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顽劣到虔诚,孙悟空究竟经历怎样的形象塑造和心路历程?

作为小说中一只虚构的猴物 , 孙悟空的形象完全来自小说家的塑造 , 从诞生到成佛 , 从大闹天宫到西天取经 , 生平经历都展现得明明白白 , 为何说前后不是同一只猴子呢?


从顽劣到虔诚,孙悟空究竟经历怎样的形象塑造和心路历程?

从顽劣到虔诚 , 孙悟空究竟经历怎样的形象塑造和心路历程?// //

笔者自有说法 , 请往下看 。 引子:读原著的困惑

《西游记》作为四大名著之一 , 是中国历史上最有优秀的神魔小说 , 但作为一本小说 , 又存在许多不合理的地方 。


从顽劣到虔诚,孙悟空究竟经历怎样的形象塑造和心路历程?

从顽劣到虔诚 , 孙悟空究竟经历怎样的形象塑造和心路历程?// //

▲不好意思 , 放错图了

大闹天宫时代的孙悟空可谓战无不胜 , 哪怕最近出尽风头的小哪吒也被揍得屁滚尿流 , 而取经之路则屡屡吃瘪 , 到处找人帮忙 。

之前刀枪不入 , 后来却经常受伤 , 顶得住四十九天的炼丹炉 , 却受不住红孩儿的一口三昧真火 , 各种天庭刑罚未能造成肉体伤害 , 却被黄风怪的沙暴弄瞎了“火眼金睛” , 甚至两次在葫芦里险些化作一滩脓水 。


从顽劣到虔诚,孙悟空究竟经历怎样的形象塑造和心路历程?

从顽劣到虔诚 , 孙悟空究竟经历怎样的形象塑造和心路历程?// //

▲孙悟空跳出炼丹炉

之前尤其叛逆 , 好勇斗狠 , 无法无天 , 后来则成为了侠义精神的代言人 。

作为小说作品 , 这些都不是不可以 , 只是跨度来得有点突然 。

那么 , 到底是作者的水平所限 , 还是读者的不明就里呢?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反差 , 在于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与西天取经的孙行者 , 本来就不是同一只猴子 。 小说的“原创性”探讨

在四大名著中 , 除了《红楼梦》之外 , 其他三部的作者手中有着无数五花八门的传说故事、杂剧剧本和小说话本 , 其工作就是将这些东西修订成一本主题统一、前后完整的长篇小说 。 故而要说没有当下理解的抄袭是不可能的 , 甚至可能连头条“原创”的标签都申请不到 。


从顽劣到虔诚,孙悟空究竟经历怎样的形象塑造和心路历程?

从顽劣到虔诚 , 孙悟空究竟经历怎样的形象塑造和心路历程?// //

吴承恩的小说虽然与元代杂剧《西游记》有很大的不同 , 但二者的前后传承性毫无疑问:主角名字并无二致 , 同样闹腾过天宫(后被压花果山下) , 同样四人一马;再往前推的话 , 宋代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也有唐僧和行者取经的故事 , 没有猪八戒 , 只有降服沙神的情节 , 想来是沙僧的原型 。


从顽劣到虔诚,孙悟空究竟经历怎样的形象塑造和心路历程?

从顽劣到虔诚 , 孙悟空究竟经历怎样的形象塑造和心路历程?// //

同样 , 元杂剧《二郎神锁齐天大圣》和残存的《西游记平话》故事也很合理的成为了小说的构成部分 , 前者的偷取仙丹和后者的“车迟国斗法”等情节 , 都跟小说内容非常接近了 。

等到明代 , 资料想必更加丰富 , 不同来历、版本的猴子们终于在吴承恩的穿针引线下形成了完整的孙悟空 , 《西游记》是一个不断演变走向完整的作品 , 吴承恩则是将其推向巅峰的人物 , 却不是唯一的作者 。

而我们今天看到的《西游记》能够同时完整展现大闹天宫和豪气冲天和取经之路的筚路蓝缕 , 体现的是作者的功底 , 而非“合理”的逻辑性 。

对于孙悟空 , 我们还可以叫他齐天大圣、孙行者或者孙猴子 , 他们最终汇聚成的这么个猴物 , 其实是有着“多重猴格”的 。 唐僧为何会带只猴子去取经?

怎么说呢 , 不是他想 , 更不是为了保证马儿的健康(弼马温) , 而是被安排了一只猴子 。


从顽劣到虔诚,孙悟空究竟经历怎样的形象塑造和心路历程?

