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称浓香正宗的川酒,相比于其他省市的浓香好在哪里?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号称浓香正宗的川酒 , 相比于其他省市的浓香好在哪里?

川酒 ,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 , 形成了独特的酿造工艺和风格 , 是浓香白酒的典范 , 近年来一直以“浓香正宗”著称 。 五粮液、泸州老窖、剑南春、郎酒、舍得、水井坊“六朵金花”朵朵炫丽绽放 , 在全国市场上大放异彩 , 占据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 , 在浓香型白酒中所占比例更是首屈一指 。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 , 2019年1-8月 , 四川省实现白酒规模以上产量230.40万升 , 占据全国总产量的45% 。


号称浓香正宗的川酒,相比于其他省市的浓香好在哪里?

号称浓香正宗的川酒 , 相比于其他省市的浓香好在哪里?// //

浓香白酒 , 占据我国白酒消费市场70%左右的市场份额 , 可以说是“国民香型” , 在全国白酒行业中也是百花齐放 , 除川酒之外 , 苏酒、鲁酒、豫酒、皖酒、陕酒等省市区域龙头酒企都有倾全厂之力打造的战略大单品 。 但是每每遇到川酒 , 好像总是被“正宗”二字压半头 。

同样是浓香 , 为何川酒给人感觉却“高一等” , 难道“正宗”二字的威力那么大?

诚然 , 浓香型最早确立之时是以泸州老窖来命名 , 也被称为“泸香型” , 十七大名酒中川酒占据六席 。 加之长期宣传的四川具有酿酒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 , 无可替代的窖泥、水土、气候等自然环境 , 悠久而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 凝聚千百年的技艺精华等 , 川酒的“名酒光环”在国人心目中扎了根 。

经过数十年的品牌积淀 , 川酒的品牌从品质支撑到文化支撑均得到了跨越式发展 , 在技术、质量、品牌、营销、资源和管理等诸多方面 , 全面、均衡的打造自己的核心优势 , 使得川酒的实力更加坚实 , 盈利能力大幅提高 , 强大的川酒经济圈 , 正以前所未有的独特优势整合着包括政策导向在内的资本、人才、渠道、终端等资源 , 进一步巩固了其行业地位 。

另外 , 从某种程度来说 , 这也和我国的国情分不开 , 国人选购白酒不外乎从里外两方面考量 , 酒体品质方面川酒优良 , 省市区域龙头也是佳品 , “里子”上并无多少差距;而酒本身之外的“面子工程”因国人对正宗、正统等概念有一定的需求甚至说天然的好感 , “名酒光环”下的川酒更胜一筹 。

透过繁华的表象过后究其本质 , 归根到底还是看重品牌的影响力 。


号称浓香正宗的川酒,相比于其他省市的浓香好在哪里?

号称浓香正宗的川酒 , 相比于其他省市的浓香好在哪里?// //

上世纪九十年代的鲁酒便是一个很好例子 。 当时鲁酒的发展在整个白酒行业中可谓是一骑绝尘 , 红透大江南北 , 就连时任四川省统计局局长夏代川也撰文“缘何川酒不敌鲁酒” , 感慨鲁酒的强盛 。 文中提到 , 从1986年起 , 川酒产销量魁首的位置被鲁酒取而代之 , 并从此而落花流水春去也 , 至今无法占鳌头 , 以及四川卖价3000元一吨 , 山东加上运费进价花4000多元一吨 , 精心勾兑 , 分瓶包装 , 贴上鲁酒的标签 , 再经过猛烈的广告宣传 , 每吨要卖到30000元左右 。 开启广告营销时代的鲁酒迅速引领市场 , 成为消费者心中最好的酒 , 最想喝的酒 , 最爱买的酒 。 川人只好眼巴巴的看着酒往山东运 , 钱往山东流 。 而且还唯恐不如此 。

如果当年不发生秦池的勾兑风波、山西朔州的假酒案 , 川酒是否会有如今这般辉煌 , 这个不好说 , 毕竟历史的滚滚车轮不会停下脚步 , 时势造英雄也 。

谁能知晓几十年以后行业发展会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 , 会不会风水轮流转呢?

比如洋河 , 在解放前因连年战争而生产凋零 , 奄奄一息 , 国营后救回一命 , 发展势头良好 , 获得第三届、第四届国家名酒称号 , 到了1999年 , 公司效益严重下滑 , 经营困难 , 濒临倒闭 , 谁能想到现在市值能达到全国第三 , 业绩仅次于茅台、五粮液呢?

历史由胜者书写 , 舆论也由强者掌控 , 往往你能看到的只是别人想要你看到的 , 当一个企业产品销量领先 , 攫取了丰厚的利润后 , 就有了更多的资本去做产品品质 , 同样也有了更多资源去运营品牌、包装产品 , 更加赢得人心 , 卖得更好 。

随着时代的发展 , 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 消费者的口感需求也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着变化 。 近10年来 , 我国白酒行业技术和工艺不断创新与进步 , 浓香型白酒产品品类也不断细分 , 各省市区域龙头酒企各具特色 , 全国浓香市场百家争鸣 。


号称浓香正宗的川酒,相比于其他省市的浓香好在哪里?

号称浓香正宗的川酒 , 相比于其他省市的浓香好在哪里?// //

白酒的香型标准也在变革中 。 2018年 ,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修订《浓香型白酒标准》 , 全国共有17家白酒企业参与了标准起草 , 这是自制定以来历经38年的第四次修改 , 与上一版本标准相比 , 在对浓香型白酒的定义、酸酯总量的定义、高低酒度的界限、感官描述以及理化标准等方面有了一些改变 。 这也表明浓香型白酒产品标准并非一成不变 , 而是在跟随市场的需求有所调整 。

正宗虽好 , 但绝对不是以不变应万变的王牌 , 创新才是发展的不竭动力 , 毕竟口之于味 , 有同嗜焉 。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江山代有才人出 。

(作者张燕 , 系酒水行业研究者、中国酒业智库专家欧阳千里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