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师:春秋时齐、鲁、楚等国设置,战国沿置,或称“工正”,掌管百工和官营手工业 。
相国:春秋时齐景公设置,战国时各国沿置,或称丞相,为百官之长,秦以后成为辅佐皇帝的最高官职 。唐以后多作为实际担任宰相者的尊称,清代则专指任大学士者 。
丞相:始于战国,为百官之长,秦以后成为辅佐皇帝的最高官职,总理全国政务 。西汉时与太尉、御史大夫合称三公 。西汉末至南北朝,或称司徒、或称大丞相、相国 。南宋孝宗时,改左右仆射为左右丞相 。元代于中书省设立左右丞相,明初沿置,不久即废 。
宰相:宰相,是对中国古代君主之下的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或俗称,并非具体的官名 。“宰”的意思是主宰;“相”,本为相礼之人,字义有辅佐之意 。
尉:春秋时晋国始在上、中、下三军设置,主发众使民 。后来各国皆在将军下设尉,秦以后朝廷设太尉,为武官之长 。历代多沿置,但从汉以后逐渐变为一种官阶虚衔,无实权 。宋徽宗时定为武官最高官阶 。元以后费用 。
大良造:战国初期秦国的最高长官,握军政大权 。
令尹: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设置,为楚国的最高长官,握军政大权 。
柱国:亦称上柱国,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设置,为楚国的最高武官,地位次于令尹 。唐以后作为勋等,沿至清代始废 。
三闾大夫:战国时楚国设置,掌管昭、景、屈三姓贵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