从顽劣到虔诚 , 孙悟空究竟经历怎样的形象塑造和心路历程?// //

▲敦煌壁画中的玄奘和猴子

上图是唐晚期的作品 , 可知的是没有猪八戒和沙僧 , 唐僧唯一搭档就是一只尖嘴猴腮的人型生物--我们可以理解为猴子 , 但肯定不是孙悟空 , 其跟主题无关的来历就不探讨了 。


从顽劣到虔诚,孙悟空究竟经历怎样的形象塑造和心路历程?

从顽劣到虔诚 , 孙悟空究竟经历怎样的形象塑造和心路历程?// //

通过全景图我们可以看出当时已经有了西天取经的故事蓝本 , 右下两个头顶大光圈的神仙形象上看来一佛一道 , 应该是显灵的帮手 , 而河中的三个人头则是拦路的妖怪 。

本应该腾空而起大战妖魔鬼怪的猴子却在双手合十地祈祷 , 显然只是一个牵马的随从而已 , 并没有什么战斗力 , 这一幕令笔者想起了宋代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 行次至火类坳白虎精 。 前去遇一大坑 , 四门陡黑 , 雷声喊喊 , 进步不得 。 法师当把金镮杖遥指天宫 , 大叫:“天王救难!”忽然杖上起五里毫光 , 射破长坑 , 须臾便过 。

可以看出此时的猴子明显神通不够 , 原著中他只会一些变化法术之外 , 打怪主要依靠的是“北方毗沙门大梵天王”所赐的三件宝贝:隐形帽、金环锡杖和钵盂 。 实在不行就靠书中天王交代的“有难之处 , 遥指天宫大叫‘天王’一声 , 当有救用 。 ”来救场 。

但这种吼一嗓子搬救兵的戏码显然很low 。


从顽劣到虔诚,孙悟空究竟经历怎样的形象塑造和心路历程?

从顽劣到虔诚 , 孙悟空究竟经历怎样的形象塑造和心路历程?// //

▲找人帮忙这事 , 其实后来也常见

虽然壁画在前 , 小说在后 , 但二者的描绘的确很相似 。 我们可知的是 , 最初的西游故事中有一只不怎么靠谱的猴子 , 想要更加吸引人就必须让他长点本事 。

那么怎样的本事才叫大呢?在古人看来 , 能够“大闹天宫”也许就是想象力的极限了吧 。 大闹天宫的升级过程

在《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 , 猴行者偷过王母娘娘的十颗蟠桃 , 后被处以“左肋判八百 , 右肋判三千铁棒” , 流放到花果山紫云洞居住 。 这里蟠桃的设定是“平平无奇”的 , 故而猴子受到的惩罚仅仅是教训小毛贼的手法 , 算不得大事 。


从顽劣到虔诚,孙悟空究竟经历怎样的形象塑造和心路历程?

从顽劣到虔诚 , 孙悟空究竟经历怎样的形象塑造和心路历程?// //

▲偷蟠桃的弼马温

而元代杂剧《西游记》是吴承恩版本的重要参考 , 在这里大闹天宫后护送唐僧取经的是孙悟空 , 但不是齐天大圣 , 而是通天大圣 。

(孙行者上 , 云)我天宫内盗得仙衣、仙帽、仙桃、仙酒 , 夫人快活受用 。

(金女唱)王母仙衣无分着 , 金灿烂光闪烁 , 多管是天孙巧织紫霞绡 。 --元代《西游记.第三本.第九出神佛降孙》

这是一只猥琐的猴子 , 贪财好色 , 胆大包天 , 他从天庭偷来吃的喝的 , 甚至王母娘娘的内衣来讨好老婆金鼎公主 , 然而也就仅限于此了 。 这不能称之为“闹” , 只能叫做“偷” 。 搞笑的是他低估了女人对于二手衣服的排斥 , 天兵一到 , 金鼎公主就哭哭啼啼的跑出去控诉孙悟空的恶行 。


从顽劣到虔诚,孙悟空究竟经历怎样的形象塑造和心路历程?

