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年前广东籍烈士战死山东,南都记者赴墓园寻找烈士家乡的线索
1947年 , 一场奔袭战 , 136位解放军战士牺牲 , 成为“无名烈士” , 长眠山东菏泽赵王河畔 , 现张和庄烈士陵园 。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 , 没有人知道他们姓甚名谁 , 家在哪里 。
2014年 , 一份花名册 , 让这些烈士“回家”有了方向 。 张和庄社区党支部书记张景宪从花名册中整理出了94名烈士的名单 , 在这94人的名单中 , 有86人的入伍材料中留下了详细的家庭地址 , 另有4人的家庭信息较为模糊 , 只填写到了省或者县 。 根据花名册 , 136名烈士当中还有三位广东籍的烈士 , 他们分别是张光明、梁寿起、荣忠孝 。 佛山三水文史专家麦国培指出 , 户籍地为广东省冰县西南乡西南村的张光明烈士很有可能是三水人士 。
日前 , 南都采访人员奔赴山东 , 跟随张景宪走访墓园及周边社区 , 寻找与广东籍烈士相关的线索 。
136名烈士生前属于哪支部队?
72年前广东籍烈士战死山东 , 南都采访人员赴墓园寻找烈士家乡的线索// //
72年前广东籍烈士战死山东 , 南都采访人员赴墓园寻找烈士家乡的线索// //
通过查阅军史证实 , 长眠在张和庄烈士陵园的无名烈士 , 正是当年老八纵在菏泽奔袭战中牺牲的战士
无名烈士陵园位于张和庄西北角 , 推开虚掩的铁门 , 走进陵园 , 惊起一群在树荫下嬉戏的鸟儿 , 而后是夹着柏叶香的阵阵清风 。 在两行柏树中间是一排排黑色的大理石碑 , 柏叶不时掉落在石碑上 , 落在“无名烈士”四个字上 。 为何无名?带着疑问回到72年前 , 脚下的陵园是一片河滩 , 河滩上被挖了两个大坑 , 用来埋葬因战争牺牲的年轻战士 。 72年过去 , 曾经立在土坟前的木牌早被反扑的敌人毁掉 。 如今 , 这些土坟变成了一座座大理石碑墓 , 烈士们以“无名”的方式长眠于石碑之下 。
沿着石碑一眼望去 , 是墓园内的英烈堂 , 英烈堂内没有物件 , 最醒目的要数那份《菏(泽)考(城)战役牺牲烈士芳名》 , 姓名、年龄、籍贯、牺牲时间、牺牲地点及埋葬地点 , 烈士们短暂而壮烈的一生都变成了几个关键信息 , 浓缩在了这份名单当中 。
2009年 , 通过菏泽党史专家祝厚江 , 张景宪得知 , 当时鲁西南战役中 , 参战部队是华东野战军第八纵队二十三师 。 而张和庄社区里的无名烈士参加的战役历史名称为“菏考奔袭战” , 是为掩护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挺进大别山而发动的奔袭战 。
1947年12月28日 , 华东野战军第八纵队为巩固鲁西南阵地 , 保证南北交通线安全 , 乘敌不备 , 奔袭菏泽城 。 29日 , 华东野战军第八纵队二十三师六十七团在南关冲锋时 , 受到敌军密集火力的压制 , 未能成功 , 136位战士倒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之下 。
据《华东野战军鲁西南作战概述》中记述 , 菏泽开发区佃户屯办事处张和庄社区当时作为临时战地医院 , 部分战士牺牲后被掩埋在这里 。
这一说法与村中老人儿时的回忆相符合 。 张景宪从村中老人口中得知 , 当时村子是一个野战营医院 , 在前线负伤的战士就在这个村里救治包扎 , 轻伤员在这里救治包扎完之后 , 再送到后方医院进行救治 , 重伤员就安排到各家各户救治 , 在救治的过程当中 , 有些战士就在村里牺牲了 , 他们的遗体就安葬在赵王河畔上 , 就是现在的烈士陵园 。
