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政府也有脾气:参与十四国联军,武力干涉别国内政


北洋政府也有脾气:参与十四国联军,武力干涉别国内政

北洋政府也有脾气:参与十四国联军 , 武力干涉别国内政// //

1917年11月7日 , 布尔什维克发动的十月革命推翻了克伦斯基的临时政府 。

革命形势以雪崩式的速度蔓延到了俄国全境 。 到1918年2月前 , 远东的伯力、海参崴等城市都成立了布尔什维克控制的苏维埃政权 。

1918年3月 , 苏俄单独与德国签署了《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 , 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 这使得德国人可以腾出手来 , 把主力军团调往西线对付英法 。 为此英法决定武装干涉苏俄革命 , 以期实现:

阻止协约国储存在摩尔曼斯克、阿尔汉格尔斯克的战争物资落入苏俄或者德国之手(当时黑海被奥斯曼土耳其封锁 , 协约国物资不可能海运到沙俄的乌克兰);帮助叛变了苏俄的捷克军团推翻从伏尔加河到海参崴铁路沿线的布尔什维克地方政权;支援俄国白军重新夺取全国政权 , 恢复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东线战场 。

由于英法都深陷西线战场 , 没有足够的军力实现上述目标 , 所以只好积极拉拢推动美、日等协约国成员派军参与 。 最终参与的国家有英国(40000)、澳大利亚(150)、加拿大(4000)、英属印度、中华民国(2300)、捷克斯洛伐克(50000)、法国(12000)、希腊(24000)、意大利(2500)、日本(70000)、波兰(12000)、罗马尼亚(4000)、塞尔维亚(4000)、美国(13000) , 总兵力15万左右 。


北洋政府也有脾气:参与十四国联军,武力干涉别国内政

北洋政府也有脾气:参与十四国联军 , 武力干涉别国内政// //

干涉活动在几个方向上展开 。 其中在远东地区 , 1918年8月 , 协约国军队在海参崴、庙街、伯力等处登陆 。 他们武装支援白军在远东的反布尔什维克战争 , 主要目的是为捷克军团与在西伯利亚、乌拉尔的俄国白军打通铁路交通 , 保证出海口通畅 , 获得协约国直接的物质支援 。

但是各国都有各自的算盘:

英国虽然只派遣了1500人(来自上海、汉口、天津等地的英租界以及香港) , 但它对于干涉工作是认真的 。 英军和100名加拿大军人 , 沿着西伯利亚大铁路向西一直走到西伯利亚腹地的鄂木斯克 , 是跑路最远的;而大多数加拿大军队还是留在了海参崴 , 从事训练俄国白军、警察的业务 。

日本派出了70000人 , 这大大出乎了各国的预料 。 日本想借此机会增强其在远东的影响力 , 甚至是再扩大一下地盘 , 但它不愿意向西走得太远 , 兴趣点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地区(11月控制了俄国远东的所有港口) , 以及从贝加尔湖到外兴安岭一带 。

美国远征军干得不太起劲 , 拒绝远离海岸线 。 指挥官格里夫斯少将更是认为:美军不具有与当地布尔什维克游击队作战的职责 。 他因此多次与友军发生矛盾 。

中国在一战中也加盟了协约国 。 1918年7月 , 北洋政府派遣“参战军”进入外蒙 , 军舰与陆军登陆黑龙江入海口的庙街;1918年8月 , 林建章率“海容”号抵达海参崴 , 设立中国驻沿海州海军代将处 , 同其他协约国军队合流 。


北洋政府也有脾气:参与十四国联军,武力干涉别国内政

北洋政府也有脾气:参与十四国联军 , 武力干涉别国内政// //

但是 , 随着苏俄红军进攻的节节胜利 , 1920年6月 , 美英等国开始从海参崴撤军 。

唯独日本表现得有些依依不舍 。 7月5日 , 日军撤出外贝加尔;11月 , 谢苗诺夫白俄政权倒台 , 但日本继续支持阿穆尔(黑龙江)沿岸临时政府 。 日本觊觎西伯利亚的丑态 , 甚至引起了英美各国的不满 。

1922年10月 , 因为国内经济与人力的难以为继 , 日军全部撤出了俄罗斯远东 , 苏俄红军收复海参崴 。

然而 , 不死心的日本人借口尼港事件继续占据库页岛 , 直到1925年日苏建交后才归还给苏联 。

日军在干涉西伯利亚过程中 , 约有5000名军人阵亡或病亡 , 花了9亿日元 , 而从战争中获得的利益却不多 , 基本是一次亏本买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