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之逆鳞:荀彧和周亚夫都是汉朝的功臣,为何晚年都是不得善终

《韩非子·说难》有云:夫龙之为虫也 , 可犹狎而骑也 。 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 , 人有婴之 , 则必杀人 。 人主亦有逆鳞 , 说之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 , 则几矣 。


龙之逆鳞:荀彧和周亚夫都是汉朝的功臣,为何晚年都是不得善终

龙之逆鳞:荀彧和周亚夫都是汉朝的功臣 , 为何晚年都是不得善终// //

自古以来 , 伴君如伴虎是庙堂中人的常识 。 正如《韩非子·说难》记载的那样 , 即使臣子曾经受到君主的宠幸 , 时过境迁 , 臣子的优点可以变成缺点 , 褒扬可以变成罪过 。 南辕北辙荀令君

三国时期的荀彧人称“王佐之才” , 是曹操的左膀右臂 。 曹操攻打徐州陶谦时 , 吕布趁机袭扰曹操的后方基地 。 驻守后方的曹军部分将领与吕布密谋里应外合 。 荀彧当机立断 , 与夏侯惇一起诛杀了数十个叛乱者 , 稳定了局面 。


龙之逆鳞:荀彧和周亚夫都是汉朝的功臣,为何晚年都是不得善终

龙之逆鳞:荀彧和周亚夫都是汉朝的功臣 , 为何晚年都是不得善终// //

豫州刺史郭贡受到吕布煽动 , 率众来攻 。 兵临城下之际 , 荀彧奋不顾身 , 出城与郭贡会面 。 虽然很多同僚发表反对意见 , 但是荀彧认为:郭贡与吕布素来没有什么交情 , 只是临时受了对方的挑唆 , 才发兵至此 , 如果我方先持怀疑态度 , 郭贡必然与吕布联合;如果我方趁机游说对方 , 则有机会促使郭贡保持中立 。 郭贡见荀彧大义凛然 , 毫无惧色 , 难知虚实 , 怀疑兖州兵精粮足 , 不是一块好啃的骨头 , 于是引兵而去 。 不久 , 曹操回师击败了吕布 。

东汉末年 , 群雄割据 。 天子蒙难 , 颠沛流离 。 曹操迎接天子迁都许昌 , 自此奉天子以令诸侯 。 有了天子的诏令 , 曹操由此获得巨大断的政治资本 。 但是此举引起袁绍的反感 , 最终爆发了官渡之战 。 曹操以劣势兵力与袁绍僵持在官渡 , 深感忧虑 , 打算撤兵许昌 , 于是休书询问荀彧的意见 。 荀彧深知曹操正处于最艰难的时刻 , 现在需要给他打气 , 于是回信说:“当年刘邦和项羽僵持在荥阳一带 , 谁也不肯首先退兵 , 先退的一方必定会处于被动 。 ”于是曹操坚守官渡 , 等来了许攸的计策 , 最终火攻乌巢 , 烧毁了袁军粮草 , 大破袁绍 。


龙之逆鳞:荀彧和周亚夫都是汉朝的功臣,为何晚年都是不得善终

龙之逆鳞:荀彧和周亚夫都是汉朝的功臣 , 为何晚年都是不得善终// //

随着军事和政治各领域实力的不断提升 , 曹操的野心不断膨胀 。 他打算进爵魏公 , 加封九锡 。 一旦曹操成为魏公 , 那么距离他篡汉自立只有一步之遥 。 忠心汉室的荀彧看破了曹操的心思 , 出面反对 。 晚年嗜杀成性的曹操自然容不得出现绊脚石 , 于是起了杀心 。 曹操派荀彧到南方前线劳军 , 顺势把他软禁在南方 。 后来曹操赠送一个食盒给荀彧 , 但是打开一看 , 却是空无一物 。 荀彧心领神会 , 服毒自尽 。


龙之逆鳞:荀彧和周亚夫都是汉朝的功臣,为何晚年都是不得善终

龙之逆鳞:荀彧和周亚夫都是汉朝的功臣 , 为何晚年都是不得善终// //

曹操的意思很明显:你自称汉臣 , 忠心不二 , 但是你的俸禄却是曹某人给的 , 曹某人不给你食物 , 你就不能活 , 你到底是忠于汉室还是忠于曹某人?可叹荀彧一生对曹操屡进奇谋 , 却是南辕北辙 , 曹操想要的建立曹魏政权 , 而不是拥护汉室 。 曹操初见荀彧 , 就说:“这是我的子房啊 。 ”荀彧其才不亚于张良张子房 , 但是自全之术却相差甚远 。 功高盖主周亚夫

汉初功臣周亚夫和荀彧的遭遇可谓非常相似 。 汉文帝年间 , 匈奴大举入侵边境 。 文帝派三员将领分别驻守霸上、棘门、细柳三处 。 文帝先后到了霸上和棘门 , 一进军营 , 便是畅通无阻 , 驻守的将领自以为迎驾殷切 , 皇帝必然非常满意 , 其实皇帝的心思正好相反 。 最后 , 文帝打算慰劳周亚夫驻守的细柳军营 。 文帝的前导来到细柳 , 军门都尉说:“军中只听将军命令 , 不听天子诏令 。 ”于是文帝派使者手持符节进入军营面见将军 , 周亚夫这才命令打开营门 。 营门的守卫对文帝的随从说:“将军有令 , 军营不得驱马奔驰 。 ”于是天子车队缓慢前行 。 到了中军大营 。 周亚夫拱手行礼说:“穿戴盔甲的将士不便跪拜 , 请允许我以军礼相见 。 ”文帝大为感动 , 庄严地慰问全军 。


