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昭:辅佐孙策、孙权安定江东的典型小人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张昭:辅佐孙策、孙权安定江东的典型小人


张昭:辅佐孙策、孙权安定江东的典型小人

张昭:辅佐孙策、孙权安定江东的典型小人// //

公元208年 , 当曹操在北方彻底消灭了袁绍集团统一北方后 , 开始把战略的重心转向江东 , 准备一鼓作气 , 消灭孙权统一中国 。 曹操在没有费多大力气吞并了对孙权至关重要的荆州后 , 二十万大军云集江东 , 曹操是志在必得 。 而当孙权得知曹操南下的消息后 , 连夜召集群臣谋划对策 。 这时的孙权实在无法准确的判断形势 , 曹操的势力其实过于庞大 , 中国之地十之六七已归曹操所有 , 江东的这点实力能拼过曹操吗?这时江东的统治高层中 , 以鲁肃为首的主战派和以张昭为首的主降派的斗争已经达到了白热化 , 但由于高层中倾向于投降的观点占了绝对上风 , 而且以张昭在江东的地位 , 其影响力不言而喻 。 张昭对孙权说:“曹操的实力比江东强大多了 , 连袁绍这样强大的势力也被曹操彻底消灭了 , 何况小小的江东 。 而且 , 江东立足的根本就是长江 , 可现在曹操已经占据了中游有利的地形 , 刘表的水军也归了曹操 。 我们所仅有的长江优势已经不复存在 , 现在曹操浮江东下 , 数十万大军东下 , 我们实力有限 , 现在除了投降 , 没有第二条路可走 。 ”孙权这时确实被张昭的说词动摇了 , 但投降的后果他不是没有想到 , 有可能成为刘琮第二;但如果打 , 是否有必胜的把握 , 如果打不过再降 , 下场更惨 。 鲁肃是坚定的主战派 , 他不甘心三世江东大业就这样毁掉 , 他的联合刘备对付曹军的计划在最后时刻打动了孙权 , 让孙权看到了可以战胜曹操的希望 , 孙权决定联刘抗曹 。 结果赤壁一战 , 将狂妄的曹操打回了北方 , 三国并峙的大格局正式形成 。


张昭:辅佐孙策、孙权安定江东的典型小人

张昭:辅佐孙策、孙权安定江东的典型小人// //

张昭在没有加入孙氏集团前 , 是彭城名士 , 是当时社会的上流人物 , 也确实有才 。 自从他跟随孙策后 , 确实为孙氏集团在江东统治的巩固做出了显著的贡献 。 但是 , 当曹操南下时 , 他极力劝孙权投降 , 虽然让孙权极为不满 , 这也为后来孙权疏远张昭埋下了伏笔 , 孙权两次拜相 , 都没有考虑张昭 , 先是孙韶 , 后是顾雍 , 虽然礼仪上非常尊重张昭 , 直到他八十一岁死去 。

