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篇 读后感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四 )


以上四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灵活掌握 。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的 。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
读后感的写作方法和技巧精选篇7〔1〕大量引述原文 。
读后感,顾名思义,主要是写“感”,引述是为写“感”服务的,但有些同学偏偏忘记了这一条,本末倒置,大量抄录或复述原文,结果犯了以“引”代“感”、代“联”的毛病 。
〔2〕脱离原文空写“感” 。
任何事物都非凭空而生,都有个由来 。“读”是“感”的基础,“感”由“读”而生发 。只写感想而不交代其来由,不知“感”从何来,使“感”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让人感到莫名其妙,不知就里 。因此,写“感”应当与原文自然结合起来 。
〔3〕内容杂乱无中心 。
写出的读后感无中心,是犯了作文之大忌,也不符合写读后感应“抓要领”、“突出重点”的要求 。因此,一定要确定好中心,不可漫无边际地想到什么写什么 。
〔4〕感受认识太肤浅 。
读后感要求写个人在感情上最受触动,在认识上最受启发的内容 。因此,一定要联系和对照生活现实和个人实际,写与个人真情实感相结合的内容 。但是,在不少同学的读后感中,看不到作者读后的动情点和深刻的启示点,内容肤浅杂乱 。联系实际常常是做自我检讨,或者在文章结尾写一些空洞的表态的话 。这些都是应当注意克服的缺点 。
读后感的写作方法和技巧精选篇8(l)理解原文抓要领 。
要想“读”后生“感”,不仅要读懂原文,而且要求能够理解原文的精神实质,抓准文章的要领 。这样才能领悟其中的道理,从而引发出自己的感想 。
(2)突出重点谈感受 。
读的内容往往是丰富的,涉及的问题较多,读后的感受和启示也是多方面的 。而读后感则应当围绕某一中心有重点地来写,要在思考、分析的基础上,选择感受最深、最有启发教育意义、确有独到见解的内容来写 。要突出重点,切忌面面俱到、中心模糊或内容空泛 。
(3)联系实际深开掘 。
写读后的感受必须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来谈,要把所读的内容与自己在生活中体会较深的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有机结合起来,要尽可能使感想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深刻的现实意义 。
读后感的写作方法和技巧精选篇9一、研读原文 。
只有研读好原文,才能对原文的内容和主旨有深刻全面的理解和把握,才能从中有所感悟,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基础 。
二、确立感发点 。感发点是读后感的中心论点,又是文章的“入手处” 。
一篇文,一本书,一部影视片,一出戏剧,内容有简有繁,线索有多有少,人物有主有次,观点有深有浅,写读后感不可能面面俱到 。那么,怎样确立感发点呢?方法很简单 。我们研读某篇作品后,必然会受到启发,有所感悟,而我们受启发最大、感悟最深的那一点(或几点),就可以确立为“感发点” 。例如:写人为主的记叙文,感发点往往是人物最突出的精神、思想、品格等特点或最有价值的言论、行动 。写事为主的记叙文,感发点往往是事件中所包含的意义、所反映的某种问题或普遍性的规律 。议论文的感发点,一般是所读议论文的中心论点或分论点 。其他文体感发点的确立的与此大同小异,不一一赘述 。
三、述读与发感 。
述读,指对所读文章的出处、篇名、作者、感发点等方面的交代,目的是使读者明白这篇读后感的由来,要发什么感 。这些交代是必不可少的,否则,就会让读者不明白你的“感”由何而发 。发感,是在述读和感发点的基础上,展开联想与引申,联系实际进行发挥,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