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带音响的第1大侠萧峰,在金庸笔下是怎样的?

金庸先生塑造的众多人物中 , 最为完美的同时也是最为悲壮的非萧峰莫属 。 相信任何读过《天龙八部》小说的读者 , 或者看过《天龙八部》影视剧的观众 , 都会对萧峰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 他是天下第一大帮丐帮的领袖 , 是武林中杰出的才俊 。 从萧峰身上 , 我们似乎找不到什么可以指摘的缺点 。 他就像古希腊史诗中的英雄一样 , 完美无瑕 。 然而 , 这样一个完美人物的结局却是悲剧的 。

总体来讲 , 金庸先生主要通过人物对比、侧面烘托以及间接和直接描写等艺术手法塑造萧峰的侠义精神和铁骨柔情 。


自带音响的第1大侠萧峰,在金庸笔下是怎样的?

自带音响的第1大侠萧峰 , 在金庸笔下是怎样的?// //

萧峰的第一次出场便与众不同 , 主要是通过段誉的内心活动来呈现 , 其人格魅力让初次见面的段誉衷心敬服 。 金庸先生在《第十四回剧饮千杯男儿事》中对萧峰进行了描述 。 通过段誉的视角 , 读者了解到了萧峰的外貌特点 。 冷电似的目光 , 身材魁伟 , 三十来岁 , 浓眉大眼 , 高鼻阔口 , 国字脸 , 顾盼之际极有威势 。 连段誉都暗自喝彩:"好一条大汉!这定是燕赵北国的悲歌慷慨之士 。 不论是江南或是大理 , 都不会有这等人物……似这条大汉 , 才称得上'英气勃勃'四字!"这时 , 段誉并不知道这条大汉便是江湖上赫赫有名的"北乔峰" , 仅是被萧峰由内而外自然散发出来的人格魅力所吸引 , 认定他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 。 随后 , 通过段誉与萧峰的赛酒 , 金庸先生将萧峰的豪迈之气表现得一览无余 。 两人整整喝了四十多斤烈酒 , 各自喝了四十多碗 。 段誉通过"六脉神剑"将酒水从穴道中排出 , 而萧峰则是实实在在地喝了四十多碗烈酒 。 这里 , 对萧峰酒量的描写具有重要的人物性格和魅力的衬托作用 。 金庸先生的小说中不乏好酒的英雄人物 , 然而同萧峰一样酒量大的却是少之又少 。 萧峰饮酒带给读者的感觉是豪爽 , 满足了中国文化中对于饮酒持有的中庸态度 。 女性读者不会对其产生厌恶之情 , 男性读者会对萧峰产生带入情感 , 不自觉地会对其产生强烈的好感 。 当然 , 金庸先生为塑造萧峰的性格和魅力 , 在对赛酒的描写中也存在一些瑕疵 。 比如 , 段誉运用"六脉神剑"中的"少泽剑"将酒水从小指穴道排出滴到"松鹤楼"的地板上 , 萧峰这样精明的人却没有发现 。 不得不说这是金庸为凸显萧峰的人物形象而留下的败笔之一 。


自带音响的第1大侠萧峰,在金庸笔下是怎样的?

自带音响的第1大侠萧峰 , 在金庸笔下是怎样的?// //

随着小说情节的推演 , 萧峰的性格魅力也完整地呈现出来 。 其中 , 最为读者称道的是《第十五回杏子林中商略平生义》《第十九回虽万千人吾往矣》《第四十一回燕云十八飞骑奔腾如虎风烟举》以及《第五十回教单于折箭六军辟易奋英雄怒》 , 等等 。 这些场景中的矛盾冲突 , 将萧峰的人格魅力描写得淋漓尽致 。

