黝若钟鼎陈明庭 灿若琬琰浮精英 ——鉴赏宜兴紫砂材质之美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黝若钟鼎陈明庭 灿若琬琰浮精英 ——鉴赏宜兴紫砂材质之美

陶瓷的起源有着许多优美的传说 , 虽然人物各异、情节不同 , 但无外乎由于森林大火煅烧了用粘土和水捏制的盛水和食物的容器 。


黝若钟鼎陈明庭 灿若琬琰浮精英 ——鉴赏宜兴紫砂材质之美

黝若钟鼎陈明庭 灿若琬琰浮精英 ——鉴赏宜兴紫砂材质之美// //

众多传说都有科学的依据 。 陶瓷是地壳表层的岩石经分化分解后形成的粘土 , 经高温煅烧制成的 。 粘土的主要成分是硅和铝的氧化物 , 它们占有很高的比例 , 另外还有铁、钾、钠、镁、钙、钛的氧化物 。 这八种元素是烧制陶瓷的最重要的元素 , 其中硅和铝烧成以后质地坚硬 , 是陶瓷的骨架材料 , 其余六种元素的金属氧化物 , 是烧制陶瓷的易熔和助熔材料 。 铁、钛氧化物还起着呈色作用 , 含量越高 , 呈色越深 , 紫砂就是一种含铁量很高的粘土 , 其氧化铁的含量高达10%左右 。

7300年前 , 在风景秀丽、土地肥沃的江苏省宜兴市新街大汉岭下的骆驼墩 , 一群原始先民定居了下来 。 他们筑窑抟埴 , 烧造陶器 。 从此薪火相传 , 宜兴的窑火越烧越旺 , 一路延续下来 , 到了北宋时期 , 陶瓷生产已非常发达 , 大量烧造日用器的陶窑集中于现在的丁蜀镇周围 , 烧制缸、坛、盆、罐、砂锅等 。 其中缸、坛类陶器的原料普遍使用丁蜀镇黄龙山开采出来的甲泥 , 细心的陶工在淘练甲泥的过程中 , 发现了赋存其中的紫砂 , 并将其分离了出来 , 烧造紫砂器 。

1976年 , 在丁蜀镇蠡墅羊角山 , 发掘了一处古窑址 , 出土了大量早期紫砂壶、罐类的实物资料 , 其上限可推至北宋中期而盛于南宋 , 下限一直延伸到元明之际 。 在古窑址紫砂堆积的遗存中 , 缸类等日用陶器残片绝少 , 说明早期紫砂已单独烧造 。 从此“小石冷泉留早味 , 紫泥新品泛春华” , 紫砂作为一个新生的陶瓷品类 , 一经问世 , 便受到了文人士子的关注 。 至元时 , 宜兴的紫砂器已销至金陵 , 且已有了“古雅绝伦”的赞誉 。

紫砂泥是宜兴甲泥矿中细薄夹层里的特殊粘土 , 矿体赋存于泥盆系上统五通组 。 因其氧化铁含量较高 , 经1100℃~1200℃高温焙烧后大部分呈紫色或紫褐色 , 故称为紫砂 。 紫砂泥不仅色泽丰富 , 而且物理性能卓绝 , 是粘土、石英、云母系共生矿 。 经高温烧成之后 , 生成残留石英、云母残骸 , 莫来石、赤铁、磁铁等 , 双重气孔结构 , 即内部呈团形颗粒 , 鳞片状排列 , 团形颗粒之间可以形成不同孔径的气孔 , 使紫砂茶器在不施釉的状态下 , 透气而不渗水 , 沏茶能保持汤色和香味 , 越宿不变质 。 紫砂矿含有丰富的硅、铝、铁的氧化物 , 其他熔剂类元素含量极少 。 硅在高温熔融后能制成玻璃 , 我们称之为玻璃相结晶 。 紫砂泥由于含熔剂量少 , 且作为陶瓷并不允许完全熔融 , 因此硅在烧成后晶相多而玻璃相少 , 反光作用并不强 。 而作为骨架与其他材料粘度高 , 不易变形 。 氧化铝能提高烧成温度 , 扩大烧成范围 , 在高温中硅与铝发生反应而生成莫来石结晶 , 这使得紫砂制品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和抗热振性能 。 氧化铁是一种温和熔剂 , 可降低烧成温度 , 同时它也是一种重要的发色剂 , 紫砂器的呈色便与氧化铁含量的多寡有关 。


