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宁国府商人的经营形态(下)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清代宁国府商人的经营形态(下)

清代宁国府商人的经营形态(下)

董家魁

第571期

三、远贾他乡 , 开辟营商道

宁国地区山多田少 , 人地矛盾尖锐 , 土地所产不足以供民所需 。 为了生存下去 , 宁国人就必须离开家乡 , 到外地去经商 , 以谋求发展 。 他们不畏艰辛 , 往往走贸四方 , 或远入贵州、云南等地区 。 宁国商人除了少数在本府及安徽的其他府县经商外 , 更多的是在外省他乡从事着商业活动 。 其主要活动于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 , 如江浙地区 , 湖广地区 , 江西、河南、福建及其他较偏远的地区等 , 都是宁国商人的经营和谋生之地 。 限于篇幅 , 下文重点分析宁国商人在安徽地区的经商活动 , 在外省地区的经商活动只作略述 , 而不再列举大量的例证 。

(一)经商于安徽境内 。 据宁国地区方志等文献记载 , 清代宁国商人在安徽的经营活动主要集中于皖南和皖中地区 。

首先 , 在皖南地区 。 宁国商人除了在本府地区如宣城的湾沚镇等较发达的市镇经商外 , 更多的是走出家门 , 到邻府地区去经商求发展 。 如太平府的芜湖、采石镇等 , 徽州府的黟县、绩溪等 , 池州府的(铜陵)大通镇等 , 都有很多的宁国人去从事商业活动 。 以下按商人所属县份分别进行考察 。 泾县的董文鉴 , 尝贸易当涂;后珍周 , 尝贸易芜湖 。 又如泾县人翟思珠“贾于湾沚镇” , 潘景彰也“客湾沚” , 从事贸易活动 。 旌德县的商人 , 如吕德俊 , 服贾于宣城之湾沚镇;吕冬祈 , 尝贩木于宣之青弋江 , 利用当地的水利交通条件 , 从事木材贩运活动 。 在邻府经商的旌德人 , 有江逢合“尝贾大通镇” , 吕发燃“尝贸芜湖” 。 据当地方志记载 , 太平县人在皖南的经商活动最活跃 , 经营地区也最广泛 。 如太平县人张钟玠 , 懋迁于芜境方村镇;盛廷璋服贾湾沚镇;焦启萼以家贫侨贸休宁市;周公纯贸易芜地 。


清代宁国府商人的经营形态(下)

清代宁国府商人的经营形态(下)// //

在民国《太平县志稿》“人物类”中 , 记载了很多清代太平商人在皖南的经商事例 , 反映了宁国商人广泛的活动地域及经营情况 。 按经商地区来分析 , 在本府宣城县经营的太平商人有牛瀛“服贾宣城”;张邦域“运米贸于湾沚” , 以调剂本地区之间的粮食需求 。 在池州府的大通镇也有经商的太平人 , 如张先修“赴大通负贩”;王鋕锠 , “服贾于大通和悦洲……旋于宣城扩充商业”;还有崔锟、崔祥炯、崔景先 , 也都服贾(或贸易)大通镇 。

由于芜湖位于沿江有利的交通枢纽地带 , 在清代是较发达的重要港口城市 , 所以在太平府的芜湖等地经商的太平人有很多 。 如清代太平人李本富、绍廷佐、崔小元 , 都经商于芜湖;焦国潮“服贾鸠江(即芜湖) , 积赀累万”;奚祝三 , 服贾于采石镇(属当涂县) 。 在徽州府经商的太平人更多 , 如陈时撰、盛善继 , 都“服贾徽州”;杜伯端 , “贸易徽州” 。 谢春晖 , 家世业商……与族人合力设商号于徽州府 , 治越五年 , 业大振 。 程嘉宾 , 贸于黟县 , 与人共事有管鲍遗风 。 清道光人曹天肇 , “商于徽之溪口 , 年十六往江西贩夏布 , 赢千余金 。 ”还有刘鸣善 , “道光间 , 与兄鸣涟贸于婺源 。 ”苏华勲 , 侨居绩溪 , 被推为该县商会会长 , 一任八年 , 群情悦服 。 这些都是太平商人在邻府徽州经商的典型例子 。

