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蒙白衣渡江,孙吴为什么突然出现战略转向,里面有隐情么?
1
建安五年 , 意气风发的孙策准备趁着曹操与袁绍官渡对峙的时机 , 偷袭许昌 , 好把汉献帝弄到自己的手里 。 没想到还未成行 , 就遭到许贡门客刺杀 , 小霸王就此陨落 。
孙策离世之前 , 将印绶交给孙权的时候 , 曾说:“举江东之众 , 决机於两陈之间 , 与天下争衡 , 卿不如我 。 举贤任能 , 各尽其心 , 以保江东 , 我不知卿”
或许此时的孙策已经意识到 , 孙氏逐鹿中原的梦想 , 终将止步于长江 。
而年仅19岁的孙权 , 显然还顾不了那么多 。 他接手的 , 是孙策留下的还没收拾好的烂摊子 。 正如《三国志· 吴书》所记载的:是时惟有会稽、吴郡、丹杨、豫章、庐陵 , 然深险之地犹未尽从 , 而天下英豪布在州郡 , 宾旅寄寓之士以安危去就为意 , 未有君臣之固 。
直到建安十三年 , 贺齐攻取黟、歙两地之后 , 孙权才算控制了扬州大部 。
赤壁之战后 , 在建安十三年到建安十九年间 , 孙权三次出兵合肥 , 却都功败垂成 。 孙权执意攻打合肥 , 有以攻为守的一面 。 但总体来说 , 仍是积极进攻的战略态势 。
这种积极的姿态 , 不仅仅是对孙策遗志的传承 , 更是孙权本人 , 及以周瑜、鲁肃为代表的淮泗集团在内的诸多武将的集体意志 。
吕蒙白衣渡江 , 孙吴为什么突然出现战略转向 , 里面有隐情么?// //
第一次见到孙权时 , 鲁肃就建言:剿除黄祖 , 进伐刘表 , 竟长江所极 , 据而有之 , 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 , 此高帝之业也
在此后的时间里 , 鲁肃 一直在竭力推进他的《榻上策》的实施 , 包括在刘表死后主动找刘备实现联盟 , 包括所谓的“借”荆州 , 包括单刀赴会达成湘水分界之约 。 凡此种种 , 其目的都在为孙吴争取更大的战略空间 。
相比之下 , 孙吴实质上的主帅周瑜 , 对汉室还有一些忠荩之心 , 他曾对孙权说:将军以神武雄才 , 兼仗父兄之烈 , 割据江东 , 地方数千里 , 兵精足用 , 英雄乐业 , 尚当横行天下 , 为汉家除残去秽
“为汉家除残去秽” , 这是孙权在位期间仅有的具有一定大义名分的政治宣言 。
建安十五年 , 时移势易 , 周瑜又建言孙权:“今曹操新折衄 , 方忧在腹心 , 未能与将军连兵相事也 。 乞与奋威俱进取蜀 , 得蜀而并张鲁 , 因留奋威固守其地 , 好与马超结援 。 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趶操 , 北方可图也”
然而不久周瑜就病逝于巴邱 , 此后孙吴再未谋划过袭取蜀地 。 尽管如此 , 我们还是可以清晰的看到周瑜、鲁肃所代表的逐鹿中原的战略意图 。 2
但在鲁肃病故后 , 第三任都督吕蒙接手后情况发生了变化 。
周瑜是孙策的班底 , 地位超然 。 鲁肃则是引进的人才 , 这二人也是淮泗集团的代表性人物 。 而吕蒙则是由孙权提拔并培养出来的 。 所以吕蒙的作为 , 似乎更能体现孙权本人的想法 。
吕蒙接任后 , 曾秘密向孙权献策:“(今)征虏守南郡 , 潘璋住白帝 , 蒋钦将游兵万人 , 循江上下 , 应敌所在 , 蒙为国家前据襄阳 , 如此 , 何忧於操 , 何赖於羽?且羽君臣 , 矜其诈力 , 所在反覆 , 不可以腹心待也 。 今羽所以未便东向者 , 以至尊圣明 , 蒙等尚存也 。 今不於强壮时图之 , 一旦僵仆 , 欲复陈力 , 其可得邪?”
