注定// //
曹操手下谋士荀彧
相反被我们误解的曹操这边 , 至始至终都未有挟天子一说 。 无独有偶 , 荀彧在奉劝曹操迎天子时也说过这么一段话 , 出自《三国志·荀彧传》:“奉主上以从民望 , 大顺也;秉至公以服雄杰 , 大略也;扶弘义以致英俊 , 大德也 。 ”;奉主上以从民望 , 所以这也预示着曹操集团更符合大义为先 。 故而说袁绍和曹操的区别 , 从双方谋士态度就可窥探出个所以然来 。
从挟天子到官渡之战 , 谋士眼里的曹袁之别 , 胜败早已注定// //
袁绍
说袁绍趋于利并不是空穴来风 , 袁绍向来就只思考自身 , 从未将汉献帝放在眼中 。 或许这个原因可以追溯到董卓祸乱洛阳开始 , 汉献帝是董卓所立 , 故而袁绍打心底是不承认这个皇帝的 。 《三国志》记载:“初 , 天子之立非绍意 , 及在河东 , 绍遣颍川郭图使焉 。 图还说绍迎天子都邺 , 绍不从 。 ”;可见早在讨伐董卓之际 , 袁绍就已经不承认汉献帝了 , 甚至想要改立刘虞为帝 , 若不是刘虞不肯 , 恐怕汉朝早已是两帝并立 。
从挟天子到官渡之战 , 谋士眼里的曹袁之别 , 胜败早已注定// //
劝张绣二度降曹的贾诩
同样的案例数不胜数 , 袁绍好大喜功是毋庸置疑的事情 。 看一个人有多大的志气能耐 , 从失败这件事上就可看出 。 曹操前期也失败过很多次 , 吃过瘪 。 攻打徐州时被吕布乘虚而入 , 克张绣时又差点死于非命 。 不过面对杀死自己心爱儿子和爱将的张绣时 , 曹操处理后事的态度是怎么样的呢?《三国志》记载:“绣至 , 太祖执其手 , 与欢宴 , 为子均取绣女 , 拜扬武将军 。 ”;这是何等胸襟?这也正是曹操和袁绍的最大区别 。
反观袁绍 , 官渡前夕田丰屡次进谏要袁绍徐徐瓦解曹操 。 然而袁绍不肯 , 官渡战败袁绍羞于见到田丰 , 居然还把田丰杀了 。 难怪田丰事先有言:“若军有利 , 吾必全 , 今军败 , 吾其死矣 。 ”;所以双方集团的谋士们还是很懂自己主公的 , 这也就验证了前文所说 , 领导的作风往往能从手下人身上看到 。 同样是处理失败 , 其实曹操也得到了评价 。 给出评价的正是被号称为毒士的贾诩 , 他劝张绣二度降曹 , 并且说到:“夫有霸王之志者 , 固将释私怨 , 以明德於四海 , 其宜从三也 。 ”;可见袁绍和曹操的区别已经很明显了 。
从挟天子到官渡之战 , 谋士眼里的曹袁之别 , 胜败早已注定// //
官渡之战的曹操和袁绍
一个团队的好坏总能通过领导来得知一二 , 同理手下人的表现往往也展示了领导的能力是否出众 。 显然坐拥河北四州的的袁绍不是一个好领导 , 相比起曹操天差地别 。 所以袁绍官渡必败是大家的共识 , 这也是为何官渡前夕 , 曹操集团都赞同出兵 , 而袁绍集团却建议徐图的原因 。 可见双方谋士都了解 , 这是一场原本就没什么悬念的战争 。 所以袁绍的失败 , 正在于其人的失败 。 不论是在管理团队上 , 还是运营上他都不如曹操 。
从挟天子到官渡之战 , 谋士眼里的曹袁之别 , 胜败早已注定// //
官渡之战是败果非败因
所以官渡大战不过是一个结局 , 在历史上留下了袁绍和曹操二者之别的证据 。 曹操出战是鼓起了很大勇气的 , 然则荀彧早有预言 , 甚至说出了等待机会之言 。 《三国志》记载:“审配以许攸家不法 , 收其妻子 , 攸怒叛绍;颜良、文丑临阵授首;田丰以谏见诛:皆如彧所策 。 ”;那么难道真的是荀彧能掐会算吗?当然不是 , 而是他深知曹操和袁绍的区别 , 袁绍和袁绍的集团是什么样 , 荀彧在清楚不过 。 荀彧敢断言 , 也是因为袁绍就可代表他的团队 , 团队如此 , 袁绍又有何不败之理?故而说官渡战败的精彩和原因 , 在于袁绍和曹操的区别 , 在于袁绍趋利 , 曹操趋义 。
- 从战功简析夏侯渊、曹仁、徐晃、张辽四将的能力
- 雍正死后竟与年世兰合葬在一起,雍正的陵墓为何从未被盗?
- 从蒯越相马说起,刘备为何不夺荆州?
- 从《解服散说》考证皇甫谧兄长皇甫士元
- 刘先银悟《黄帝内经》脾土左升,肝气和肾水都随着升惟道是从
- 从经济和军事上,浅谈姜维和诸葛亮的差距
- 从《水浒传》来看宋朝人那些过年的习俗
- 从日本纪念德军战俘收容所百年说起
- 从刘关张的出身谈谈三人的武力特点
- 曾经的女星韩菁清:从交际花到姐弟恋,最后归宿是与梁实秋忘年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