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笔下的墨竹,竹声萧萧


郑板桥笔下的墨竹,竹声萧萧

郑板桥笔下的墨竹 , 竹声萧萧// //

《竹石》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 立根原在破岩中 。

千磨万击还坚劲 , 任尔东西南北风 。

《晴竹图》


郑板桥笔下的墨竹,竹声萧萧

郑板桥笔下的墨竹 , 竹声萧萧// //

题识:扬州鲜芛趁鲥鱼 , 烂煮春风三月初 。 分付厨人休斫尽 , 清光留此照摊书 。 板桥郑燮画并题 。

启功题裱边:板桥画竹多得之于残窗粉壁 , 日光月影之中 。 故生动一如天然图画 , 然较眼前三竹 , 又多寄意瘦而劲秀 , 而拔欹侧 , 而准绳折转 , 而减清刚之气 , 其高雅操亦如板桥之为人 。 此图取象清劲 , 笔墨精妙 , 短长疏密 , 变化合宜 , 且屡见著录 , 题诗亦载于板桥集中允为乾隆任官时之佳作也 。 坚净翁启功敬识 。

《十笏茅斋竹石图》


郑板桥笔下的墨竹,竹声萧萧

郑板桥笔下的墨竹 , 竹声萧萧// //

题识:十笏茅斋 , 一方天井 , 修竹数竿 , 石笋数尺 , 其地无多 , 其费亦无多 。 而风中雨中有声 , 日中月中有影 , 诗中酒中有情 , 闲中闷中有伴 , 非唯我爱竹石 , 而竹石亦爱我也 。 彼千金万金造园亭 , 或游宦四方 , 终其身不能归享 。 而吾辈欲游名山大川 , 又一时不得即往 , 何如一室小景 , 有情有味 , 历久弥新乎?筹此画构此境何难?敛之则退藏于密 , 亦复放之可弥六合也 。 板桥老人郑燮 。

《墨竹图》


郑板桥笔下的墨竹,竹声萧萧

郑板桥笔下的墨竹 , 竹声萧萧// //

款识:余家有茅屋二间 , 南面种竹 。 夏日新篁初放 , 绿阴照人 。 置一小榻 , 其间甚凉适也 。 秋冬之际 , 取围屏骨子 , 断去两头 , 横安以为窗棂 。 用匀薄洁白之纸糊之 。 风和日暖 , 冻蝇触窗 , 纸上冬冬作小鼓声 。 于时一片竹光零乱 , 岂非天然图画乎 。 凡吾作画 , 无所师承 , 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 。 乾隆戊寅秋八月 , 板桥郑燮 。

《竹石图》


郑板桥笔下的墨竹,竹声萧萧

郑板桥笔下的墨竹 , 竹声萧萧// //

题识:石虽不言 , 爱此新竹 。 竹不能言 , 爱此山麓 。 老夫满袖春风 , 为尔打成一局 。 板桥郑燮 , 乾隆壬午秋七月 。

《客舍新晴》


郑板桥笔下的墨竹,竹声萧萧

郑板桥笔下的墨竹 , 竹声萧萧// //

录文:客舍新晴 , 晨起看竹 , 露浮叶上 , 日在梢头 , 胸中勃勃 , 遂有画意 , 其实胸中之竹 , 并不是眼中之竹也 。 因而磨墨展纸运笔 , 又是一格 , 其实手中之竹 , 又不是意中之竹也 。 步步变相 , 莫可端倪 , 其天机流露 , 有莫知其然而然者 , 独画云乎哉?

《三友图》


郑板桥笔下的墨竹,竹声萧萧

郑板桥笔下的墨竹 , 竹声萧萧// //

署“乾隆癸酉(乾隆十八年1753)” 。 “相翁年学老长兄政” , “板桥弟郑燮写” 。 钤“郑燮”白文、“七品官耳”白文、“直心道坊”朱文、“郑为东道主”白文等印 。

《兰竹图》


郑板桥笔下的墨竹,竹声萧萧

郑板桥笔下的墨竹 , 竹声萧萧// //

释文:文与可吴仲圭以墨竹擅名天下 , 未尝以墨兰称也 。 吾家所南翁先生画兰信当时传 。 后世陈古白继之 , 云南白丁、江左石涛又继之 , 墨兰之盛 , 于斯为极 。 愚何敢妄拟古人 , 然窃好墨兰墨竹 , 画后辄题数句自娱 , 人或以为尽过于今人题 , 不愧古人 , 真背芒面热也 。

《清风疏竹图》


郑板桥笔下的墨竹,竹声萧萧

郑板桥笔下的墨竹 , 竹声萧萧// //

款识:一两三枝竹竿 , 四五六片竹叶 。 自然淡淡踈踈 , 何必重重叠叠 。 乾隆辛未九秋 , 板桥居士郑燮 。

《竹石图》


郑板桥笔下的墨竹,竹声萧萧

郑板桥笔下的墨竹 , 竹声萧萧// //

款识:两枝老干无多叶 , 让尔新篁正展翎 。 铁骨霜皮终有用 , 他时留取造柯亭 。 板桥郑燮写 。 乾隆甲申 。

《竹石兰蕙图》


郑板桥笔下的墨竹,竹声萧萧

郑板桥笔下的墨竹 , 竹声萧萧// //

款识:南山献寿高千尺 , 劲节清风觉更高 。 积行人家天所佑 , 兰荪蕙种自能饶 。 乾隆丙子 , 写祝刘母卞太君八十荣庆 , 暨青藜年学兄教可 。 板桥郑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