孙权完全认可了吕蒙的看法 。 这次献策其实意味着孙吴的战略转向 。 鲁肃等在位时 , 认为曹操尚在 , 和刘备只能互为奥援 , 否则将难以独自支撑 。 在孙刘结亲期间 , 周瑜曾建议孙权留住刘备 , 但也只是建议留住 , 并没有建议杀掉刘备 。 毕竟面对曹操 , 孙刘任何一方都是独木难支 。
但吕蒙认为凭借南郡、白帝、襄阳三地构建的防御 , 孙吴已经无需依赖于刘备的同盟 , 在这样的心态下 , 荆州的关羽就不再是盟友 , 而是敌人 。
吕蒙白衣渡江 , 孙吴为什么突然出现战略转向 , 里面有隐情么?// //
这才有了后来的白衣渡江 , 进而导致了刘备兴兵顺江而下 , 一系列的大事件之后 , 孙刘两家又终究回到了结盟的原点 。
和周瑜、鲁肃的建言相比 , 吕蒙的战略无疑要简单很多 。 关羽不是不可以打 , 打了之后呢?
史料上没有详细的记载 , 不敢肯定说孙权和吕蒙就没有后续的战略安排 。 但我们看到的就是在刘备顺江而下的时候 , 孙权的一筹莫展 , 如果不是陆逊力挽狂澜 , 结局可能真的难说 。 3
孙吴在对待刘备集团的战略出现了如此大的转变 , 而魏蜀两家的战略相对来说一直是较为稳定的 。 那么孙吴何以会出现这样的转变呢?
这里的关键就在于孙吴和江东士族主客关系的变化 。
其实类似变化 , 魏蜀吴三家都存在 。
曹操因为“阉宦之后”一开始被世家大族排斥 , 有了荀彧之后这一局面得以改观 。
而刘备虽然有着宗亲的身份 , 却从未得到世家大族的拥戴 , 只能弄了个许靖来充充门面 。 最终刘禅束手投降 , 益州派系也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
而孙吴的情况则更为特殊一些 。 孙坚出身寒门 , 本就不被士族接纳 。 不过孙坚早年就离开江东 , 与江东士族并无矛盾 , 对汉室也颇有功劳 , 《三国志·吴书·孙坚传》引《吴录》的记载说孙坚还曾救过豫章太守陆康的从子 。 孙坚在世的时候 , 孙氏和江东大族交集不多 , 算是相安无事 。
吕蒙白衣渡江 , 孙吴为什么突然出现战略转向 , 里面有隐情么?// //
而到了孙策 , 情况发生了变化 。 兴平年间 , 孙策奉袁术之命 , 攻打庐江太守陆康 , 陆氏宗族死者近半 , 陆康因此病死 。 这一轰动江东的大事件 , 直接导致江东士族将孙氏视为入侵者 , 而袁术的擅自称帝 , 更让孙氏极为尴尬 。
此后 , 盛宪、周昕、王晟、邹他、钱桐、高岱等大族先后遭到孙策的迫害甚至是被杀 , 这进一步加剧了孙氏和江东士族的矛盾 。 但与此同时 , 多年的战乱 , 让处于观望中的陆、顾、朱、张四大姓迫切希望江东能够早日安定 , 这使得孙氏与四大姓有着共同的需求 。
孙策暴毙 , 没有选择与自己性情相近的孙翊 , 而选择了相对文弱的孙权 , 意图就在于“举贤任能 , 各尽其心 , 以保江东” 。
这意味着孙权必然要与江东士族展开合作 , 扭转之前在江东的被动 。 4
但这其实并不完全取决于孙权自己 。
一方面取决于以吴中四姓为代表的江东士族的态度 。 另一方面 , 孙氏集团内部对江东士族的态度也存在争议 。
从孙坚时起 , 孙氏的部曲就以淮泗人为主 。 虽然占据江东 , 但并未从江东获得多少兵源的补充 。 这就导致孙氏从上到下 , 都是“外来人” , 也就是所谓的淮泗集团 。
这些“外来人”包括彭城张昭、张休父子 , 琅琊诸葛瑾、诸葛恪父子 , 庐江周瑜、临淮鲁肃、汝南胡综、沛郡竹邑薛综等人 。 而孙氏的重要将领 , 如吕蒙、吕范 , 程、黄、韩、蒋、周、陈、董、甘、凌、徐、潘、丁这样被孙权提拔起来的军事将领虽然不是从江北来 , 但其政治立场偏向于该集团 , 所以一般也北归入淮泗集团之中 。