《第十五回 杏子林中 商略平生义》重点突出了萧峰的精明强干和兄弟情义 。 丐帮马副帮主的夫人康敏为报复萧峰 , 私下里将萧峰的身世告诉全冠清 , 并通过全冠清串通丐帮长老意欲废黜萧峰的帮主之位 。 萧峰从帮众对己的态度中判断出异常情况 , 素知全冠清工于心计 , 料定此次叛乱全冠清为主谋 。 因此 , 趁全冠清毫无防备之际将其制住 , 从而控制住了整个局面 。 随后 , 在萧峰的威严下 , 参与叛乱的陈、吴、奚、宋四位长老也被绑缚起来 。 按照丐帮帮规 , 以下犯上、图谋叛乱要以法刀处死 。 萧峰从个人的言语中觉察出背后必有隐情 , 因此向执法长老白世镜求情不果后 , 甘愿自流鲜血以赎四大长老之罪 。 从察觉叛乱到平叛 , 萧峰展现出的是一位首领应具有的敏锐的洞察力和超凡的应变能力 。 肃峰在为四大长老赎罪之时 , 慷慨陈词 , 将四大长老以往的功劳当众陈述 , 在替其赎罪的同时显示出了一位领袖应有的胸襟气度 , 以及对丐帮兄弟的情义 。


自带音响的第1大侠萧峰,在金庸笔下是怎样的?

自带音响的第1大侠萧峰 , 在金庸笔下是怎样的?// //

《第十九回 虽万千人吾往矣》着重刻画了萧峰大无畏的侠义精神 , 将其人格魅力推向了一个高峰 。 在少林寺中 , 阿朱受萧峰和玄慈方丈掌力所伤 。 萧峰为救阿朱的性命 , 甘愿冒险到聚贤庄求薛慕华医治阿朱 。 此时的萧峰并没有对阿朱产生感情 , 到聚贤庄去求医仅是出于侠义精神 。 到聚贤庄之前 , 萧峰已经得知聚贤庄"英雄大会"的目的是对付自己 。 然而 , 萧峰并没有因此而产生畏惧之情 。 恰恰相反 , 即将面临的危险局面反而激发了他的英雄气概 。 聚贤庄上的各路英雄成了萧峰侠义精神的衬托 。 他们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 , 认定萧峰是杀害乔三槐夫妇和玄苦的凶手 , 而薛慕华则对阿朱的伤势袖手旁观不予救治 。 无奈之下 , 萧峰与以往故友喝绝情断义酒 , 将往日的情分与恩义一笔勾销 。 极具讽刺意味的是 , 各路英雄得知萧峰与阿朱并无深厚交情 , 而是出于侠义精神而甘愿冒险前来求医之后 , 并没有反思各自的行为是否鲁莽;萧峰与玄难和玄寂恶斗之时 , 尽管一些所谓有识之士想到了萧峰未必是非杀不可 , 各路人士也未必是理直气壮 , 但也仅是想想而已 。 聚贤庄的各路英雄均为民族大义和正义而来 , 然而其眼中的民族大义和正义是否是真正意义上的民族大义和正义?读者心中自然会有判断 。 此外 , 萧峰与各路英雄的恶斗 , 同样也是衬托其情义的重要场景 。 尽管与旧日故友喝了绝情断义酒 , 萧峰在恶斗开始之时却没有对丐帮等人施以重手 。 相反 , 萧峰尽量避免与丐帮中人正面交锋 , 甚至不愿他们在天下英雄面前出丑 。 反观所谓的正义人士 , 为除去萧峰这一"武林祸害" , 不惜伤害无辜的阿朱 。 从这里可以看出 , 萧峰的侠义才是真正意义上超越一切的侠义精神 , 是中国文化中向往的一种精神境界 。


自带音响的第1大侠萧峰,在金庸笔下是怎样的?