其次 , 在皖中地区 。 清代宁国商人在皖中地区的经营活动也是相当活跃和广泛的 。 泾县商人的情况 , 如董恺昌 , “客游庐州、舒邑 , 渐饶裕 。 ”胡尚仕尝贩木和州 , 胡正浩贸易英山 , 胡一嵩尝贸易含山 。 还有泾县的查衔客濡须镇(今无为县境内) , 查崇禧客无为州 。 旌德商人的经营地区 , 如吕德性 , 牵车至庐江县 , 从事贸易活动;吕成源贸易安河望江;吕溶有贾业在舒城三河镇;吕锋贾业在六安思古潭 。 又如汪信贸庐州 , 吕祥烑、吕裕成、吕烈菊 , 俱旌德人 , 皆贸易六安 。 这些反映出 , 为了谋求发展 , 旌德人分别开辟了自己的营商道路 。


清代宁国府商人的经营形态(下)

清代宁国府商人的经营形态(下)// //

清代太平商人在皖中地区的经营也较为突出 。 如杜芳楚 , “服贾庐江 , 业渐裕 , 倡首捐金 , 合泾青太建立会馆 。 ”杜大宾 , 亦“服贾庐江” , 并捐金相伯芳楚 , 建立泾青太会馆 。 叶德振 , 尝舟贩于舒之三河镇;汤配义贩木江淮 , 从事木材经营活动 。 民国《太平县志稿》“人物类”中记载了很多太平商人在皖中地区的经营事例 , 如刘开诰 , 清道光时贸于无为州南乡 , 程德润随父服贾六安 , 程学诗也贸于六安 。 还有太平人吴祖荫 , “有邵某怜其贫苦 , 携至望江习商 , 以所获余资 , 储存布业 。 ”这些都说明太平商人在皖中地区也开辟了很多的商业出路 , 并取得一定的发展 。 另外 , 在桐城百货俱集的枞阳镇 , 也有宁国商人的活动 , 号称“徽宁商贾最多” 。

(二)活跃于江浙地区 。 位于长江下游的江浙地区 , 水陆交通便利 , 是清代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 宁国府与江浙地区毗邻 , 拥有地利之便 , 因此 , 清代宁国商人在江浙的很多府县经商十分活跃 。 在江苏地区的很多重要城镇都有宁国商人在那里经商 , 如在南京、苏州、吴县、嘉定、吴江等 。 另外 , 在江苏地区的其他府县 , 也都活跃着宁国商人 , 如在上海、高淳、溧阳、溧水、镇江、扬州、常州、无锡、江阴等 。 在浙江地区也有很多的宁国商人从事商业活动 , 以寻求发展 , 如在杭州、湖州、衢县、常山等地 。

(三)行商于湖广地区 。 在距离安徽较远的湖北和湖南地区 , 也有很多的宁国商人在那里从事商业经营 。 总体来看 , 如泾县人有经商于“两湖”的 , 旌德人有“贸易湖广”的;太平商人有很多 , 有的“服贾荆沙”“长游荆楚” , 有的经商于黄梅县、“营绸缎业于樊城”“服贾黄池”等 。 在湖北一些重要的市镇 , 更是聚集了很多的宁国商人 。 如汉口镇 , 号称“九省通衢” , 在这繁盛的商业中心 , 宁国商人频繁出入 , 建立据点 , 从事贸易活动 。

如泾县人朱安可 , “贸于汉镇”;朱庆翰 , “创业汉上” 。 朱希尹 , 在汉口经营数十年 。 按照泾县商人后裔朱珔的说法 , “泾人之侨寓于汉者最多”[1]卷18 。 又如旌德人谭绍祖 , “服贾汉阳 , 颇获赢余”;汪秉璧 , 曾“贾汉阳积赀” 。 旌德人郭廷湘等 , 都曾在汉口从事贸易 。 汉口有旌德会馆巷 , 旌德商人当不在少数 。 太平县商人在汉口等地经商的人数最众 。 《太平县志稿》“人物类”中有很多的记载 , 如太平人孙逢吉、孙逢庚、崔国瑸、方鸿基 , 还有汪金鏊、崔祖懋等皆“贸易汉口” 。


清代宁国府商人的经营形态(下)