现在的一些观点认为 , 张昭劝孙权投降曹操是立足于中国统一大业 , 是符合当时人民渴望统一的历史潮流的 。 所以 , 现在为张昭叫好的呼声很高 , 一时间 , 张昭好象成了热爱和平的进步人士 , 涂脂抹粉的大有人在 。 是这样的吗?张昭的主降是为了当时四分五裂的中国吗?是为了饱受战乱之苦的老百姓吗?显然不是 , 张昭在劝孙权投降时没有说过一句百姓久困于战乱 , 渴望和平的话 , 他说的是:现在曹操势力太强大 , 我们是打不过的 , 既然打不过 , 只有投降好了 。 如果孙权的实力在决战之前不比曹操差的话 , 那他还会这样说吗?如果战前的实力对比孙强于曹的话 , 那曹操和他手下的那一大堆叱咤风云的文臣武将岂不都成了分裂分子?有谁规定实力弱的就是分裂分子?实力强的就是统一的必然?那再进一步说 , 曹操在官渡之战前实力远逊于袁绍 , 那曹操为什么不投降 , 有人说周瑜打败曹操破坏中国统一是千古罪人 , 那曹操不也成了破坏中国统一的千古罪人?又有人会说 , 可结果是曹操胜了 , 曹操依然代表着中国统一的进步潮流 , 可笑的紧 。 若再推前一步说 , 董卓在当时势力最强大 , 那袁绍和曹操抵抗最强大的力量 , 难道都成了破坏统一的分裂分子?实在荒谬绝伦 。 在赤壁战前又有谁知道孙权一定打不过曹操?结果孙权获胜了 , 那是不是孙权也代表着中国统一的进步潮流?那张昭为什么不在扶佐孙策的时候劝孙策向实力比孙氏强大的曹操投降?如果孙策降了 , 那曹操的实力就会大大增强 , 中国的统一就会提前实现 , 张昭也是个分裂分子 , 这样说可以吗?如果曹操不南下 , 张昭还会劝孙权投降吗?


张昭:辅佐孙策、孙权安定江东的典型小人

张昭:辅佐孙策、孙权安定江东的典型小人// //

历史是不断前进的 , 统一有一个漫长的过程 , 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是老百姓日子过的最苦的时候 , 统一的历史脚步从来没有停止 , 但需要一个过程 。 曹操的统一和孙权的统一在本质是没有区别的 , 关键于他们力量的互相变化 , 这个变化在不断的朝着统一的目的迈进 。 著名的历史学家吴晗先生就是执这样的观点 , 实在遗憾 。

张昭的历史任务不是从他的立场上为曹操完成统一 , 而是他应该在为孙权的统一事业中做出贡献 , 孙权也是当时有希望完成中国统一的力量 。 何况孙权早有统一华夏之志 , 只不过曹操实力太强 , 难以做到而已 。 曹操实力强 , 也有统一的志向 , 但孙权和刘备的势力却让他难以完成这个志向 , 互相的作用是公平的 , 而不是做个所谓忍辱负重的内奸便可以完成的 。 如果必欲较真的话 , 那蒋某人的势力岂不是相比红区更为强大 , 难道红区的革命者们都成了分裂分子?

张昭劝孙权投降根本不是出于什么热爱和平 , 渴望统一 , 最重要的原因 , 是当时中原地区是中国文化和经济最为先进的地区 , 做为一个名士 , 中原地区先进的文化才是他最向往的 , 做中国(中原)名士自然要比做个偏安江东的名士要来的光鲜 。 其他人如顾雍等都是这样的 。 如果有些人拿统一和历史进步这个大帽子压人的话 , 那孙权在偏安江东后开发东南这个历史贡献岂不比曹操统一后依然以中原为重心来的更大?难道东南蛮荒之地的开发就不重要吗?而且中国历史上南方地区的大规模开发和文明的提高都是偏安南方的政权的贡献 , 我大可以说:张昭破坏中国对南方落后地区的开发 , 是历史的千古罪人 , 北方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重要 , 难道南方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就不重要?是不是可以这样说?

从品德上来说 , 张昭也不是什么正人君子 , 他所谓的名士风范不过是他假道学的面具 , 不在大战略上忠于自己所从事的事业 , 只在小节上斤斤计较 。 刑贞使吴 , 他不过拉大旗做虎皮般的说了几句无聊的话 , 大道有亏 , 小节何足道 。 那曹丕三十万大军南下的时候 , 张昭怎么就没有再劝孙权投降 , 他不是非常热爱和平和统一吗?他有没有想过偷偷跑到中原?肯定想过 , 不过 , 一来他走不了 , 孙权肯定不会放走他;二来 , 他即使到了中原 , 他本不是曹魏元勋重臣 , 到了北方也只不过是个没有地位的微末小臣 , 最多有个虚名而已 , 哪有在江东做人上人的风光 。

张昭 , 小人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