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李唐王朝由盛转衰,李世民:太宗的错误决策,唐朝埋下了祸根

众所周知 , 安史之乱让李唐王朝由盛转衰 , 从这个事件之后 , 李唐王室不论怎样的挣扎都离不开最终被取代的命运 , 其实李唐王朝的衰落并不是杨贵妃一个人的过错 , 而是在很多原因的共同作用之下才最终引发了安史之乱 , 而杨贵妃只能说是一个导火索 , 刚好在这个时候 , 杨贵妃的出现 , 刚好让安史之乱的爆发 。 很多事情的发生 , 都是一个很小的事情的发生 , 在时间的长河中弊端渐渐的产生 , 导致了后来事件已经达到饱和无法发展时 , 其中的弊端就会一触即发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 。 其实在唐朝前期 , 安史之乱的祸根就已经深深的埋下 。 而这个祸根的产生就是源于忠义之臣魏征 。 魏征这个人辅佐着李世民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 , 那么又是怎么谏言为后来的“安史之乱”埋下了祸根呢?


让李唐王朝由盛转衰,李世民:太宗的错误决策,唐朝埋下了祸根

让李唐王朝由盛转衰 , 李世民:太宗的错误决策 , 唐朝埋下了祸根// //

我们先从安史之乱的主角安禄山说起 。 安禄山在发动“安史之乱”的时候 , 领着十五万的大军 , 在范阳起兵 , 以清君侧为由 , 开启了战争的序幕 。 安禄山当时身兼平卢、范阳、河东的节度使 , 所以有这么多的军队也不足为奇 , 那么安禄山这个人到底使用了什么手段 , 让唐玄宗放心的将军队交给他的呢?

安禄山这个人十分狡猾 , 野心勃勃而且还心狠手辣 , 最重要的是智谋过人 , 安禄山在得到玄宗注意之前就一直在暗中集结自己的势力 , 为后来的叛乱做着准备 , 另一方面 , 安禄山对玄宗身边的红人进行了拉拢 , 首先就是玄宗的宠妃杨玉环 , 私下里将杨玉环认作自己的母亲 , 然后先斩后奏 , 直接成为了玄宗的义子 , 这样的方式让安禄山的身价突然提高 , 玄宗根本不用思考 , 并且 , 安禄山这个人巧言善辩更是把玄宗糊的一愣一愣的 , 安禄山借助杨玉环的嘴为自己多多美言 , 根本不需要多说什么 , 玄宗自然对安禄山十分器重 。


让李唐王朝由盛转衰,李世民:太宗的错误决策,唐朝埋下了祸根

让李唐王朝由盛转衰 , 李世民:太宗的错误决策 , 唐朝埋下了祸根// //

安禄山还搞定了李林甫 , 要知道 , 李林甫当时也是玄宗身边的红人 , 玄宗在很多的决策上面都会询问李林甫的意见 。 所以 , 安禄山拉拢李林甫就相当于把控了半个朝政 , 而李林甫也为安禄山多多美言 , 甚至劝谏玄宗强烈建议用胡人掌握兵权 , 安禄山自然而然成为了边防节度使 , 拥兵数万也就不是梦了 。 安禄山的节度使之位极大的帮助了安禄山的反叛 , 那么节度使这个职位究竟是怎么来的呢?这要从唐太宗李世民说起 ,

唐朝建立之初 , 大唐边境就一直饱受突厥的频繁侵扰 , 征伐战场多年的李世民自然不会将边境问题置之不理 , 于是 , 李世民刚登基 , 就对突厥发起了全面的攻击 。 贞观四年 , 李靖在阴山之战中大获全胜 , 并活捉颉利可汗 , 彻底灭掉了东突厥 , 唐朝的疆域扩大 。 东突厥的灭亡 , 意味着唐朝就多了很多的突厥人 , 那么 , 也就是说 , 唐朝不再是只有汉人 , 并且还多了一个突厥人 , 那么面对多种族共存的问题 , 李世民也很难办 , 于是便召集各位官员一同商讨这个问题 。

一个问题的出现必定会出现很多的观点 , 在这个问题上就出现了两个观点 , 一个就是魏征主张的对突厥不做任何处理 , 还是在原来的地盘上生活 , 另一个就是中书令温彦博提出的将突厥人全部迁到黄河以南地区 , 方便管理 。 两人对于自己的观点都是振振有词 。

对于温彦博提出的建议 , 魏征表示强烈的抗议 , 魏征提出 , 因为胡人生性好斗 , 历朝历代都是将胡人远远搁置 。 可是如果将这群野蛮之人迁入中原 , 那就无异于养虎为患 , 情势更是不可控制;可是温彦博也说就是因为胡人的生性好斗 , 才要将他们约束在中原地区牢牢监视 , 如果任由他们在自己的土地生活 , 势必会纠集势力 , 东山再起 , 这才是放虎归山 。 更何况 , 天朝上国 , 应以大度为怀 , 迁入中原 , 同沐圣恩 , 共享繁荣 , 更能体现泱泱大国的气势 。

其实 , 温彦博的主张是十分有远见的 , 从秦始皇一统六国的时候 , 就有将六国君主全部迁入咸阳的先例 , 这样的做法 , 从根本上就预防了属国的卷土重来 。 而且 , 温彦博这个人实际上资历比魏征要老 , 是李氏王朝的开国老臣了 , 魏征这个人也只是当初李建成旗下的一个谋臣 , 实际上 , 魏征跟错了人 , 这就足以见得魏征这个人没有什么远见 。


让李唐王朝由盛转衰,李世民:太宗的错误决策,唐朝埋下了祸根

让李唐王朝由盛转衰 , 李世民:太宗的错误决策 , 唐朝埋下了祸根// //

李世民也确实听信了温彦博的建议 , 将突厥人全部嵌入了中原 , 可是在公元639年 , 李世民临幸九成宫的时候被突厥人偷袭 , 刺杀李世民的人当即被抓 , 立即问斩 。 这件事也让李世民很后悔没有听魏征的话 , 于是后来 , 将温彦博的民族政策废弃 , 改用了魏征的建议 , 也就有了节度使这个职位 。 节度使本就远离朝政 , 到了后期更是不好控制 , 成为了威胁朝政最大的隐患 。 唐太宗之后的皇帝都为了节度使的政策大伤脑筋 , 后来更是将经历集中在了削藩的问题上 。

这也就导致了后来安禄山身兼三地节度使一职 , 权力过重 , 相当于大唐为安禄山的叛变提供了充足的兵源 。 而且安史之乱 , 一乱就乱了八年 , 让曾经兴盛的李唐王朝逐渐的衰落了 。 唐太宗只因一次突厥的刺杀便改变了民族政策 , 可是太宗也没有想到 , 节度使政策的执行 , 同样为唐朝埋下了衰亡的祸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