清代宁国府商人的经营形态(下)// //

在湖南地区也有较多的宁国商人在活动 。 如湖南澧州 , 以津市最为繁盛 , 康熙十九年 , 在那里经商的江南人曾创建江南会馆 。 道光二年 , 包括泾县商人朱惇元在内的江南七姓商人倡率重建会馆 , 道光三年落成 , 共耗资白银二万多两 。 可见在湖南的宁国商人在富雄的江南商人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 具体来看 , 泾县人朱武沛 , 乾隆时贸易湖南、兴立紫阳堂;旌德人汪珣 , “身客衡阳 , 行贾获利” 。 太平人胡之懋 , 业茶商 , 在湖南售红茶;陈惟俭 , 经商沙市 , 倡捐泾太会馆 。 这些都反映了宁国商人在湖南的经营情况 。

(四)远贾于江西、福建等地区 。 江西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 是宁国商人又一重要活动地区 。 如泾县朱升庆 , 贸贩于景德镇 , 获得颇丰;查君聘 , “服贾豫章 , 家资渐裕”;汪经章 , 贾吉安 , 修建世德桥以安行旅 。 旌德人如倪经济 , 服贾江右 , 渐致充裕 , 岁祲往江右买米归赈 。 汪上裕 , “服贾孝养 , 远游江右” 。 太平县也有很多人远到江西去经商谋生 。 如太平人林贵 , 家贫辍读 , 懋迁江右 , 与弟富分析;据《太平县志稿》“人物类”载 , 清嘉庆人刘喜炉“贸易江右” , 清道光人杜时禧“贾江右” 。

在福建、河南地区 , 也有宁国商人去开辟商业道路 。 如旌德人陈巨川 , “尝贸闽之浦城”;江东垣 , 与其叔父江文通一起“贸易闽地”;周善根 , “贾闽之浦城 , 积赀渐裕”;吕祥庆 , 也“贸闽获资” 。 [12]卷7太平商人 , 也有“经商福建”的 。 在河南经商的宁国商人 , 如泾县的陈希谠 , “尝于河南贸易”;陈光扬 , “少商河南” 。 还有太平人汪世佶 , “本家贫 , 后贸河南 , 有赢余” 。 [13]卷7宁国商人不但在经济比较发达、交通便利的区域从事商业活动 , 而且还不畏艰险深入到边远地区乃至穷乡僻壤 , 从事各种贸易活动 。 如在四川、广东乃至东北地区 , 都留下了宁国商人经商的足迹 。 可见 , 宁国商人为了谋求发展 , 往往远贾他乡 , 走贸四方 , 从而开辟了营商道路 。


清代宁国府商人的经营形态(下)

清代宁国府商人的经营形态(下)// //

综上所述 , 我们从清代以来的地方志、会馆录、碑刻、文集等资料记载中 , 可以清晰看出清代宁国商人的经营形态是丰富多样的 。 由于商人是市场活动的主体 , 是商业发展中最活跃的因素 , 因此宁国商人的这些商业经营实践也取得了不俗的商业成就 , 尤其是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亦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

参考文献:

[1]朱珔.小万卷斋文稿[M].清光绪十一年嘉树山房重刊本.

[2]江苏省博物馆.江苏省明清以来碑刻资料选集[M].北京:三联书店 , 1959.

[3]徐绍烈.北平泾县会馆录[M].民国二十二年排印本.

[4]泾县会馆.金陵泾县会馆录[M].1922年排印本.

[5]许檀.明清时期江西的商业城镇[J].中国经济史研究 , 1998 , (3).

[6]戴玉 , 范金民.宁国商人初探[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 1998 , (3).

[7](道光)续修桐城县志[M].民国二十九年铅印本.

[8](民国)太平县志稿[M].1984年太平县地方志办公室整理复印本.

[9](光绪)重修安徽通志[M].清光绪四年刻本.

[10]上海博物馆图书资料室.上海碑刻资料选辑[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1980.

[11]苏州历史博物馆等.明清苏州工商业碑刻集[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 1981.

[12](道光)旌德县续志[M].清道光六年刻本.

[13](嘉庆)太平县志[M].清嘉庆十四年刻本.

(作者系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 历史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