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奴王死后,东夏帝国真的一蹶不振么?


万奴王死后,东夏帝国真的一蹶不振么?

万奴王死后 , 东夏帝国真的一蹶不振么?// //

作者/林硕 文史博物苑独家稿件 , 谢绝转载

上篇 东夏国主 蒲鲜万奴:究竟是巨型蚰蜒 , 还是乱世枭雄? 我们已经聊过了东夏帝国的崛起和统一 , 本篇将告诉大家蒲鲜万奴如何抓住时机 , 利用成吉思汗、木华黎相继去世的机会称霸东北 , 多次南下欺负高丽的故事 。

楔子:万奴王和九龙抬尸棺

在小说《盗墓笔记》的故事里 , 曾经提到神秘的长白山深处 , 埋藏着九龙抬尸棺 。 主人公吴邪发现了隐藏其中的秘密 。


万奴王死后,东夏帝国真的一蹶不振么?

万奴王死后 , 东夏帝国真的一蹶不振么?// //

《盗墓笔记·云顶天宫》

原来里面安放这东夏王朝的开国君主——万奴王(蒲鲜万奴) , 一个有着十二只手脚的巨型蚰蜒 。


万奴王死后,东夏帝国真的一蹶不振么?

万奴王死后 , 东夏帝国真的一蹶不振么?// //

《盗墓笔记·云顶天宫》

按小说里的说法:“万奴”并不是一个人名 , 而是一个称号 。 历代万奴王濒死之时 , 一扇铜门将会开启 。 万奴王进入铜门 , 而他体内的蚰蜒就会把尸体吃掉 , 剩一张皮 , 然后出来 。


万奴王死后,东夏帝国真的一蹶不振么?

万奴王死后 , 东夏帝国真的一蹶不振么?// //

此时 , 继任的万奴王驱壳已经被青铜洗去全部记忆 , 蚰蜒就进入这个新王体内 , 继续共生 。 如此反复传承 , 直到这个蚰蜒死去 。 这就是伏羲氏族古老的死亡和交替仪式 。 换句话说:作为人的“万奴王”死了 , 而他体内的共生动物(和他的记忆)还活着 。


万奴王死后,东夏帝国真的一蹶不振么?

万奴王死后 , 东夏帝国真的一蹶不振么?// //

当濒死的万奴王进入铜门 , 而他体内的蚰蜒就会把尸体吃掉 。 这时 , 后继的万奴王已经被古青铜洗去全部记忆 , 蚰蜒就进入新王体内 , 继续共生 , 周而复始 。


万奴王死后,东夏帝国真的一蹶不振么?

万奴王死后 , 东夏帝国真的一蹶不振么?// //

小说中的万奴王

蒲鲜万奴:统一东北的开国之君

在真实的历史上 , 蒲鲜万奴在1215年(金贞祐三年)冬十月自称天王 , 国号“大真”(史称“东真”) , 改元“天泰 , 希望可以用“大女真”的旗帜使东北地区仅存的女真猛安、谋克重新团结、凝聚在自己周围 。


万奴王死后,东夏帝国真的一蹶不振么?

万奴王死后 , 东夏帝国真的一蹶不振么?// //

岂料被敌军乘虚袭破大本营辽阳 , 惶惶然如丧家之犬 。 一方面 , 向成吉思汗递上了降书顺表 , 称臣归附 , 并将世子蒲鲜帖哥作为人质送往蒙古 。 另一方面 , 休养生息 。 自己率部退往鸭绿江入海口处的海岛 。


万奴王死后,东夏帝国真的一蹶不振么?

万奴王死后 , 东夏帝国真的一蹶不振么?// //

影视剧中的成吉思汗和木华黎

由于成吉思汗当时以入主中原为主要战略目标 , 故不可能在东北长期驻军 。 趁木华黎率领蒙古军队回师攻金的时机 , 蛰伏已久的蒲鲜万奴统领主力出岛登陆 , 犹如出海蛟龙迅速席卷东北南部州县 , 一举夺还了被耶律留哥占领的东京辽阳 , 并与完颜太平里应外合攻取了在女真人眼中极具象征意义的上京会宁府;甚至连高丽都畏惧其强盛的势头 , 助粮八千石 。


万奴王死后,东夏帝国真的一蹶不振么?