从顽劣到虔诚 , 孙悟空究竟经历怎样的形象塑造和心路历程?// //

▲最接近原著的孙悟空

杂剧中的孙悟空尚且不具备支撑这份勇气的实力 , 同样是李靖、哪吒和二十八宿 , 却打的孙悟空落荒而逃 , 还好他身手敏捷 , 屡次跳出合围 。 这个很合理 , 打败、杀死和生擒毕竟是一个难度递增的关系 , 这体现的是孙悟空实力不济 , 也是取经路上四处找人帮忙的原因 。

最后出手的还是观音 , 他把孙悟空压在了花果山下 , 直至唐僧后来救出 。

而真正以齐天大圣名号大闹天宫的猴子则是来自另一部杂剧《二郎神锁齐天大圣》 , 其情节完美移植到了小说当中 , 齐天大圣偷了元始天尊的仙丹以及王母娘娘的仙酒仙桃 , 这才引来了天庭的追捕 , 并被二郎神擒获 , 这在小说中演变成了“小圣施威降大圣” 。


从顽劣到虔诚,孙悟空究竟经历怎样的形象塑造和心路历程?

从顽劣到虔诚 , 孙悟空究竟经历怎样的形象塑造和心路历程?// //

▲酒醉后偷取仙丹

至于后面逃出炼丹炉并单枪匹马挑战天庭的过程 , 则基本属于小说家的原创 , 但孙悟空并没有打进凌霄宝殿 , 玉帝也没有钻到桌子底下去 , 严格来讲只是示威和叫门而已 。 “小圣弟兄姊妹五人:大姊骊山老母、二姊巫枝祗、大兄齐天大圣、小弟通天大圣、三弟耍耍三郎 。 ”--《西游记》杂剧

不管是杂剧《西游记》还是《二郎神锁齐天大圣》 , 孙悟空都是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 而是兄弟姐妹五个 , 他们各有各的神通和故事 , 这势必会影响取经剧情的分量 。 故而在我们看到的小说中 , 他们所有的事迹和神通都合为一体 , 照搬到了孙悟空的身上 , 包括拉风的“齐天大圣”称号 , 听上去稳稳压制“通天”一筹 。


从顽劣到虔诚,孙悟空究竟经历怎样的形象塑造和心路历程?

从顽劣到虔诚 , 孙悟空究竟经历怎样的形象塑造和心路历程?// //

▲今人解读的孙悟空形象完全不同

孙悟空的出身则被设定为天生地养的石猴 , 后来结交了几个“大圣”为异性兄弟 , 可惜除了成为敌人的牛魔王之外其他都再难觅踪影了 。 而他最终是要成佛的 , 所以强抢老婆这些花里胡哨的男女往事显然不在出现后来代表正义的孙悟空身上 , 小说中也没浪费 , 完整地移植到了黄袍怪和百花羞身上 。


从顽劣到虔诚,孙悟空究竟经历怎样的形象塑造和心路历程?

从顽劣到虔诚 , 孙悟空究竟经历怎样的形象塑造和心路历程?// //

▲百花羞公主和黄袍(毛)怪

可以看出 , 大闹天宫的描述是一个不断进化的故事 , 猴子实力越强 , 所犯的事也就越大 , 这样的情节显然能够很好地吸引读者 , 而所有的神通和事迹也将归于孙悟空一猴 。 齐天大圣原来是福建的猴子

“齐天大圣”这个唬人的名号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 其实很值得探讨 。


从顽劣到虔诚,孙悟空究竟经历怎样的形象塑造和心路历程?

从顽劣到虔诚 , 孙悟空究竟经历怎样的形象塑造和心路历程?// //

▲“正版”齐天大圣

首先 , 这不是一个正式的封号 , 而是猴子不知天高地厚的自吹自擂 , 更像是民间草头班子“补天大将军”之类的玩意儿 , 而在道教的神仙体系中 , 高等级的是神和仙 , 出身草根的齐天大圣在天庭和道教眼中也就是一个散仙 , 并不值得重视 。

而翻开《西游》或《封神》小说 , 里面自称为圣的角色全部都是山精水怪 , 地方也不过一岛一洞 , 修为全靠旁门左道 , 全无隐世高手的气派 。

第二 , 大圣这是福建部分地区对于神怪的称呼 。


从顽劣到虔诚,孙悟空究竟经历怎样的形象塑造和心路历程?

从顽劣到虔诚 , 孙悟空究竟经历怎样的形象塑造和心路历程?// //

▲福建顺昌双圣墓

福建顺昌县在2004年发现的一座墓葬 , 供奉的牌位居然是齐天大圣和通天大圣 。

肯定的说 , 虽然埋的不是两位大圣 , 但这个建于明朝初年的庙和墓都没毛病 , 其年代早于吴承恩而晚于元代杂剧 , 想来是根据杂剧《西游记》而建的 。

那么问题来了 , 到底是杂剧《西游记》影响了顺昌地区的猴神信仰 , 还是前者压根就是取材于这里的猴神传说呢?为何元曲的集散地大都附近都没有齐天大圣庙 , 反而在闽北、闽东乃至福建各地都有祭祀的习俗呢?

