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十大名曲( 二 )


5、《寒春风曲》
华彦钧(阿炳)作曲 。乐曲的一部分曲调、演奏手法与《二泉映月》相近,但曲调较多地在明亮音区进行,更为活泼流畅,舒展宽广,使听者感觉到明媚的春天正在走近 。
6、《月夜》
刘天华作曲 。1918年夏天,刘天华在月下纳凉,不禁触景生情,信手操起二胡望月抒怀,乐思如流 。写成了此曲的初稿,六年后定稿 。乐曲旋律舒展柔美,委婉质朴,在以级进为主的旋律进行中,不时出现六度、七度和八度的大跳音阶,跌宕生姿、不拘一格 。全曲分三段,主要采用展衍的旋法,如春蚕吐丝,连绵不断;每断尾句是固定终止型,具有一唱三叹的特点,好似作曲家由衷的赞叹声 。全曲有月白风清的意境,但更多的则是感情的抒发、志趣的流露,不禁使人想起唐代诗人刘方平的《月夜》诗:“更深月夜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
7、《流波曲》
民间艺人孙文明的代表作 。作者是浙江绍兴人,幼年双目失明,因丧父生活贫困,只得背井离乡,以算卦糊口 。后专攻胡琴演奏,靠卖艺为生 。乐曲是他流落他乡困苦生活的自我写照 。解放后,随着生活改善、心情开朗,先后创作了《弹六》《流波曲》《四方曲》《人静安心》等八首二胡曲 。并在演奏技法上进行探索和创造,如《弹六》一曲为模仿弹弦乐器,不用千斤;在《人静安心》一曲中尝试采用四胡八度定弦,以奏出八度和音;创造类似洞箫音色的技巧用于《夜静箫声》等 。
8、《病中吟》
《病中吟》又名《安适》或《胡适》,是刘天华的处女作,1915年初稿,1918年定稿 。曲名即“人生向何处去”之意 。1915年,作者遭到失业、丧父,贫困打击,积郁成疾,病中想拉二胡以遣愁绪,又被亲友视为不务正业 。他感到处境艰难,前途渺茫 。在此种心境下,孕育了《病中吟》旋律初稿,把当时郁郁不得志的心情,人生安适的感叹,逆境中的挣扎和走投无路的痛苦,都倾注在乐曲中 。但这并不是一首绝望的悲歌,而是有所期待的,感人至深的内心独白 。乐曲第一段表现了苦闷彷徨,“剪不断,理还乱”的情绪,旋律如泣如诉、缠绵委婉 。第二段节奏果断有力,旋律较为急速,表现了一种要从苦闷的重压下解脱出来的愿望,以及誓与周围黑暗势力作斗争的抱负 。第三段和尾声表达了奋斗的意志不断加强和在逆境中挣扎前进的感叹和苦衷 。当音乐的发展到达顶点时,旋律忽然中断、情绪急转直下,十二度的下行滑音、造成了一种回肠欲断的悲恸效果,全曲在宛如痛苦呻吟一般的颤音中结束 。作者在标题中提出的人生“安适”的问题,通过音乐的时而幽咽微吟,时而激愤高歌,时而深情倾诉,时而呻吟叹息,表现得淋漓尽致 。
9、《三宝佛》
乐曲中的《三汲浪》曾被扬琴家严老烈改编为广东音乐《旱天雷》,表现了人们在久旱逢甘霖时欢欣的情绪 。乐曲的其他部分婉转悠扬,节奏流畅,二胡及配器的演奏都作了细致处理,使音乐更为动听 。
10、《光明行》
刘天华作于1931年春 。《光明行》是一首振奋人心的进行曲,旋律明快坚定,节奏富有弹性,表现了旧时社会知识分子不断追求进步和光明的心情 。在乐曲中,用主和弦的分解进行构成号角式音调,在乐曲中占着主导的地位 。全曲共分四段,另有引子和尾声 。在我国民族音乐传统可用的循环变奏的基础上,采用西洋的复三部曲式的特点,结构严整 。在引子中,可以听到坚定整齐的步伐行进声,然后出现小鼓式的敲击节奏和昂扬的音调 。第二段进行曲风格的旋律,舒展流畅,优美如歌 。第三段以富有弹性的音型加以重复、移调,不断呈现,犹如人们踏着矫健步伐,昂首阔步地前进 。尾声中,当情绪发展到高潮时,又运用了紧缩重复的手法,使音乐更加热烈;最后又出现了模拟军号声的主三和弦分解进行的旋律,这一切都使全曲生气勃勃,充满勇往直前的进取精神和对光明前途的乐观自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