万奴王死后 , 东夏帝国真的一蹶不振么?// //

影视剧中的蒲鲜万奴形象

此时的东真政权俨然已经成为东北亚地区首屈一指的军事力量 。 公元1217年(金兴定六年 , 东真天泰三年) , 眼见东北大局尽在掌握之中 , 蒲鲜天王决定脱离蒙古 , 同时将国号由“大真”改为“大夏” , 以开元为首都 , 又分置南、北两京作为陪都 。 为了与同时期党项族建立的“西夏”相区别 , 史称“东夏” 。


万奴王死后,东夏帝国真的一蹶不振么?

万奴王死后 , 东夏帝国真的一蹶不振么?// //

臣服蒙古 , 从征高丽

在独立之初 , 蒲鲜万奴对蒙古还比较恭敬 , 以藩属的身份侍奉蒙古大汗 。 查阅《高丽史》可以发现:每当蒙古出兵征战 , 东夏必定率部追随 , 恪尽职守 。

比如 , 1218年(东夏天泰四年 , 高丽高宗五年) , 万奴便派自己的一位王子蒲鲜子渊 , 领军两万助战 , 和蒙古组成联军 , 共同剿灭一支退入高丽境内的契丹族叛军 。

但是 , 在成吉思汗和木华黎去世后 , 蒲鲜天王逐渐袒露出一统宇内 , 蓄意图谋成为东北亚霸主的野心 。 一方面 , 开始怠慢成吉思汗的继任者蒙古窝阔台汗的使者 , 在背后谩骂蒙古“贪暴不仁”;另一方面 , 制定独立的外交政策 。 在同高丽往来的文书中颐指气使 , 俨然以宗主国自居 。


万奴王死后,东夏帝国真的一蹶不振么?

万奴王死后 , 东夏帝国真的一蹶不振么?// //

窝阔台汗画像

窝阔台的大军 , 万奴王的最期

蒲鲜万奴的种种狂妄行径最终惹恼蒙古大汗 。 1233年(蒙古窝阔台汗五年 , 东夏天泰十九年)九月 , 窝阔台汗召集诸王合议讨伐万奴事宜 , 并任命长子贵由为统帅 。 考虑到东夏军队颇具实力 , 窝阔台汗还特意派遣东平王塔思为副 , 辅弼贵友一同出征;而塔思正是让蒲鲜万奴闻风丧胆的蒙古名将木华黎之嫡孙 。


万奴王死后,东夏帝国真的一蹶不振么?

万奴王死后 , 东夏帝国真的一蹶不振么?// //

影视剧中的木华黎形象

闻知蒙古大军经高丽自南向北掩杀而来 , 蒲鲜万奴安排世子蒲鲜帖哥留守都城开元 , 自己南下迎敌 , 被蒙古军队围困于东夏南京城 。 尽管这座陪都既有城子山之险又有布尔哈通河凭依 , 被誉为“坚如立铁” 。


万奴王死后,东夏帝国真的一蹶不振么?

万奴王死后 , 东夏帝国真的一蹶不振么?// //

曾经的东夏南京——城子山山城遗址

塔思王爷麾下大将石抹查剌率领黑军勇士冲锋 , 从防备相对薄弱的西南角攀爬上城 , 斩杀数十人 , 横槊立于城头 。 蒙古大军乘势鱼贯而入 , 功克东夏南京 , 擒住万奴王 。

关于蒲鲜万奴最后的归宿 , 史书上语焉不详 , 仅有“生擒万奴”四个字 。

有传言说他被枭首示众 , 也有人说被蒙古人掠走 , 莫衷一是 。

陪都陷落后 , 留守开元的东夏太子蒲鲜帖哥出城请降 。 由于金、南宋等政权尚未被消灭 , 因此窝阔台汗对于东夏政权采取了相对宽容的政策:册封蒲鲜帖哥为王 , 其子孙只要恪守藩国之礼就可以承袭爵位;对于内政等事宜 , 悉由东夏君主自行裁夺 , 只要缴纳赋税和派兵随同蒙古征战即可 。


万奴王死后,东夏帝国真的一蹶不振么?