真相并不复杂 , “大圣”本来就仅仅局限于福建地区对于山精水怪的称呼 , 福建山多 , 猴子也多 , 对于猴患的恐惧令先民“诚惶诚恐 , 尊为土神 , 立庙以祀” , 用以祈求平安和赐福 。


从顽劣到虔诚,孙悟空究竟经历怎样的形象塑造和心路历程?

从顽劣到虔诚 , 孙悟空究竟经历怎样的形象塑造和心路历程?// //

▲不要误会 , 这是印度神猴

而猴性顽劣 , 民间传说衍生出猴神闯祸的民间传说 , 进而形成了大闹天宫故事的雏形 。

其实不管是齐天和通天 , 南方的传说中还有弥天、雪山、雄威、象鼻、丹霞、翻江、驱雷等很多猴类“大圣” , 这些称号或代表神通 , 或体现外形 , 或显示绝招 , 他们或邪或正 , 形象不一 , 想来“大圣”这一叫法就是逐渐由南至北传到了艺术家或者说书人的耳中 。


从顽劣到虔诚,孙悟空究竟经历怎样的形象塑造和心路历程?

从顽劣到虔诚 , 孙悟空究竟经历怎样的形象塑造和心路历程?// //

▲这样的齐天大圣 , 你认可吗?

但“大圣”的级别实在是低 , 相对于“四御”和“五方五老”的天地瓜分 , 他们的影响力也许局限于一个村子或一个山头 , 所谓“齐天”只是封号发明者坐井观天的臆想罢了 。 更为重要的是 , 福建的xx大圣肯定都不是取经路上的孙悟空 。 总结:大圣和行者合成了孙悟空

《西游记》中“齐天大圣”的称号和事迹来自于福建当无疑问 , 然而他与西天取经的孙行者唯一的共同点只是同为猴类而已 , 南方的民间传说被北方的艺术家们巧妙借用 , 最终让反天的大圣和取经的行者合二为一 。 孙悟空的形象因为小说的广泛流传而深入人心 , 从此反而很少人知道齐天大圣曾经只是一只啸聚山林的猴精了 。


从顽劣到虔诚,孙悟空究竟经历怎样的形象塑造和心路历程?

从顽劣到虔诚 , 孙悟空究竟经历怎样的形象塑造和心路历程?// //

▲取经路上“像条狗”的孙行者

但是大闹天宫和西天取经毕竟有着两个完全不同的内涵 , 前者体现的是“谋反必究”的天罚而非反抗意识 , 偷仙丹蟠桃也好 , 闹天宫也罢 , 都是赤裸裸的抢劫 , 毕竟天庭并没有任何法定义务 , 此时的猴子是一个胆大妄为的邪神 。

而西天取经的行者则是一个力保唐僧的义士 , 他们之间是一种忠诚的师徒关系 , 而非纯粹的利益交换 。 具体到事件 , “八十一难”其实可以视为“冰糖葫芦”式的故事集锦 , 是众多传说和杂剧故事的糅合 , 相互之间本就不存在太多的必然联系 。


从顽劣到虔诚,孙悟空究竟经历怎样的形象塑造和心路历程?

从顽劣到虔诚 , 孙悟空究竟经历怎样的形象塑造和心路历程?// //

▲再来一张吧

这就意味着 , 孙悟空是一堆作者塑造的一群猴子 , 因为来源广泛 , 故而出现一些不合理应该是不可避免的 。 能否让一切合理起来 , 体现的才是作者的功力 。

取经路上的孙悟空 , 虽然经常回忆起“齐天大圣”的风光(尚未被免职) , 也会因为被叫“弼马温”的zhongzu歧视而炸毛 , 但总体上来讲变是一个三观正确的侠义之士 。 真正飘忽的是他的性格和实力 , 时而精明 , 时而莽撞;时而强悍无敌 , 时而又被来路不明的妖仙盘得毫无脾气 。 作者的苦心孤诣

为了让小说看起来不那么突兀 , 作者显然是花了不少功夫的 。

大闹天宫时期的孙悟空可谓穷凶极恶、胆大包天 , 后来的孙行者则虔诚而忠心 , 这是一个很难圆下去的性格转变 。 故而作者首先安排他在五台山下关了五百年(杀杀锐气) , 才能有观音做通思想工作 , 或许在孙悟空看来只是借以摆脱囚犯身份的一场交易吧 。


从顽劣到虔诚,孙悟空究竟经历怎样的形象塑造和心路历程?