自带音响的第1大侠萧峰 , 在金庸笔下是怎样的?// //

《第四十一回 燕云十八飞骑 奔腾如虎风烟举》通过少林寺这一矛盾冲突场景 , 将萧峰的人格魅力和性格特点推向了另一个高峰 。 萧峰得知阿紫被丐帮掳去 , 便率领契丹武士前来营救阿紫 。 当星宿派门人鼓吹星宿派武功远胜丐帮降龙十八掌时 , 萧峰听到 , 不禁怒气徒生 。 尽管他不再是丐帮帮主 , 但降龙十八掌是其恩师汪剑通亲自传授 , 萧峰不容旁人肆意侮辱 。 虽然萧峰与汪剑通之间有着血海深仇(汪剑通曾参与雁门关阻击萧峰父母) , 但他并没有因此而将汪剑通对其的恩义抛之脑后 。 从这里可以看出 , 萧峰是一个重情重义的英雄好汉 。 少室山上另外一个细节也可以看出萧峰是一个光明磊落的君子 。 萧峰从丁春秋手中救出阿紫以后 , 中原群雄在全冠清的挑唆下意欲除去萧峰 。 与萧峰素未谋面的慕容复 , 为收揽人心以备复兴燕国所用 , 在局面明显不利于萧峰的情况下 , 公然向萧峰挑战 。 当段誉指出 , 萧峰曾为慕容复遭受冤屈而向丐帮众人解释时 , 慕容复反而向段誉发难 。 在慕容复的衬托下 , 萧峰伟岸的形象更加突出 。 他既不屑于向群雄解释 , 也不会向眼前的困境低头 。 萧峰独自一人向慕容复、丁春秋和庄聚贤发起挑战 , 三招之内便击退当今三大高手 。 在旁观战的虚竹 , 为萧峰的豪气折服 。 与萧峰相比 , 其他在场众人不禁黯然失色 。 于是 , 虚竹从人群中走出与萧峰相认 。 金庸先生设置的这一场景对衬托萧峰的英雄形象极为关键 。 虚竹曾与段誉结拜 , 结拜之时将萧峰也结拜在内 。 虚竹对萧峰只是耳闻 , 少室山上是虚竹第一次与萧峰碰面 。 然而 , 虚竹对萧峰的第一印象正说明了萧峰的人格魅力 。


自带音响的第1大侠萧峰,在金庸笔下是怎样的?

自带音响的第1大侠萧峰 , 在金庸笔下是怎样的?// //

《第五十回 教单于折箭 六军辟易 奋英雄怒》通过描写萧峰因化解民族矛盾而自杀 , 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超越狭隘民族立场的英雄形象 。 辽帝耶律洪基意欲吞并宋朝 , 委任萧峰为平南将军 。 萧峰为两国百姓着想 , 向耶律洪基屡次进谏 。 最终 , 萧峰为耶律洪基囚于铁笼之中 。 中原群雄从阿紫处得知事情的原委始末 , 为萧峰的侠义精神感动 , 前往南京解救萧峰 。 萧峰被群雄救出后 , 行至雁门关时 , 耶律洪基率辽军赶上 。 段誉和虚竹闯入人群 , 将辽帝劫持回来 。 萧峰既顾念其与耶律洪基的结义之情 , 又不愿两画开战而百姓受苦 。 因此之故 , 萧峰以死相逼 , 让耶律洪基立誓终生不得与宋朝开战 。 耶律洪基被迫立下誓言 , 却又以言语挤对萧峰 , 说他可以享受宋朝的荣华富贵 。 萧峰觉得劫持耶律洪基 , 既对不起结义兄弟又违背君臣之道 , 最终以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 萧峰的死 , 不仅让耶律洪基也让读者产生了疑问 。 萧峰于辽国是有功还是有过?劝辽帝不可伐宋 , 是为了宋朝还是为了大辽?萧峰自杀 , 显然不是为了大宋的荣华富贵 , 那他又为了什么?这些问题 , 是耶律洪基这样一个有政治野心的皇帝所不能理解的 。 然而 , 读者却从中读出了萧峰的悲剧 。

萧峰是一个极重情义的英雄人物 。 他的情义 , 不是针对某一人或某一君王的情义 , 而是广义上基于对人的关爱而产生的情义 。 萧峰自杀 , 表面上看是因为违背了君臣之道和兄弟之义 , 实际上是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来换取两国的和平 。 萧峰的自杀 , 是超越了民族立场和个人利益的情义的表现 。 萧峰对朋友有情有义 , 对陌生人同样有情有义 。 读者喜爱萧峰并不是因为他武艺超群 , 而是因为他的侠肝义胆和铁骨柔情 。 萧峰的死 , 不仅使小说中其他人感动 , 也让读者感慨万千 。 这样一个完美的英雄 , 或许只存在于虚构的小说中 , 其最为完满的结局也只能以悲剧而告终 。 这样 , 金庸先生笔下的萧峰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完美的英雄 。 文学的价值 , 在于带给读者希望和向往 , 促使读者思考和反思 。 萧峰的死 , 是必然的 。 只有这样 , 才会给读者带来最大的震撼 , 让读者进行一些探索性的思考 。 至于读者思考了什么 , 得出了怎样的观点就因人而异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