张光法 , 今年80岁 , 在他8岁那年的冬天 , 天刚亮 , 有人在拍他家的门 , “老大爷、老大娘 , 你们赶快起来 , 有伤员要安排到你们家 。 ”他父亲便去开门 , 他和母亲跟着出去 , 当时 , 伤员已经抬到了堂屋外边 , “抬到俺家是两个伤员 , 开始并不知道他们叫什么名字 , 前段时间才知道 , 其中一个是一位连长 , 叫张文禄 。 ”
据张光法回忆 , 伤员的脸上、身上、腿上都是血 , 看见伤员在发抖 , 他的母亲就拿了棉袄给他们盖着 , “我跟着母亲到厨房煮疙瘩汤 , 母亲煮汤 , 我烧锅 。 ”卫生员给张文禄喂了几口疙瘩汤 , “他说母亲做的疙瘩汤的味道跟他母亲做的一样 , 他还说自己应该回不了家了 , 说完他就掉眼泪了 。 ”
张文禄没有活下来 , 被埋在了现在的无名烈士陵园 。 “当时挖了两个大坑 , 战士都是用白布一裹就放到大坑里 , 唯独张文禄有一口棺材 , 单独埋的 。 ”埋的时候都立着木牌 , 牺牲战士的名字、家庭地址都写在了木牌上 , 后来敌军反扑 , 把牌子拆毁了 。 村里也就没人知道这些无名烈士来自哪里 。
2013年 , 一位名叫刘浩然的退伍老兵在看到媒体报道后找到了张景宪 。 这位老兵告诉他 , 自己退伍前所在的部队就是由老八纵改编来的 , 如今的驻地就在山东 。
2014年清明节前 , 张景宪受邀来到该部队 。 部队方面通过查阅军史证实 , 如今长眠在张和庄烈士陵园的无名烈士 , 正是当年老八纵在菏泽奔袭战中牺牲的 , 并且还找到了当年的花名册 , 整理出94名烈士名单 。 在这94人的名单中 , 有86人的入伍材料中留下了详细的家庭地址 , 另有4人的家庭信息较为模糊 , 只填写到了省或者县 。 这94人中就包括了来自广东的张光明、梁寿起、荣忠孝 。
冰化了就是水冰县可能是三水县
2019年4月5日 , 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播出了这一期《为“无名烈士”寻亲》的节目 , 里面一个一闪而过的镜头吸引了三水文史专家麦国培的注意 。 据麦国培研究 , 其中一个无名英雄可能是佛山三水人 。
根据烈士花名册名单 , 张光明是华野第8纵队23师67团2营6连的战士 , 1947年1月份入伍 , 牺牲时年仅26岁 , 户籍地为广东省冰县西南乡西南村 。 其他资料不详 。
“冰化了就是水” , 张景宪指出 , 自秦朝以来 , 广东就没有冰县 , 只有一个三水县 。 “乡不错 , 村不错 , 为什么单独一个县他写错?”张景宪通过电话多次与麦国培交流 , 他猜想 , 可能是张光明有意为之 。 “当时 , 广东还是国民党统治区 , 还没解放 , 他怕连累家人 , 所以在登记花名册时 , 故意把县写错 。 ”但这也给寻亲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 “没有这个县 , 信都是退回来的” 。
查阅相关资料 , 广东也从没有过“冰县”的地名记载 。 麦国培分析 , 那个时候地址是手写的 , 写得快一点、潦草一点 , “三水”可能就变成“冰”了 。 此外 , 更巧的是 , 三水的西南镇是存在的 , 现在改成了西南街道 , 所以张光明烈士很可能是三水人 。