从顽劣到虔诚 , 孙悟空究竟经历怎样的形象塑造和心路历程?// //

▲车迟国戏弄三妖

性格的转变也是逐渐展开的 , 唯我独尊的齐天大圣到委屈求全的大师兄并非一撮而就 , 从一开始碰上妖怪或强盗一棒子抡死 , 甚至因为白骨精作妖而被驱逐 , 到后来则变得异常冷静 , 比如比丘国与鹿国丈的斗智、车迟国与三妖斗法 , 都选则将对手老底掀开并点醒国君和民众之后再开打 。

曾经桀骜不驯的猢狲甚至圆滑了起来 , 比如在天竺国收了玉华王的三个王子当徒弟;为了凤仙郡的百姓而向玉帝低头(之前一口一句玉帝老儿);面对三只实力低微的犀牛精也不敢一棒打死 , 而是先清楚有没有后台 , 再将功劳让给天庭的四个星宿 。


从顽劣到虔诚,孙悟空究竟经历怎样的形象塑造和心路历程?

从顽劣到虔诚 , 孙悟空究竟经历怎样的形象塑造和心路历程?// //

▲组队完成后被法力低微的白骨精耍了个通透

种种变化 , 却不突兀 。 导致孙悟空性格转变有三个大事件 , 首先是被观音的紧箍儿算计 , 吃了大亏;然后白骨精事件 , 这是四人团队打怪的第一战 , 属于建立相互信任的磨合期;最后的转变则来自“真假美猴王”事件 , 六耳猕猴打晕唐僧一事其实是孙悟空一直想干而不敢不忍的念头 , 殊知他最后一棒打死的猴王 , 就不是最后的心魔呢?


从顽劣到虔诚,孙悟空究竟经历怎样的形象塑造和心路历程?

从顽劣到虔诚 , 孙悟空究竟经历怎样的形象塑造和心路历程?// //

这样的转变自然不是源自紧箍咒的调教 , 而是磨难后的觉悟升华和对各方大势力的敬畏之心 , 他从不满唐僧的迂腐逐渐学会了从领导(唐僧)的角度看待并解决问题 , 而不再是因一己好恶而拔刀相向的游侠 , 他最终活成了西游世界里普世价值观的体现 。 结语:不合逻辑的经典

作者让孙悟空的心路历程变得圆满 , 但我们都知道《西游记》中种种不符合逻辑的内容仅仅少于《封神演义》 , 也许是材料来源太广的缘故 , 如前文引言提及的矛盾都不能让读者心服口服 。

这些其实是说不透的问题 , 而我们并无需为此而纠结 , 毫不夸张的讲 , 这样的细节丝毫无损于《西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撼动地位 。 所谓的“不合逻辑”只是读《西游记》后最为肤浅的认知:孙悟空是当仁不让的主角 , 但他的故事只是小说想表达之思想的载体而已 。


从顽劣到虔诚,孙悟空究竟经历怎样的形象塑造和心路历程?

从顽劣到虔诚 , 孙悟空究竟经历怎样的形象塑造和心路历程?// //

▲这是小说的主旨吗?别问我 。

后来者读《西游记》 , 有人理解为暴厉恣睢者弃恶从善 , 重新做猴的故事;或者一个崇尚自由和反抗的斗士被体制所驯化的过程;或者通过取经所见所闻对世道的不公进行讽刺;甚至说反映了社会民众反抗封建统治 , 反对强权的斗争精神 。

对于这些 , 我们都不能置以可否 , 也都不无道理 , 姑且称之为进阶的认知吧 。 但究竟如何 , 却莫衷一是 , 毕竟作者的初衷我们已经不得而知 , 上述都只是今人的解读过度也不好说 。


从顽劣到虔诚,孙悟空究竟经历怎样的形象塑造和心路历程?

从顽劣到虔诚 , 孙悟空究竟经历怎样的形象塑造和心路历程?// //

而可知的是 , 《西游记》作为一部神魔小说能够站在文学史的顶峰 , 能够让后人百般研究而不得其解 , 甚至成为最有商业和文化价值的神话IP , 我想 , 是怎样的孙悟空 , 已经不那么重要了吧 。

PS:1.之所以结尾打一个马虎眼 , 是因为小说的主旨 , 的确不是我辈所能够说明白的 。

2.下文将解说孙悟空前后实力不一致的问题 , 尽请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