龙之逆鳞:荀彧和周亚夫都是汉朝的功臣,为何晚年都是不得善终

龙之逆鳞:荀彧和周亚夫都是汉朝的功臣 , 为何晚年都是不得善终// //

出了营门 , 群臣都对周亚夫的“不敬”举动露出惊讶的神色 。 文帝看中的却是周亚夫治军严谨的才能 , 由此倍加器重 。 过了一个多月 , 匈奴退兵 。 文帝提升周亚夫为中尉 , 此为戍卫京城之要职 。 文帝即将驾崩的时候 , 告诫太子说:“如果国家发生危难 , 周亚夫可当重任 。 ”

景帝年间 , 吴、楚等七国叛乱 , 周亚夫升任太尉 , 领兵平叛 。 在与景帝讨论平叛对策时 , 周亚夫认为叛军勇猛 , 难以速胜 , 应该先把梁国扔出去 , 吸引叛军主力 , 然后汉军去断绝叛军的粮道 。 梁王是太后宠爱的幼子 。 在整个七国之乱中 , 周亚夫对梁王的求援置之不理 , 甚至当景帝下令救援 , 周亚夫依然不闻不问 。 虽然历经三个月的僵持 , 叛军最终被消灭 , 但是梁王却和周亚夫结下了仇怨 。 梁王每到京城 , 必定在太后处说坏话 。

周亚夫平叛有功 , 升任丞相 。 窦太后想让景帝封皇后的哥哥为候 , 景帝推脱要和丞相商量 。 周亚夫提出:高祖和群臣有过白马之盟 , 非刘氏不得封王 , 非有功不得封侯 。 太后没能如愿 , 更加憎恶周亚夫 。 后来匈奴有五个将领来投靠汉朝 , 景帝想要封他们为侯 , 鼓励更多人来投 。 周亚夫劝阻道:“这些人都是不守忠贞的臣子 , 如果陛下封赏他们 , 等于鼓励自己的臣子不守节操 。 ”景帝不削一顾 , 认为丞相的意见很迂腐 , 还是封赏了匈奴的降将 。 周亚夫为人耿直 , 既得罪了梁王和太后 , 也冲撞了景帝 。 他是一个优秀的将领 , 但不是一个精明的政客 。

景帝不听劝谏 , 于是周亚夫称病在家 , 后来因病被免职 。 不久 , 景帝召见周亚夫 , 设宴款待 。 酒席上只放了一大块肉 , 没有筷子 。 周亚夫非常不满 , 让侍者拿筷子来 。 景帝笑着说:“这些还不能满足你么?”周亚夫脱帽谢罪 。 但是没等景帝继续发话 , 周亚夫就快步走出宫殿 , 显然是愤恨地拂袖而去 。 景帝看着他的言行举止 , 对左右说道:“这个高傲自大 , 遇点小事就不满意的人不能胜任少主的大臣啊!”后来 , 周亚夫的儿子给父亲置办殉葬用的盔甲盾牌 , 但是汉朝严禁私自购买武器 。 恰巧周家办事不周 , 拖欠雇工工钱 。 于是雇工上告周家私购武器 , 打算造反 。 景帝正好想收拾周亚夫 , 于是交给廷尉处置 。 周亚夫难忍其辱 , 绝食吐血而亡 。


龙之逆鳞:荀彧和周亚夫都是汉朝的功臣,为何晚年都是不得善终

龙之逆鳞:荀彧和周亚夫都是汉朝的功臣 , 为何晚年都是不得善终// //

荀彧和周亚夫 , 前者是汉末的文臣翘楚 , 后者是汉初的将门魁首 , 他们晚年都在仕途上犯了相同的错误 , 最终引来杀身之祸 。 景帝给肉不给箸 , 曹操赠盒不赠食 , 两个君主的意思是一样的 , 都是在向臣子示威 , 让对方明白自己的权威 。 荀彧是个文官 , 智谋超群 , 自然很容易明白了曹操的意思 , 只是政治理念相差甚远 , 不得不以死明志 。 周亚夫是个粗人 , 让他领兵打仗不是问题 , 让他猜哑谜就不行了 , 他至死都不明白景帝为何请他吃肉却不给筷子 。

自古以来 , 很多文臣武将都死于自己效忠的君王之手 , 其中不少人都是由于他们触动了帝王的逆鳞 。 李斯担任丞相后 , 府邸前车水马龙 , 门庭若市 , 家人风光无限 。 可是李斯却不禁开始犯愁:荀子老师曾经说过物极必反 , 如今我已位列人臣之极 , 将来的道路将会走向何方 。 李斯有这样的觉悟 , 还算具有超前意识 。 很多臣子随着权势的提升 , 越加不懂得谦让 , 这是人的本性 , 也是酿成很多悲剧的根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