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瓷都缸瓦窑 不仅流光溢彩 还是契丹民族留给世界的绝唱

瓷器往往是心血所凝结的心爱之物 , 感情色彩呼之欲出 。 在茫茫的内蒙古大草原上 , 辽瓷就是这样 , 它是契丹民族呼之欲出的一朵奇葩 , 亦是草原瓷都留给世界的绝唱 。


草原瓷都缸瓦窑 不仅流光溢彩 还是契丹民族留给世界的绝唱

草原瓷都缸瓦窑 不仅流光溢彩 还是契丹民族留给世界的绝唱// //

?

契丹民族建立的辽代 , 在200多年的统治过程中 , 创造了富有民族特色的灿烂文化 。 内蒙古赤峰市作为辽政权的中心腹地 , 尽管经过近千年的岁月 , 赤峰市境内仍然有很多辽代遗存 , 其中缸瓦窑就是闻名遐迩的古辽瓷遗址 。 这里的瓷器不仅流光溢彩 , 而且透漏着契丹政权面对中原文化与游牧文化碰撞下顺势而为的信息 。

辽与北宋、西夏形成了“后三国”时代 , 三国之间的国际关系在融合与斗争中不断发展 。 契丹人本以游牧为生 , 日常生活使用的大都是金属、皮革、木质器等 。 契丹人进入中原后 , 看到唐代的精美青、白瓷器 , 甚是喜欢 , 但不知道怎样制作 。

唐五代时期 , 北方的定州、磁州窑的制瓷业正在发展 , 尤以定窑烧造白瓷且地处最北 , 近于辽国 。 907年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统一各部族 , 在中原的北方建立起一个强大的辽国 。 , 就一直掠夺河北、河南、山西等地的工匠为己所用 。 辽世宗天禄二年(948) , 定州节度使耶律忠“尽驱人民入蕃” , 后弃定州而去 。


草原瓷都缸瓦窑 不仅流光溢彩 还是契丹民族留给世界的绝唱

草原瓷都缸瓦窑 不仅流光溢彩 还是契丹民族留给世界的绝唱// //

?

缸瓦窑遗址位于赤峰市松山区猴头沟乡瓦房村北一条东西走向的狭长山谷里 , 主要窑场分布在主窑缸瓦窑及周围地段 , 窑场周围制瓷资源十分丰富 。 南有乌台图河 , 村中有古井 , 为制瓷用水提供了保障;南侧山中贮藏有大量的矸子矿(瓷土矿);北侧有丰富的釉土 , 如黄土调成浆后 , 蘸于器胎上焙烧 , 随着温度的变化出现深酱色、黑紫色等;辽代 , 缸瓦窑周围长松郁然 , 为瓷器烧造提供了优质充足的燃料;在窑场东北方20余里外 , 有辽代松山州 。

据《辽史》记载 , 松山州为商贾聚集地 , 说明辽代这里商贸发达 , 是个大市场 , 这又为缸瓦窑的产品提供了集散地 , 刺激了制瓷业的发展 。 这些有利条件最终使缸瓦窑成为辽金时期北方重要窑场 。


草原瓷都缸瓦窑 不仅流光溢彩 还是契丹民族留给世界的绝唱

草原瓷都缸瓦窑 不仅流光溢彩 还是契丹民族留给世界的绝唱// //

?

虽然契丹民族以游牧生活为主 , 但是瓷器已经成为契丹社会不可缺少的器皿 。 考古学家经过多次挖掘已经在缸瓦窑发现15座马蹄窑 , 呈南北方向排列 , 建造结构均属典型的北方富系 。 在遗址南的山坡上 , 有一处依山而建的龙窑 , 窑室长达20余米 , 窑壁用石块砌成 , 是中国北方发现的唯一遗存 。 此外 , 这个地区还有陶富 , 砖瓦窑和居民房址 。

缸瓦富烧造的白瓷比例最大 , 并有精粗之分 。 精者数量不多 , 与定窑上品差别不大 , 粗者数量较多 , 程度也有差别 , 较好的细白 , 有的可略见杂质 , 稍差的杂质较多 , 有的还见明显砂粒化 。 辽代瓷器是我国丰富多彩的瓷系中富有民族特色的 , 产品中有仿宋辽白瓷 , 辽三彩等 。