黝若钟鼎陈明庭 灿若琬琰浮精英 ——鉴赏宜兴紫砂材质之美

黝若钟鼎陈明庭 灿若琬琰浮精英 ——鉴赏宜兴紫砂材质之美// //


黝若钟鼎陈明庭 灿若琬琰浮精英 ——鉴赏宜兴紫砂材质之美

黝若钟鼎陈明庭 灿若琬琰浮精英 ——鉴赏宜兴紫砂材质之美// //

铁的氧化物有好几种形态 , 常见的有氧化铁和氧化亚铁 , 紫砂泥中的铁元素大都以氧化铁的形式存在 。 在烧成过程中 , 窑内如果是还原气氛 , 一部分氧化铁就被还原成铁和氧化亚铁 , 会在紫砂壶身上析出 , 同时也影响紫砂器的呈色 。 紫砂矿料中还含有极少量微量元素 , 如铜、钴、镍、铬等 , 对紫砂器的呈色也起着一定作用 , 能使色泽显得古朴、沉稳 。

紫砂之美源自于材质之美 , 主要体现在紫砂泥料的可塑性 , 紫砂茶器的适茶性 , 紫砂材质的外观美感 , 即紫砂材质的良好质感和色泽的丰富多变 。

通俗地说 , 紫砂泥有砂粒和泥浆两部分构成 。 沙粒悬浮于泥浆中 , 紫砂泥中砂粒的存在 , 增强了坯体的机械强度 , 优化了泥料的结构 , 降低了收缩率 。 泥浆是紫砂泥中的胶结剂 , 是一种粘土矿物 , 晶体呈细小片状 , 使紫砂泥具备了极好的可塑性 。


黝若钟鼎陈明庭 灿若琬琰浮精英 ——鉴赏宜兴紫砂材质之美

黝若钟鼎陈明庭 灿若琬琰浮精英 ——鉴赏宜兴紫砂材质之美// //

紫砂泥经过反复捶打和长时间的陈腐后 , 其可塑性得到极好的提升 , 同时抗折强度和粘结力更强 , 具有非常好的延展性 , 可任意揉捏塑形 , 也可拍打成薄片而不断裂 , 给陶艺创作提供了更多的成型可能和手段 。

紫砂壶良好的适茶性 , 源于紫砂泥的双层气孔结构 。 陶瓷都是有气孔的 , 陶瓷原料和水湿润后 , 就有一定的可塑性 。

紫砂泥的分子结构呈鳞片状排列 , 覆盖性是比较好的 。 在制作紫砂壶的成型工艺中 , 壶体表面的砑光工艺非常重要 , 能使坯体表面的泥浆覆盖得更充分 , 更紧密 , 表面气孔更细小 , 使紫砂壶透气而渗水性降低 , 这样的透气性对泡茶来说是很重要的 。 泡茶时 , 茶汁从茶叶中析出 , 会在茶叶周围局部形成高浓度 , 此时应让茶水流动 , 中和浓度 , 使茶汁继续顺利析出 , 这样泡出的茶就不会僵 , 有很好的活性 , 茶味鲜香活泼而不滞 。 然而茶汤的流转要有动力 , 紫砂壶胎体里的气孔内外相通 , 在壶上冲淋开水 , 胎体热胀冷缩 , 空气内外交换 , 给茶汤的流转提供了动力 , 使壶内茶汤始终处于运动中 , 茶汁析出顺利而不迟滞 , 茶味鲜活而不僵 , 紫砂壶泡茶“旋瀹旋啜”便是这个道理 。

