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丧三年瘠骨异行,有一种孝子,叫韦孟达

导语

“于礼有不孝者三者 , 谓阿意曲从 , 陷亲不义 , 一不孝也;家贫亲老 , 不为禄仕 , 二不孝也;不娶无子 , 绝先祖祀 , 三不孝也 。 ”

――《十三经注》

在中国古代常以此三者为大不孝 , 封建王朝中多以大不敬罪处置官员 , 但以大不孝之罪受到惩处的百姓也不胜枚举 。 孝道是几千年传承下来的文化 , 但比之于古代时期 , 现如今却是文明且先进了许多 。 封建社会时期所谓的尽孝 , 很多时候几乎达到了令人发指的境界 , 而最为著名尽孝形式 , 当属服丧 。

在古代 , 孝子按礼制要为亡父服丧 , 即便是在朝的官员 , 无论权势多大也要辞官持丧归故里 , 服三年丧而后自行其事 。 如若某人不服丧 , 便会背上不孝的骂名 , 这在倡导忠孝节义的封建社会 , 是莫大的耻辱 。


服丧三年瘠骨异行,有一种孝子,叫韦孟达

服丧三年瘠骨异行 , 有一种孝子 , 叫韦孟达// //

如明朝万历之首辅张居正 , 虽为辅政大臣属朝廷一品大员 , 但因为其未服父丧 , 也被当世斥责不已 。 不过在东汉初年却有一人 , 因为服丧一事而被当世称赞不已 , 仕途之上更是平步青云 , 历三朝不倒且善终 , 得皇帝赐钱二十万 , 此人便是韦彪(字孟达) 。 一、韦彪何许人也?

韦彪者 , 官宦世家子弟也 。 韦氏家族 , 自汉宣帝时崛起 , 随后成为了大汉王朝朝堂之上的不倒翁 , 直到王莽乱政时期衰败 。 韦彪高祖韦贤是为汉宣帝时丞相 , 其祖父韦赏 , 是为汉哀帝大司马 。 这样的家族 , 对于后人的忠孝教育 , 势必要比之民间更为严苛 , 而韦彪自小耳濡目染忠孝节义之道 , 为其愚孝之性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

父母谢世之后 , 被愚孝理念所左右的韦彪 , 开始了长达三年之久的服丧生涯 。 服丧期间 , 韦彪严格遵守礼制 , 同时却因父母亡故之事 , 伤心欲绝日日精神萎靡 。 三年内 , 不出庐寝半部 , 所谓庐寝 , 即服丧时期盖在坟墓旁的简易小屋 。 试想一下 , 墓旁小屋之内 , 要连住三年 , 不食荤腥不沾酒水 , 谁人受的了?

丧期过后 , 从庐寝出来的韦彪惊呆了众人 , 偷偷来瞧热闹的小孩 , 见韦彪之状顿时吓哭 , 以至于墓旁泣涕之声不绝 。 那么此时的韦彪是什么样子呢?


服丧三年瘠骨异行,有一种孝子,叫韦孟达

服丧三年瘠骨异行 , 有一种孝子 , 叫韦孟达// //

据史书记载曰为“羸瘠骨立异形 。 ”通俗解释即人形消瘦走样 , 骨骼凸出 , 亦无完人之样貌 , 也就是说此时的韦彪几近死亡!如此之惨状 , 但成年人却只是以此来叹服韦彪之孝 , 至于身体之惨状 , 他们早已习惯如此……

结束丧期的韦彪 , 双腿都难以支撑自己 , 行走都很困难 , 医治调养了数年 , 才逐渐好转 。 一个刚刚成年的人 , 因服丧几乎丧命 , 且耗费了数年时间于此事 , 试问人生能有几个数年?二、丧期已毕 , 峰回路转

只要你愿意付出并且能够付出 , 那么迟早是会获得回报的 , 剩下的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 韦彪恰恰就得到了这样的回报 , 而且付出与回报恰是相同比例 。