孙权成为孙策继承人的时候 , 不过19岁 , 而孙策留有遗命“倘内事不决 , 可问张昭;外事不决 , 可问周瑜 。 ” 。 《三国志·吴书》记载到:是时权位为将军 , 诸将宾客为礼尚简 , 而瑜独先尽敬 , 便执臣节 。
虽然周瑜面对孙权很恭谨 , 以臣下自居 , 并无僭越 。 但客观上 , 这一阶段孙氏的实权由张昭、周瑜二人联合掌控的 。
建安十三年 , 曹操南下 , 是战是降在孙吴内部引发激烈争议 。 张昭和周瑜分别为主降和主战派的头脑 。
吕蒙白衣渡江 , 孙吴为什么突然出现战略转向 , 里面有隐情么?// //
周瑜的立场无需多言 , 作为孙策的挚友 , 他一以贯之的立场是逐鹿中原 , 不甘于偏安一隅 。
张昭则貌似是主张投降 。 但如果深思一下 , 张昭的态度其来有自 。
张昭对孙氏政权的忠心毋庸置疑 。 他之所以不主张抵抗 , 根源应该在于他认识到孙氏在江东缺乏根基 , 有正是因此 , 所以孙策在遗命他辅政的时候曾说:“若仲谋不任事者 , 君便自取之 。 正复不克捷 , 缓步西归 , 亦无所虑 。 ”
张昭和周瑜在有一点是一致的 , 他们都并不认为江东就是最终的归宿 。 只是周瑜所想是逐鹿中原 , 而张昭想的是退守江西 。 5
如果我们重新审视孙吴这四位大都督 , 就会发现一些迹象 。
周瑜不消说 , 鲁肃的情况其实有些特殊 。
鲁肃和孙策似乎只有一面之缘 , 建安五年被周瑜引荐给了孙权 。 第一次见面 , 鲁肃便提出了著名的榻上策 , 直接定调:汉室不可复兴 , 曹操不可卒除 。 为将军计 , 惟有鼎足江东 , 以观天下之衅
鲁肃是主张把江东视为根据地的 。 在他期间 , 孙氏和江东士族的关系有了改善 , 但这主要是孙权的作为 , 比如和陆氏结为亲家 。
上文说过 , 吕蒙作为孙权提拔的将领 , 忠实执行孙权的意志 , 防止上游出现一个具备威胁的力量 , 应该是他当时的考量 。 这一方略显然是基于江东作为根本来制定的 。
此后 , 陆逊登上了舞台 , 江东士族和孙氏的关系也达到最默契的状态 , 伴随这个过程出现的世袭领兵制 , 进一步巩固了江东士族的地位 。
吕蒙白衣渡江 , 孙吴为什么突然出现战略转向 , 里面有隐情么?// //
所以孙氏战略方向的转变 , 并非只是孙权和吕蒙的冲动 , 起真正决定性作用的 , 是孙氏从意欲争雄天下到偏安一隅的战略思维改变 , 是孙氏与江东士族从对立到合作的过程 。
如果我们回到建安五年 , 再来看孙策所说的“举贤任能 , 各尽其心 , 以保江东” , 可以说 , 孙策的选择是正确的 , 孙权实现了他的目的 , 只是不知道孙坚面对偏安一隅的子孙 , 是否会想起自己在虎牢关的鏖战 。
- 渡江战役前夕,国民党还剩下多少军队?难怪输得毫无悬念!
- 他是孙静之子,与甘宁闹过矛盾,孙权曾打算派他代替吕蒙袭荆州
- 关羽战败后,孙权为什么让吕蒙砍杀了关羽?
- 江陵之战后,夺得奇功的吕蒙是病死?还是被孙权“照顾”死?
- 项羽都跑到乌江,为什么还死活不肯渡江,他真有能力东山再起
- 东吴大都督吕蒙,难道真是被孙权毒死的?
- 崖山之战他侥幸逃脱,让赵宋血脉传承至今,习俗奇特,结婚穿白衣
- 聪明的吕蒙为何选择处死关羽,他不怕蜀军的报复吗?
- 江东大将甘宁、吕蒙曾因“虐童事件”险些火拼
- 白衣大食、黑衣大食、绿衣大食是指什么?三者之间又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