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古文献成为记录历史的重要载体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让古文献成为记录历史的重要载体
文献学是一门传统而古老的学问 , 近年来借着改革开放的东风 , 以破竹之势迅速发展、日趋成熟 。 其中 , 历史文献学作为文献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 逐渐独立并壮大起来 , 以其综合性、基础性和实践性等学科特质对从事该领域的研究人员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
我国著名历史文献研究专家牛巧红 , 历史文献学博士 , 现任郑州师范学院文学院副院长 , 是“国家一级学会”中国中文信息学会和河南省语言学会的会员 。 曾担任《秦声秦韵》副主编 , 以及《现代汉语语法分析理论与方法》、《河南方言语法论集》的重要编委 。 多年来牛巧红深深扎根于我国文献研究领域 , 取得了十分丰硕的学术成果 , 发表的十余篇学术论文均被各大权威期刊重磅刊载 , 作为核心参与人员参与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对外汉语教学常用50量词认知研究” , 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量词认知基础与语言教学”等科研项目 。 此外 , 牛巧红还主持承担了2017年度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司马贞《史记索隐》研究” , 获得了河南省委的大力支持和资金协助 。 长期的历史文献工作实践和理论探索 , 练就了牛巧红极其深厚的文化素养和勇于突破的科研精神 , 使其成为我国文献学研究领域的佼佼者 。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 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 , 记载了中华文明古国3000多年的悠悠历史 。 随着《史记》的声誉和地位日渐显著 , 各家各派关于《史记》的注释和评价数不胜数 , 其中以“史记三家注”(《史记集解》、《史记索隐》、《史记正义》)影响最为深远 , 已佚注本《史记音义》也颇受业界关注 。 牛巧红熟读《史记》及其经典注本 , 结合丰富的古文献知识加以考证、探析 , 揭开了一个又一个历史的真实面貌 , 让更多的人将目光聚焦到这些静躺于历史长河中的古书籍上 。
2013年3月 ,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刊登了牛巧红学术论文《刘伯庄考评——以、所存佚文为例》(以下简称《刘伯庄考评》) , 该文对刘伯庄其人以及《史记音义》的流传和内容进行了科学客观的考证和评析 , 引发了业内专家的热烈讨论和广泛关注 。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由教育部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主管 , 是目前国内唯一专门刊载古籍整理研究方面科研成果的刊物 , 受到古籍整理、古文献学等研究工作者的广泛关注 。 《史记音义》是一部由刘伯庄编撰的先唐《史记》注本 , 原书已佚 , 因其在《史记》注释史上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 , 成为众多文献学学者争相研究的对象 。 但关于作者刘伯庄和书籍原貌的史料少之又少 , 这项研究工作一直面临“有心研究却无资料可借鉴”的巨大瓶颈 。 牛巧红以《史记索隐》、《史记正义》两本古书征引的256条刘氏注语作为研究依据 , 并翻阅大量的古籍作为辅助性参考资料 , 力求最大程度地贴合历史原貌 , 为读者勾勒出一位才华横溢、著述颇丰的历史人物形象——刘伯庄 , 并对《史记音义》的内容和价值作出了详实的考评 。 据牛巧红考证 , 《史记音义》是刘伯庄奉诏讲学时所撰 , 该书注释内容广泛、风格多元化 , 包括校勘版本、注明字音、训释词句、注释地理、补充史料、发表史论等 , 具有很高的文献学和史学价值 , 是古文献研究的基石之作 。 牛巧红还极其客观地指出了《史记音义》的不足之处 , 推动了《史记》及其相关注本的进一步研究 。 牛巧红《刘伯庄考评》在朱东润先生《刘伯庄辑佚》的基础上 , 依据中华书局本《史记》三家注 , 另辑出朱先生遗漏的23条 , 合为256条 , 全面地收集了存世文献中刘伯庄《史记音义》的注文 , 并首次依据所存注文对其内容进行系统的、深入的爬梳整理 , 并对其价值作出了客观中肯的评价 , 最大可能地还原了刘伯庄《史记音义》的历史面貌 , 引起了学界对《史记音义》的关注以及对其文献价值重新认识和高度肯定 , 也为学界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 为我国的古籍整理及文献研究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