辽瓷中的珍品白釉窑变钵与碗均出自这个窑场 , 这两件瓷制品属于辽代中晚期瓷器 , 均为日常多见的器型 。 然而 , 难见的是白釉中闪现窑变的色彩 , 这种色彩使这两件器价倍增 。 在洁白的釉色中道道浅绿色的窑变如碧空中的闪现出来 , 流光溢彩 , 跳跃闪烁 , 在流动中凝固 , 在静止中流动 。 这种创作后来形成了中国陶瓷的一大景观辽瓷中的三彩器 , 因其色彩斑斓 , 器型变化多姿而赞 。


草原瓷都缸瓦窑 不仅流光溢彩 还是契丹民族留给世界的绝唱

草原瓷都缸瓦窑 不仅流光溢彩 还是契丹民族留给世界的绝唱// //

?

到了太宗耶律德光合并幽云十六州以后 , 这些地方的瓷窑就纳人辽政权的统治之下 , 对于这种“天下无贵贱通用之”的瓷器烧造技术 , 自然也被吸引过来 。

辽瓷的窑口有辽太宗时期北京门头沟龙泉务窑 , 辽太宗到世宗内蒙古赤峰的缸瓦窑 , 还有稍晚的辽景宗到圣宗时期林东白音戈勒窑 。 辽代早期的瓷器相对工艺落后 , 制品粗重 , 另外辽瓷有一个显著的特点 , 就是器形保持民族文化特征 , 无论什么日用器物 , 用瓷器也要做出皮革、金属或木制的样子来 。


草原瓷都缸瓦窑 不仅流光溢彩 还是契丹民族留给世界的绝唱

草原瓷都缸瓦窑 不仅流光溢彩 还是契丹民族留给世界的绝唱// //

?

在辽瓷鼎盛时期 , 赤峰市境内共有几千座窑口生产 , 巴林左旗、翁牛特旗、松山区均有辽瓷官窑 。 缸瓦窑从公元十世纪初叶起 , 便成为中国北方草原最具代表性的古陶瓷产地 , 也是在国内分布范围最广、生产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烧制品类最齐全、工艺水平最高的辽代瓷窑遗址 。 鼎盛时期的缸瓦窑 , 沿半支箭河100多窑口相连 , 景象煞为壮观 。 经历了辽金元三朝 , 延续时间长达400多年 , 一直独领草原瓷都的风骚 。 明朝永乐初年 , 明成祖朱棣下令将关外的汉人全部迁往中原 , 缸瓦窑至此才烟灭炉封 , 使草原瓷都尘封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

缸瓦窑的产品是国内外收藏家热衷追求的经典藏品 , 尤其是极具民族特点和草原风情的鸡冠壶、凤首壶、束颈瓶、鸡腿瓶、葫芦瓶及黑釉、青釉、三彩、白釉等款式 , 更受青睐 , 大型辽瓷制品、礼品、祭品等珍稀品种价值不菲 。


草原瓷都缸瓦窑 不仅流光溢彩 还是契丹民族留给世界的绝唱

草原瓷都缸瓦窑 不仅流光溢彩 还是契丹民族留给世界的绝唱// //

?

1992年7月 , 因盗墓在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发现了耶律羽之墓(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堂弟) 。 在墓中出土了瓷质的“辽黑釉鸡冠壶” 。

1989年赤峰有人开始烧制辽瓷 , 经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真与假的对照 , 现已对辽瓷的烧制达到了一定水平 。 他们曾经自诩 , 烧制的辽瓷 , 如不取土化验 , 则无真假之分 。 说起赤峰市辽瓷高仿技术 , 让人感到惊讶的是 , 居然有很多“三兄组合” , 曲氏三兄弟窑、徐氏三兄弟窑等等 , 他们这些人 , 无一不是农民出身 , 就是这些农民 , 却探索烧制出了逼真的辽代高仿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