先看韦彪的付出 , 尽孝之路那般艰辛 , 他毅然决然服满了三年之期 , 这是其一 。 好学洽闻 , 求学勤恳 , 时称儒宗 , 这是其二 。 由此两点 , 便可看出韦彪之德 。 孝名广为传播的情况下 , 韦彪顺利被举为孝廉 , 步入仕途 。

儒学有所成的情况下 , 韦彪多受三辅之地儒生仰慕 。 至此 , 韦彪一生峰回路转 , 可谓芝麻开花节节高 。 刘秀王朝官拜郎中 , 汉显宗六年召拜为遏者 , 汉肃宗召拜为左中郎将 , 封长乐卫尉 。

在数十年间 , 韦彪仕途平步青云 , 历经了东汉王朝三任皇帝而不倒 , 此为苍天之所报也 。 但韦彪却不仅仅是他自己的代名词 , 更是后世成百上千的 , 那些孝子们的代名词 。


服丧三年瘠骨异行,有一种孝子,叫韦孟达

服丧三年瘠骨异行 , 有一种孝子 , 叫韦孟达// //

三、为政以德 , 陈述利弊

忠孝节义 , 古代封建统治者十分看重人之孝道 , 封建策论以为如不孝奉至亲 , 定难以忠侍君主 。 而韦彪 , 是为大孝之人 , 在统治者看来定然会大忠于自己 , 于是议政多从韦彪之意见 。 而韦彪也尽忠职守 , 没有辜负帝王对自己的期望 。 每有大政商议 , 韦彪总能从巩固东汉王朝统治、利于君主同时利于百姓的角度出发 , 积极建言献策 。

建初七年 , 汉章帝西巡 , 让韦彪以太常卿的身份随从 , 沿途多听取韦彪之意见 。 韦彪言皇帝应当封追随高祖和中宗的功臣之后 , 中宗即为汉宣帝 , 注意韦彪之父乃是宣帝丞相 , 韦彪自己也属功臣之后 。

随后汉章帝听从韦彪意见 , 封高祖丞相萧何之后为酂候 , 丞相曹参之后以平阳候爵不在加封 , 以霍光无后不加封 , 同时将韦贤之后韦彪不行加封!或许是韦彪本无私心 , 或许是章帝洞若观火 , 故意为之 。

无论怎样 , 韦彪对于汉王朝对于肃宗皇帝的忠心 , 确是日月可鉴 。 当时朝内议论郡国贡举之失 , 又议论至郡国官员之过 , 最终得出结论说官吏办差懒散过错在州郡 。 这是典型的朝内枉议 , 即真正的谬言乱政 。 朝廷的官吏选拔制度不严谨 , 选出来的吏员办差不利 , 却把过错归咎在了执行法令政务的州郡身上 。

韦彪知道 , 如若任此情况发展下去 , 这群人制定出政策恐怕又是一场政动风暴 。 随即针砭时弊 , 就吏员问题进行剖析 , 得出定制以选忠孝之贤才 , 保贡举之效率 , 皇帝采纳之 , 免去了一场政动风波 , 保全了东汉复兴的大好局面 , 后皇帝赐钱二十万 。

永元元年 , 韦彪卒于京 , 家无余财 。


服丧三年瘠骨异行,有一种孝子,叫韦孟达

服丧三年瘠骨异行 , 有一种孝子 , 叫韦孟达// //

结语:

所谓忠臣孝子者 , 韦彪当属两汉第一人也 。 侍奉双亲尽心尽力 , 为双亲服丧几近丧命 , 这般孝道于当时可谓极孝之人 。 为官一任必尽忠职守 , 为国为民定殚精竭虑 , 忠于皇帝而不图私利 , 实为章帝一朝忠臣之最 。

以孝闻名于世 , 以忠结束一生 , 忠孝两全的韦彪 , 成为了中国历代忠孝两全之人的代名词 。 虽然就现在看来 , 三年服丧是落后的、摧残人的封建主义毒瘤 , 但就中国古代而言 , 却是极其重要的尽孝之道 。

参考资料:《后汉书》《东观汉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