“当时西南范围内张姓比较集中的村就是张边村 , 张光明烈士可能是张边人 。 ”麦国培说 , 可惜数十年岁月只在弹指一挥间 , 当年沧海已变桑田 。 昔日的张边村成了如今的张边社区 , 当年的村民多数已经搬离 , 现在居住在张边的以外地人居多 , 这也为张光明烈士的寻亲增添了难度 。
“收到相关信息后 , 我们很重视 , 但目前尚无确凿材料证明张光明烈士是三水人 。 ”今年8月初 , 三水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相关负责人说 , 该局查阅了1982年《广东省革命烈士英名录》 , 其中没有张光明烈士的材料记载 。 而现在的张边社区 , 也无相关资料可佐证 , “希望张光明烈士的直系亲属看到信息后及时跟我们联系 , 我们也将进一步收集相关材料来确认 。 ”
南都采访人员从三水区退役军人事务局获悉 , 由于烈士张光明所留地址是广东冰县西南村 , 且尚无相关材料证明 , 目前暂不能确认是不是三水人 , 但寻亲的相关工作正在抓紧进行中 。
与此同时 , 今年8月 , 广东省丰顺县老兵徐先生也写信指出 , 梁寿起可能是丰顺县人 。 徐先生表示 , 自己是广东省丰顺县人 , 他注意到福顺县与丰顺县谐音 。 而就在丰顺县的砂田镇南溪村 , 有梁姓数百人居住 。 但是据他了解 , 解放前丰顺县好像没有七区设置 。 截至发稿 , 帮梁寿起烈士寻亲一事 , 目前还没有新进展 。
故事寄千封信 , 行万里路山东汉子尽力让每一位烈士“回家”
今年50多岁的张景宪是一名退伍军人 , 2007年当选张和庄社区党支部书记 。 2008年清明节 , 当时陵园内还是一个个土坟头 , 张景宪组织党员在陵园打扫卫生 。 其中一名老党员王志文对张景宪说 , “景宪你当过兵 , 也在前线参过战 , 能不能帮这些烈士找找家 , 或者找找他们生前是哪个部队的?”
一句不经意的话 , 触动了他 , 勾起了他深埋在记忆深处的伤痛 。
张景宪年轻时也在战场上经历过生离死别 , 目睹战友在自己的面前倒下 , “有的炸掉了胳膊 , 有的炸掉了大腿 , 有的肚子被炸开了 , 肠子外露 。 ”晚上 , 当他在猫耳洞休息时 , 白天这一幕幕就会在他脑海里回放 。
在他看来 , 尽管战争发生的年代不一样 , 但战争是一样的残酷 , 这些无名烈士牺牲时都很年轻 , 而张景宪在前线时也就18岁 , “我非常理解这些烈士 , 我在前线的时候非常想家 , 这些烈士也一样 , 他们也非常想家 , 也渴望回家 , 因为战争 , 他们牺牲了 , 回不了家 , 我一定要帮他们找到家 。 ”
从2014年开始 , 每逢春节前、7月1日前 , 86封信会从山东菏泽张和庄寄出 。 收信人是原籍住址可查的烈士 , 寄信人是张景宪 , “死去的人是不可能收到这封信的 , 只想告诉他的家人 , 他们的亲人埋在了这个地方 。 ”
就在信寄出后的一周里 , 一封封“原写地址不详”“原址查无此人”的信被陆陆续续退回 。 “原本以为有了名单 , 帮这些烈士找家就好找了 , 谁知 , 这一找 , 更难了 。 ”寄多少退回多少 , 于是他就一行一行地查看自己有没有写错别字 。 后来他发现 , 花名册上的登记家庭地址和现在不一定对得上 , 因为战士文化程度不高、南北口音差异等 , 登记的名字和家庭地址 , 可能并不一定正确 , 会出现同音不同字的情况 。 再加上 , 一些烈士在家通常会叫小名 , 到部队之后才取了个大名 , 家里的人并不知道他有这样一个名字 , 也就没人认识了 。
另外 , 经过70多年的变迁 , 当时的地名与现在的地名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 , 有些因为区划调整 , 甚至都已不存在了 。