紫砂壶内外皆不施釉 , 胎壁与茶汤直接接触 , 紫砂泥优良的理化性能 , 可以高效地调和茶中的各类成分 , 将茶香茶韵发挥到最佳的状态 。 紫砂壶全手工制作过程中 , 坯体内壁是不能精加工的 , 也不能挤压 , 内壁仍保持着原有的颗粒结构 , 双层气孔结构也未遭到破坏 , 因此对茶汁茶油保持着良好的吸附作用 , 壶内茶香更为持久 。 茶汁茶油在壶内热力的作用下 , 通过气孔慢慢向外渗透 , 在壶体表面就形成了“包浆” 。 紫砂壶经长期使用 , 会在壶内壁和气孔壁上堆积一些茶渍 , 茶渍内会产生灰黄霉素成分 。 灰黄霉素具有杀菌消炎的功效 , 紫砂壶越宿不变质可能与此有关 。

紫砂材质的外观美感 ,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材质肌理的视觉质感和手触的温润感 , 二是紫砂器的呈色 。


黝若钟鼎陈明庭 灿若琬琰浮精英 ——鉴赏宜兴紫砂材质之美

黝若钟鼎陈明庭 灿若琬琰浮精英 ——鉴赏宜兴紫砂材质之美// //


黝若钟鼎陈明庭 灿若琬琰浮精英 ——鉴赏宜兴紫砂材质之美

黝若钟鼎陈明庭 灿若琬琰浮精英 ——鉴赏宜兴紫砂材质之美// //

古时紫砂泥分紫泥、红泥和绿泥三大类 , 是这三类制作紫砂陶泥料的统称 。 由于矿区、矿层分布不同 , 随着烧成气氛和温度的变化 , 壶体亦呈现出各种各样的色泽 , 妙不可言 。 清代吴梅鼎在《阳羡茗壶赋》中对紫砂泥作过这样的描述:“夫泥色之变 , 忽葡萄而绀紫 , 倏桔柚而苍黄 。 摇嫩绿于新桐 , 晓滴琅玕之翠;积流黄于葵露 , 暗飘金粟之香……”

这些紫砂泥都可以单独或相互拼制调砂后做壶 。 早在明清时期 , 艺人们就能做到:“取用配合 , 各有心法 , 秘不相授 。 种种变异 , 妙出心裁 。 ”呈现出“紫而不姹 , 红而不嫣 , 黄而不妖 , 黑而不墨 , 如铁如石 , 胡玉胡金 。 备五文于一器 , 具百美于三停 。 远而望之 , 黝若钟鼎陈明庭;迫而察之 , 灿若琬琰浮精英”的视觉美感 , 因此紫砂泥又被称为“五色土” 。

紫砂泥品种非常丰富 , 传统上只是笼统地将其分为紫泥、红泥、绿泥三大类 , 那是因为古时的选矿技术落后 , 一些矿料无法分离而混杂于甲泥中了 。 古时绿泥称为老泥 , 主要产于团山 , 故又称为团泥 , 由于宜兴方言“团”、“段”不分 , 以讹传讹 , 便被叫成“段泥”了 。 随着现代社会对紫砂壶的需求增多 , 黄龙山矿区封矿 , 本山紫砂料价格直线上升 , 同时选矿分离技术也有了显著提高 , 一些绿泥与其他矿料的共生矿便被单独分离了出来 , 近年来就有把这种共生矿单独列出 , 成为一个大类而称为“团泥”的 。 这样 , 紫砂泥就有了四大类 , 每一类还有许多品种 。

紫泥类主要产于黄龙山矿区 , 是生产紫砂器的主要原料 , 古时又称“青泥” , 紫砂的称谓便来源于紫泥矿料的紫褐色外观 。 紫泥料质地均匀 , 可塑性较好 , 泥坯强度高 , 干燥、烧成收缩率较小 , 烧成温幅较宽 , 具有优良的工艺性能 。 紫泥品种较多 , 其中被人们所熟知的有:“天青泥” , 是紫泥中的极品;“底槽青” , 是一种上等紫泥;“特清” , 是紫泥中的上品 。