万奴王死后 , 东夏帝国真的一蹶不振么?// //

影视剧中的蒲鲜万奴形象

后蒲鲜万奴时代:北尊蒙古 , 南侵高丽

“后蒲鲜万奴时代”最大的特点是放弃了称霸东北亚的企图 , 不再挑战蒙古作为宗主国的权威 。 作为东夏的第二任君主 , 蒲鲜帖哥汲取了父亲的教训 , 唯蒙古大汗之命是从 , 但频繁南下高丽劫掠 。


万奴王死后,东夏帝国真的一蹶不振么?

万奴王死后 , 东夏帝国真的一蹶不振么?// //

从1249年至1253年 , 东夏军队五年之间四次袭扰高丽 。 1258年 , 东夏还曾经出动水师进攻高丽高城县的松岛 , 烧杀焚船 。


万奴王死后,东夏帝国真的一蹶不振么?

万奴王死后 , 东夏帝国真的一蹶不振么?// //

影视剧中的高丽君主

足见东夏王朝的国力并没有因为蒲鲜万奴败亡而衰落 , 而是以蒙古附属国的姿态继续活跃在东北亚的政治舞台之上 。 直至高丽忠烈王十三年 , 即公元1286年 。 因此可以肯定 , 东夏王朝的历史至少存在到十三世纪八十年代 。 然而 , 欲进一步勾陈史事 , 就需要借助二十世纪以来发现的东夏时期考古遗存 。


万奴王死后,东夏帝国真的一蹶不振么?

万奴王死后 , 东夏帝国真的一蹶不振么?// //

城子山山城与其附近略图

城子山遗址中的东夏历史

由于历史原因 , 东夏时期的各处遗址破坏较为严重 。 目前已确定的比较著名的历史遗址是位于今天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吉市以东10公里处的城子山山城遗址 。 一般认为该遗址即东夏陪都南京城所在地 。

城子山山城遗是蒲鲜万奴攻的南进基地、防御蒙古的桥头堡 。 由于城子山山势西高东低 , 故山城遗址也呈现出这一地理特点:城内设有东门、西门、北门和东南门四门 。 西门高居山上 , 门外还构筑了防御工事 。 环城东、南两侧分别有海兰江、布尔哈通河作为天然屏障 , 可谓依山傍水 , 易守难攻 。 正因如此 , 蒲鲜万奴才寄希望凭籍这座“坚如立铁”的城市阻挡蒙古大军的铁蹄 。


万奴王死后,东夏帝国真的一蹶不振么?

万奴王死后 , 东夏帝国真的一蹶不振么?// //

城子山山城遗址

遗址现存百姓居住区和东夏陪都宫殿区两类遗址 , 零星散布着辽、金时期的铜钱、瓷片、瓦砾等遗存 。 宫殿遗址前砌有台阶 , 凡九层 , 颇有气势 。 可以想象:当时东夏都城开元的宫室规模必定比陪都宫殿更胜一筹 , 足见其国力之强盛 。 目前 , 城子山山城遗址还保有部分城墙、城门、瓮城、宫殿以及部分生活遗址 。 国家正在组织进一步的考古发掘工作 , 出土了东夏王朝的官员印信、铜钱、玉质配饰等一批珍贵文物 , 为学界进一步研究、探寻东夏历史提供了珍贵的文物参考 。


万奴王死后,东夏帝国真的一蹶不振么?

万奴王死后 , 东夏帝国真的一蹶不振么?// //

东夏考古遗存

实际上 , 早在二十世纪初 , 就有附近村民在城子山发现属于东夏时期的历史文物 。 1909年 , 城子山山城遗址发现了刻有“天泰八年”年号的青铜印函盖 。 在此后的几十年间 , 当地又陆续发现各类陶片、瓦当、古钱币、铜镜等文物多达四百余种 。

从东夏的繁荣程度可知 , 蒙古大汗为了让蒲鲜万奴之后的历代东夏君主忠死心塌地镇守东北 , 开出了非常优厚的政治互惠条件: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 , 允许东夏以藩属国的形式继续存在 。

直至忽必烈汗统治时期 , 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 。 这其中就包括在东北地区设立“海西辽东提刑按察司 , 按治女直、水达达部 。 ”所谓的“女直”即女真 , 也就是指白山黑水间享受半独立状态的东夏王朝 , 至此作为一个历史名词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