在4页A4大小的纸中 , 记录的是这94人的名字、部职别、籍贯、入伍时间、年龄、牺牲时间、牺牲地点及埋葬地点 , 当中还有不少烈士获得工作模范、战斗模范称号或战功 。 名单上都有一条深深的折痕 , 无数个日夜里 , 张景宪拿着这份名单看了又看 。
“我们现在就是在和时间赛跑 , 就是要快 , 一定要快 , 找慢了就找不到了 。 ”张景宪提到 , 烈士如果有后人都七十多岁 , 而烈士的兄弟姐妹要是活着都八九十岁 , “知道烈士的人越来越少 , 跟烈士同龄的人也越来越少” , 张景宪想尽力让每一位烈士“回家” 。
2015年起 , 张景宪在信封上加上了一句话:该烈士(年龄)于1947年12月牺牲于菏泽战役 , 望邮递员同志再辛苦一下 , 帮烈士找到家 。 “99%的信都退回了 。 ”尽管退回了那么多信 , 他也没想过要放弃 , “寄出去的是一份希望 , 退回来的都是失望 , 只有在失望当中再往外寄 , 才能有一点点希望 , 不寄信是一点希望都没有 。 ”
而在这1000多封退信中 , 还有一封因无法找到地址被重复投递20次的烈士寻亲信 。 张景宪从没想过放弃 , 2014年至2019年间 , 他仍然坚持每年至少寄两次信 。 在邮递员和社会各界的帮助下 , 张景宪通过寄信的方式 , 共为19位烈士找到亲属 。 今年8月1日至8月26日 , 通过“让思念发光 帮烈士回家”大型寻亲活动 , 他为17名烈士找到了家 。 目前 , 所有烈士及亲属信息正等待有关部门进一步核实验证中 。
档案广东籍烈士
张光明:华野第8纵队23师67团2营6连战士 , 1947年1月份入伍 , 牺牲时26岁 , 户籍地为广东省冰县西南乡西南村 。 梁寿起:华野第8纵队23师68团1营3连战士 , 1947年5月份入伍 , 牺牲时24岁 , 户籍地为广东省福顺县七区朱窑寨 。 荣忠孝:华野第8纵队23师67团2营5连战士 , 1947年2月份入伍 , 牺牲时36岁 , 户籍地为广东省何晋县二区大朵庄 。 我们现在就是在和时间赛跑 , 就是要快 , 一定要快 , 找慢了就找不到了 。 烈士如果有后人都七十多岁 , 而烈士的兄弟姐妹要是活着都八九十岁 。 知道烈士的人越来越少 , 跟烈士同龄的人也越来越少 。
寄出去的是一份希望 , 退回来的都是失望 , 只有在失望当中再往外寄 , 才能有一点点希望 , 不寄信是一点希望都没有 。 ——张景宪
72年前广东籍烈士战死山东 , 南都采访人员赴墓园寻找烈士家乡的线索// //
山东省菏泽市张和庄烈士陵园中的“无名烈士”墓碑 。
72年前广东籍烈士战死山东 , 南都采访人员赴墓园寻找烈士家乡的线索// //
张景宪每年为烈士至少寄两次寻亲信 。
采写/摄影:南都采访人员 杨韵仪 姚建国
- 30年前走亲戚的老照片,你还记得多少?
- 2020广东事业单位考试:继承中的特殊继承方式你真的了解了么?
- 客家平远出版的《百年平远》一本反映平远百年沧桑的地域性文献书籍!
- 李白一声“噫吁嚱”,原来是在喊“哦豁”?千年前古蜀语,和现在的四川话差别竟这么大
- 交通不便宣传不足,广东七百余处摩崖石刻岩画“藏在深闺”被遗忘
- “古墓稻谷”大揭秘:你知道吗?500年前广安人吃的是“籼米”
- 以色列发现2000年前测量表 或用于量红酒
- 江苏人何时开始用席子? 答案是6600年前!
- 四十年前广西旧影,三街两巷南宁人
- 考古学家在地下发现2000年前的酒水,共26斤,至今清澈醇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