黝若钟鼎陈明庭 灿若琬琰浮精英 ——鉴赏宜兴紫砂材质之美

黝若钟鼎陈明庭 灿若琬琰浮精英 ——鉴赏宜兴紫砂材质之美// //


黝若钟鼎陈明庭 灿若琬琰浮精英 ——鉴赏宜兴紫砂材质之美

黝若钟鼎陈明庭 灿若琬琰浮精英 ——鉴赏宜兴紫砂材质之美// //

绿泥类属粉砂质泥岩 , 因矿料外观呈淡粉绿色而得名 , 只在黄龙山矿区有开采 , 故又称本山绿泥 。 烧成后大都呈浅黄带绿或米黄色 , 高温下呈青绿色 , 胎质比较疏松 , 透气性极好 。 也有少量绿泥是夹存于紫泥中间或紫泥与其他泥料间的一层夹脂 , 称为“泥中泥” , 极为少见 。

红泥类是以烧成后胎体呈色为红色而命名的 , 但红泥类并非全是紫砂性质的 , 可细分为本山红泥、小红泥和朱泥三类 。

小红泥属于细粉砂岩 , 可塑性较差 , 不宜单独成型 , 通常会掺入一定比例的朱泥 , 以改良其可塑性和呈色 , 以前是作为红泥的替代性原料使用的 。

朱泥属粘土质泥岩 , 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品类 , 古称“石黄泥” , 即所谓“未触风日之石骨” 。 矿料呈黄色 , 质地均匀细腻 , 有油脂感 , 颗粒含量小 , 砂性较差 , 泥性较重 , 收缩率极大 。 朱泥一般温幅较窄 , 易变形、起皱 , 成品率较低 。 古时有“无朱不皱 , 无皱不朱”的说法 。

团泥类是一种共生矿 , 一般以绿泥和紫泥共生较多 , 也有少量绿泥和红泥共生 。 较常见有二矿共生 , 也有三矿共生 , 五矿共生的 。 团泥品种较多 , 烧成后胎体颜色特别丰富 , 气孔率较高 , 透气性非常好 。

直至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 , 紫砂泥的开采 , 都一直沿袭着流传几百年的人工开采方式 。 紫砂矿主要集中在丁蜀镇的黄龙山上 , 当地人非常形象地将隆起山体称为“龙背” , 横向坚硬的黄石层称为“龙骨” , 纵向的称为“龙筋” 。 开采紫砂的矿洞称为“宕” , 紫砂矿脉露出地表部分称为“眼口” , 采矿先要找眼口 , 眼口一般在山坳的石根处 。 找着眼口 , 先进行试掘 , 顺着矿脉往里采 , 如有矿可采 , 则会把眼口扩大 , 成为“宕口” , 宕口需用黄石搭拱券支撑 。 挖宕不宜太大 , 一般宽约1米 , 高度视宕内矿层而定 , 一般一人多高 , 如遇到宕中龙背偏低 , 便需爬行 。 有时会遇到纵向龙筋阻挡 , 矿脉便被截断 , 却在别处再度发现 。 古人不知就里 , 误认矿脉有灵性 , 会迁徙躲避 , “出土诸山 , 其穴往往善徙 。 有素产于此忽又他穴得之者 , 实山灵有以司之 , 然皆深入数十丈乃得 。 ”也有看得出矿脉在龙筋边绕过 , 便利用龙筋作支撑 , 矿井会改变方向 。


黝若钟鼎陈明庭 灿若琬琰浮精英 ——鉴赏宜兴紫砂材质之美

黝若钟鼎陈明庭 灿若琬琰浮精英 ——鉴赏宜兴紫砂材质之美// //

由于矿井狭小 , 采矿工具皆短小精悍 。 主要的挖掘工具是一种短柄的尖嘴铁锄 , 方身尖嘴 , 重约6~7斤 , 木柄长约30厘米 , 称为“大锄” 。 挖出的紫砂矿用竹制簸箕盛装 , 短扁担挑出 , 短扁担长不足1米 。 宕内用豆油灯照明 , 每隔三米左右放上一盏 。 豆油灯不仅用来照明 , 还是一种极佳的安全报警设施 。

