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克维尔之问:福利制度真的在帮助穷人吗?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托克维尔之问:福利制度真的在帮助穷人吗?

【想入非非】

免除了饥饿的恐惧后 , 人们的创造力和积极性反倒会大大增强 , 让人们更有余裕地工作 , 最后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

美国政治历史学家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曾经风靡一时 , 但他的另一本著作却不怎么有名 , 那就是《济贫法报告》 。

1834年托克维尔访问了英国 , 在两年时间里 , 他了解了英国的贫困问题和济贫法 , 之后他提出了一个问题:济贫法这样的福利制度到底是在减少贫困 , 还是在制造穷人和暴力革命?

在英国期间 , 无论是大城市伦敦还是乡村 , 都让法国来的托克维尔觉得置身于“现代文明的伊甸园”中 , 处处可见维护很好的宽广道路 , 整洁的新房 , 膘肥体壮的牲畜悠然在丰草山 。

但另一方面 , 托克维尔在翻阅英国地方政府账目时惊奇地发现 , 在英国 , 居然有1/6的国民必须依赖国家公共救济才能存活下去 。 这个比例远高于其他国家 , 如在当时的欧洲穷国葡萄牙 , 贫困人口占全民的1/25 。

托克维尔承认 , 这首先是因为英国人的贫困标准和别国不同 。 在当时的法国 , 绝大多数人食物非常单一 , 主要是面包 , 酒和肉类属于奢侈品 。 而法国的穷人更是面包都吃不起 , 在荒年只能用麦子换取粗粮勉强度日 。

而英国的穷人在托克维尔看来是过得太好了一些 , 就生活水平而言 , 英国的穷人一般都吃得上面包(虽然不是总能吃饱) , 甚至偶尔可以见肉 , 和法国的中等农家水平相当 。 这样的“穷人”居然还需要国家救济 , 这一点让托克维尔大惑不解 。

其次 , 托克维尔认为英国当时的济贫法实际在鼓励贫穷 , 因为这项法律并不仅仅救助没有劳动能力的老弱 , 而且还救助身体健康的男性 。 在托克维尔看来 , 人性天生懒惰 , 对穷人来说 , 只有饥饿会让他们努力工作 。 如果可以通过申请救济就可以吃饱 , 那他们又何必去找工作呢?

托克维尔还认为 , 由国家负责的公共福利制度是不恰当的 , 这样切断了原先基督教社会中富人施舍穷人的传统 , 会让受到救济的穷人不再感恩 , 只会让穷人越来越妒嫉富人的财富 , 托克维尔断言“富人成为了穷人的佃农” 。 他预言在英国迟早会发生穷人发动的暴力革命 。

托克维尔的这些观点 , 在今天也一样找得到共鸣 。

以今日的美国为例 , 2010年相对贫困率是19% , 即收入低于中位线的50% 。 而对于贫困发生的原因 , 21世纪美国学术界仍然有分歧 。 其中一派认为贫困的主要原因是不平等的教育及种族歧视造成了贫困 。 而另一派被称为“文化行为理论” , 认为贫困的根本原因是由穷人的行为 , 价值观和文化造成 。 说白了就是说贫困的原因是穷人蠢且懒 。 如果托克维尔活到今天 , 他大概也会赞成这种说法 。

从深层次来说 , 我认为托克维尔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 还是对人性的判断出了问题 。 托克维尔断言 , 为了得到救济 , 穷人们会不知廉耻地赖在救济院里而不去工作 。

但实际情况却是 , 今天翻开那个时代的历史资料 , 我们看到大多数穷人非常不愿意接受救济 , 因为英国法律当时规定 , 一旦接受救济 , 会必须和家人分开 , 被严格限制自由 , 而食物往往是稀薄到极点的肉汤 。 所以大多数人只是实在找不到工作才去救济院过一段时间 。

英国19世纪的救济制度客观上确实帮助了一些人 , 但另一方面 , 他更像是对穷人的惩罚措施 。

托克维尔断言 , 只有饥饿会让穷人努力工作 , 不排除确实有这种人存在 。 但是 , 绝大多数的人并不仅仅是为了果腹而工作 , 真实动机比托克维尔猜想的要复杂得多 。 我们看今天一些发达国家福利社会就清楚地发现 , 他们的劳动参与率并不低 , 劳动可以为人们提供尊严、希望与自由 , 本不需要饥饿的恐惧作为动力 。

而免除了饥饿的恐惧后 , 人们的创造力和积极性反倒会大大增强 , 让人们更有余裕地工作 , 最后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 现代福利制度的意义就在于此 。

(作者系武汉历史文化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