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炎培做演讲时,下面有一个年轻人,后来成为一代伟人

提起黄炎培 , 我们都知道他那个著名的“历史周期率”论断 , 让主席都大为感慨 。

其实 , 早在25年前 , 即1920年 , 主席就跟黄炎培见过面了 , 但当时黄炎培并不知道这个心怀天下的年轻人是谁 。


黄炎培做演讲时,下面有一个年轻人,后来成为一代伟人

黄炎培做演讲时 , 下面有一个年轻人 , 后来成为一代伟人// //

黄炎培1878年出生于江苏川沙县(今属上海市)一个书香门第 , 自幼家学深厚 , 所以年纪很小就考中了举人 。 但是 , 年轻的黄炎培看清了时代潮流 , 不屑为时日无多的满清做殉葬 , 抱定“不为官吏”的人生信条 , 决定终生从事教育事业 。

1920年 , 黄炎培和来华做学术交流的美国实用教育家杜威 , 共同举办了一系列演讲宣传活动 , 引起了极大反响 , 很多年轻人都专程前来聆听他们的演讲 , 其中就有年轻时的主席 。

当时的主席正值青年时期 , 处于广泛汲取各种新思想、新知识的求知阶段 , 本身就是师范学院毕业的他 , 当然也对中国的教育前景充满了关注和思考 , 所以 , 当他听到这两个驰名中外的社会教育家巡回演讲的消息后 , 饶有兴趣地跑去听了一场他们的演讲 。


黄炎培做演讲时,下面有一个年轻人,后来成为一代伟人

黄炎培做演讲时 , 下面有一个年轻人 , 后来成为一代伟人// //

黄炎培在演讲中 , 深刻剖析了中国教育脱离现实的种种盲点和弊端 , 大批学生虽付出多年青春年华 , 却学不到能让他们为社会所接受容纳的知识技能 , 毕业就是失业 , 并指出了职业教育、实用教育的迫切性 。

这些质朴无华却针砭时弊的观点 , 让年轻的主席大有同感 , 也许此时此刻 , 他就在内心对这个深具实干精神和务实态度的黄炎培 , 留下了深深的好感 , 认定黄炎培是做实事的实干家 , 所以才会在新中国成立后 , 力邀黄炎培出任主管轻工业的副总理之职 。

当然 , 黄炎培并不知道在这场演讲的观众中 , 有一个年轻时的主席 , 他第一次有意识地见到主席 , 还是在抗战即将胜利的1945年7月 。

1945年7月1日 , 抗日胜局在握 , 中国马上要面临两党是战是和的未知前景 , 为了向社会各界展现我党甘为民族福祉做出牺牲的诚意 , 主席特地邀请黄炎培、傅斯年、褚辅成、冷遹、王云五、左舜生、章伯钧等社会名流 , 到延安参观访问 。


黄炎培做演讲时,下面有一个年轻人,后来成为一代伟人

黄炎培做演讲时 , 下面有一个年轻人 , 后来成为一代伟人// //

黄炎培等人此前对我党了解的并不多 , 也多少受到反动派长期谣言中伤的影响 , 但一踏上延安的土地 , 立即就感受到了一股迥异于重庆的清新质朴气息 , 精神为之一振 。

延安清贫简朴的物质生活 , 和人们奋发向上的精神 , 让这些民主人士格外感慨万千 , 这些知古察今的睿智博学之士们 , 立即就从内心笃信 , 这里才是中国未来的希望所在!

黄炎培高兴地说:“就我所看到的 , 没有一寸土地是荒着的 , 也没有一个人好像在闲荡 。 有一位朋友告诉我 , 政府对于每个老百姓的生命和生活好像都负责 , 这句话做到了 , 在政治上更没有其他问题了 。 ”

黄炎培此次延安之行 , 最具浓墨重彩的一笔 , 就是在窑洞里与主席的彻夜长谈 。


黄炎培做演讲时,下面有一个年轻人,后来成为一代伟人

黄炎培做演讲时 , 下面有一个年轻人 , 后来成为一代伟人// //

在谈话中 , 黄炎培没有丝毫阿谀奉承之词 , 而是一针见血地提出了中国几千年都无法跳出的一个“王朝周期率”:

“我生六十多年 , 耳闻的不说 , 所亲眼看到的 , 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 一人 , 一家 , 一团体 , 一地方 , 乃至一国 , 不少单位都没有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 。 ”

主席对黄炎培的忠告也非常感激 , 同时无比自信地回答说:

“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 , 我们能跳出这个周期率 。 这条新路 , 就是民主 。 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 , 政府才不敢松懈 。 只有人人起来负责 , 才不会人亡-政息 。 ”

这就是著名的《窑洞对》 , 直到今天 , 仍然具有振聋发聩的现实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