紫砂泥比甲泥难开采 , 产量也少 , 价格就高 。 绿泥是紫砂矿中的夹脂 , 产量极少 , 红泥更少 。

采出的紫砂矿一般呈块状 , 还需分类拣选 , 去掉杂质 , 分好等级 。

加工好的细粉加水调和制成生泥 , 生泥是初级泥 , 尚不能制坯 。 古时磨坊会把生泥制成长一尺 , 宽八寸 , 重约25斤的长方元宝形湿泥块出售 。 生泥还需晾到适当的干湿度 , 用木制的大榔头反复捶打 , 排出夹杂于泥中的空气 , 并将生泥中的大团粒打散 , 使泥中沙粒、泥浆分布均匀 , 提高泥料的活性 , 制成熟泥 。 生泥不能制坯 , 尚需陈腐 , 陈腐实际上是紫砂泥料被水充分浸润的过程 。 刚练制成的生泥 , 砂粒内部尚未吃足水份 , 还很干燥 , 砂性太重 , 泥性不足 。 如果此时制壶 , 水份会被砂粒吸收 , 干燥过快 , 容易开裂 , 不易成型 , 这个称“泥料太爆” 。 而陈腐后的泥料 , 砂粒已被充分浸润 , 会自然产生泥浆 , 降低砂性 , 提高可塑性 。 陈腐的时间越长 , 往往泥料可塑性越强 , 紫砂壶水色越足 。 明清时制壶陶工会在家门口挖个坑 , 将练好的泥放入陶罐中 , 埋在坑里陈腐 , 清乾隆时吴骞所著《阳羡名陶录》记载:“造壶之家各穴门外一方地 , 取色土筛捣部署讫 , 弇窖其中 , 名曰养土 。 ” 一般制作高档雅致砂壶的泥料 , 大都由制壶艺人亲自去宕口挑选 , 自己练制 。

这样的手工练泥方式 , 一直延续到上世纪50年代初期 。 1953年3月 , 丁蜀镇成立了首家半机械化的练泥厂 , 名叫“荣军轧泥厂” , 使用柴油机带动石轮碾粉碎机粉碎各类陶土矿 , 仍用人工过筛 。 1958年10月 , 宜兴丁蜀镇台山合作社率先使用电力机械 , 将铁木粉碎机、石轮碾粉碎机、简易振动筛、搅拌机等机械设备用于练泥 , 极大地提高了工效 , 宜兴紫砂工艺厂则采用电动石轮碾粉碎机初步实现了紫砂泥的机械化练制 。 1959年该厂开始采用鄂式破碎机初碎 , 雷蒙机细碎 。 细度的拣选 , 紫砂工艺厂一直由人工采用40目、32目、24目三种筛子过筛 , 直到1981年才使用控制风量阀门来控制紫砂干粉的细度 。 宜兴紫砂工艺厂成立于1958年 , 是一家专业生产紫砂陶器的国营工厂 , 技术力量雄厚 , 有专业的练泥车间 , 他们根据紫砂矿料的品质高低进行配料练泥 。


黝若钟鼎陈明庭 灿若琬琰浮精英 ——鉴赏宜兴紫砂材质之美

黝若钟鼎陈明庭 灿若琬琰浮精英 ——鉴赏宜兴紫砂材质之美// //

宜兴地区盛产陶土 , 矿区主要分布在丁蜀地区和张渚地区 。 陶土是陶瓷生产的主要原料 , 按其性质、性能、颜色的不同 , 可分为甲泥、白泥、嫩泥三大类 。 紫砂泥通常夹杂于甲泥矿中 , 储量约占甲泥的5%左右 , 因此紫砂泥又称为“泥中泥” 。 紫砂泥是一种非常特殊的陶土 , 双重气孔结构是其重要特征 。 近年来 。 常有其他省市宣称发现有紫砂矿 , 其依据是矿料呈紫色 , 这是对紫砂泥不了解而形成的误解 , 事实上紫砂矿料并不都呈紫色 。 宜兴境内紫砂藏量丰富 , 可以说整个丁蜀镇就坐落在紫砂矿上 , 其余脉延伸至浙江长兴、安徽广德 , 只是那儿的紫砂矿偏于瓷化 , 气孔率低 , 玻璃相结晶程度较高 , 坯体烧结后特别光亮 。 所制茶壶虽经长期泡养却少有变化 , 茶味也僵而不活 , 品质远不如黄龙山矿区所产 。 自古以来 , 制作紫砂器的矿料皆采自丁蜀镇黄龙山矿区 , 紫砂泥的品质高低也以其为标准 , 因此出产于黄龙山矿区的紫砂矿便被称为“本山矿” , 而产于其他地区的称为“外山矿” 。 迄今为止 , 真正优质的紫砂矿只在丁蜀镇黄龙山矿区出产 , 大都用来制作紫砂壶 , 而用外山矿制作花盆、雕塑、杂玩以及批量生产低端商品壶 。