此后 , 牛巧红又先后发表《司马贞生平考辨》、《司马贞籍里考》、《引书体例考辨、述补》、《校勘义例探析》、等一系列论文 , 针对《史记索隐》的作者、引书体例、校勘等方面作深层次分析和研究 。 作为“三家注”之一的《史记索隐》 , 价值、成就皆在其他两家之上 , 代表我国古代《史记》笺注最高水平 , 备受后世推崇 , 但该书作者司马贞的身世却无从可考 , 在学界尚无定论 。 牛巧红在整合学界名家观点的基础上 , 根据唐代的社会文化背景、司马贞的社会关系、《史记索隐》的文本记载以及其他的文献佐证 , 首次提出司马贞的生年在公元660年至670年间 , 《史记索隐》成书在公元711年至721年之间 。 此外 , 牛巧红还详细梳理了司马贞的求学和任职历程 , 高度还原了司马贞的生平及撰写《史记索隐》的历史场景 。 《史记索隐》引书非常丰富 , 涉及到158位学者414种著作 , 因其征引丰富 , 也有学者认为其没有明确的引书体例 , 后人查验对照原书时多有不便 。 牛巧红《引书体例考辨、述补》通过详细梳理《史记索隐》的所有引文 , 归纳出4大种11小类《史记索隐》的具体引书体式 , 总结出4条《史记索隐》的引书规律 , 并为其述补引书范例 , 纠正了前人提出了的《史记索隐》“规律未严”的观点 , 凸显了《史记索隐》在保存前人文献方面的重要价值 。 《校勘义例探析》对《史记索隐》的校勘方法、特点进行了分析 , 对《史记索隐》在《史记》版本学方面的贡献进行了评价 , 指出《史记索隐》保留了大量唐代以前的《史记》版本 , 反映出唐代《史记》版本基本面貌以及唐与汉魏六朝之间《史记》版本的整体差异 , 为后世研究《史记》的版本留下了宝贵的资料 。
牛巧红的研究没有停留在前人固有的认识上 , 而是结合文献本身 , 从众多的史料中选取本质的、核心、最有用的去探究历史的本来面貌和事物的本质特征 , 《司马贞生平考辨》对司马贞的出生时间和《史记索隐》的成书时间提出了新的观点 , 创造性地考证出司马贞的出生时间为公元660年至670年间 , 缩短了司马贞出生年月的时间区间 , 使一系列相关学术问题得到解决 , 有力地推进了该项学术研究的进程 。 《引书体例考辨、述补》是学界首次针对《史记索隐》的引书体例进行的研究 , 明确了《索隐》的引书规律 , 肯定了《索隐》在文献保存方面的重要价值 , 纠正了前人不客观的认识 , 填补了该领域的一项学术空白 。 《校勘义例探析》则着力挖掘《索隐》在《史记》校勘方面所做的突出贡献和卓越价值 , 也是前人未曾涉足的领域 , 具有很大的创新性和重要的学术价值 。 一系列的研究使得《史记索隐》的面貌、特点、成就和学术价值全方位、立体化地呈现在世人眼前 , 有效地引起了学术界对《史记索隐》的广泛关注 , 有力推进了《史记索隐》研究的快速发展 , 收获了业内专家的一致好评 , 也充分展现了牛巧红卓越的文献研究才能 。
2012年以来 , 牛巧红对于《史记索隐》的研究从未中断过 , 她长期坚持研究写作 , 取得众多突破与成果 。 2017年 , 在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 牛巧红成功地申请到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司马贞《史记索隐》研究”并担任负责人 , 她带领专家团队继续展开科学研究 。 在可考资料严重稀缺的研究背景下 , 牛巧红通过具体文本的注释内容结合司马贞著书背景加以分析、归纳 , 梳理考察了《史记索隐》的流传踪迹、注释内容、引书体式和引书规律等 , 对整个学界正确而客观地认识司马贞及《史记索隐》的历史价值起到了重要作用 , 也为今后从事该领域研究的工作人员铺垫了相当深厚的学术基石 。
一直以来 , 牛巧红深知作为一名历史文献学研究专家的职责和使命 。 她长期活跃在文献研究一线 , 以尊重历史原貌为基本准则 , 不惜精力和心血 , 在堆积如山的古书籍资料中翻阅、查证、推断 , 取得了多项史料研究的重大突破 , 成果斐然 。 她从整理研究地方历史文献的视角解读中国传统典籍的文化价值 , 促进了该学科发展 , 为我国文献学研究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 , 是历史文献学领域不可多得的杰出人才 。 (边雅)
- 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让苏联不解体?
- 天津这栋洋楼有百年的风云故事,因为两位人物,让它声名远扬
- 看了这个逻辑关系图,才更清晰为何不让你随便外出了
- 徐晓冬雷雷悬了?武术大师田野:让儿子去复仇,我可以闭上双眼了
- 刘表的碌碌无为,错失争霸天下的良机而成为鱼肉
- 明朝第一废后胡善祥,为何让人同情,死后明英宗还给恢复皇后身份
- 诸葛武侯:让世代英雄倾洒热泪,让历代豪杰感慨涕零
- 《出师表》成为千古“至文”,历来为忠良义上推崇和传诵
- 为何项羽屡战屡胜,却最终让处于弱势的刘邦夺得天下?
- 女子开车进故宫引热议,故宫等博物馆为何不让车辆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