黄龙山矿区是一座综合性大型陶土矿床 , 是本山甲泥、东山甲泥、西山甲泥、紫砂泥、乌泥和绿泥的主要产区 。 早期的黄龙山矿区 , 东段属台西 , 西段北面属赵庄 , 南面属白宕 , 西段与青龙山交界处是宝山、团山 , 东南属蠡墅 , 自古以来开采紫砂矿的宕口就主要集中在这些矿区 。 1955年7月政府成立了宜兴采矿公司 , 统一负责管理陶土矿的开采 。 同年11月 , 接管了黄龙山矿区所有的宕口 , 紫砂矿料的开采逐步走向企业化、机械化 。

黄龙山矿段是由国营主导的矿段 , 自1958年下半年将旧有红旗宕改造扩建成一号井 , 先后共建有5个矿井 。

青龙山矿段也属于国营开采 , 在黄龙山西端与青龙山交接处 。 由于青龙山发育比黄龙山晚 , 地壳隆起运动使黄龙山西端一部分覆盖于青龙山之上 , 而使青龙山山脚东南区域也有甲泥矿存在 。 1987年开始露天开采 , 出产紫泥、红棕泥等紫砂矿 , 于1994年上半年废弃 。


黝若钟鼎陈明庭 灿若琬琰浮精英 ——鉴赏宜兴紫砂材质之美

黝若钟鼎陈明庭 灿若琬琰浮精英 ——鉴赏宜兴紫砂材质之美// //

台西村矿段处于台西村管辖范围 , 是由台西村自行开采 , 有1992年新建黄龙山北坡山脚处矿井、1996年所建五号井西南约80米处矿井和2002年下半年原山上矿井西侧的露天宕口三处 , 属于中、浅层矿 。 出产有底槽青、紫泥、野山红棕泥、本山绿泥、团泥等 。

这三个矿段都是建国以后开采的 , 是现代紫砂业的主要原料出产地 。

张剑:国家级工艺美术师、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会员、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

作品《渴望》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铜奖;《广场舞组壶》获“江苏省陶协陶艺作品创新评比”优秀奖;《守望》获“第十四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金奖;《涅槃》获“中国陶协第七届中陶奖”最佳创意奖;《春江水暖》获“中国陶协第六届大地奖陶瓷评比”金奖;《支点》获“2016年中国工艺美术国艺杯”金奖 。

多件作品及论文分别发表于国家刊物、省级刊物 , 对紫砂文化的发展演变有较深入的研究 。 本世纪初 , 宜兴市政府为保护紫砂资源 , 杜绝对紫砂矿的盗采、滥采 , 实施封矿 , 张剑意识到作为不可再生资源的黄龙山紫砂矿必将日渐稀少 , 便主动收藏各种原矿紫砂泥 , 并对紫砂泥的特点 , 审美及其开采、练制的历史沿革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与总结 。 近年来 , 随着十多年的持续消耗 , 库存黄龙山原矿紫砂已然极少 , 且人们对真正紫砂泥的特点及优良品质有诸多误解 , 了解不深 , 以致歧义颇多 , 张剑认为有必要对紫砂泥作一个全面介绍 , 以免此种种误解流传 。 同时他还将珍藏多年的紫砂泥料取出若干 , 制成壶器 , 以飨紫砂爱好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