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简史第三部分:边界街,香港的无形边境

前言

曾经将香港与中国分割开来的谦逊的边界街 , 以及它所代表的隐秘的法律边界 。


香港简史第三部分:边界街,香港的无形边境

香港简史第三部分:边界街 , 香港的无形边境// //

边界街没有边防警卫 , 香港身份证持有人没有护照管制或电子通道.没有迹象警告你不要把两罐以上的奶粉运出香港 。 但近半个世纪以来 , 这条横穿九龙半岛的不起眼的大动脉一直是香港与中国内地之间的分界线 , 至今仍是一条看不见的边界 。


香港简史第三部分:边界街,香港的无形边境

香港简史第三部分:边界街 , 香港的无形边境// //

英国对香港的殖民占领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 。 香港岛在1842年被清朝割让 , 1860年九龙半岛被割让 。 香港和中国之间的边界是在半岛顶部画成一条直线 。 英国步兵驻扎在边界附近的一座小山上 , 坐落在今天的马利诺康文特学校(Maryknoll ConventSchool)的遗址上 , 以抵御藏匿在附近山丘上的土匪的袭击 。

直到1898年的新界租约 , 边境线才延伸至深圳河沿岸的现有位置 。 对于居住在边界线以北的九龙村民来说 , 主权的改变意味着生活方式的改变 。 村民吴世明回忆家庭故事关于移走边界对他们生活的影响 。 “我曾祖父那一代人靠捕鱼和种植谷物为生 , ”他说 。

他家人的农田分布在两个地点 , 一个是现在的太子道和彩虹道 , 另一个是现在的东头村 。 “英国人租了边界街以北的土地后 , 就有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 有些人为政府工作 , 有些人则成为海员 。 农民越来越少 , 他们只是把土地租给其他种植蔬菜或花卉的人 。 “


香港简史第三部分:边界街,香港的无形边境

香港简史第三部分:边界街 , 香港的无形边境// //

边界街 , 左边 , 在20世纪30年代 。

虽然边界街的西部部分是在1898年后不久规划的 , 但直到1934年才向东延伸 。 当时 , 该地区的大部分地区都是几个世纪前的村庄、农田和为欧洲人和富裕的中国人建造的新郊区庄园 。 在20世纪20年代长大的时候 , 吴世明回忆起和葡萄牙孩子打架的情景 , 他们的家人搬进了这个地区的新别墅 。 “他们的父亲大多在政府或银行工作 , ”他说 。 这个时代的照片显示了一个新的、豪华的房子整齐地排列在笔直的道路上 , 背景是农民的田地和人口密集的村庄 。

大约在同一时间 , 来自新界的花农和菜农开始聚集在边界街 , 毗邻1910年开通的九广铁路铁轨 。 每天晚上 , 他们剪花 , 送去市场 , 晚上7点开始卖 。 历史学家吴浩解释说 , 市场是在晚上举行的 , 因为鲜花是易腐烂的 , 如果花在凉爽的傍晚空气中出售 , 它们的持续时间会更长 。

在同一地点也有一个早市 , 专栏作家华翠在1935年对此进行了描述 。 他写道:“道路两旁都有鲜花、蔬菜、水果、盆栽植物、金鱼以及小吃和进口商品的篮子和摊位 。 ”他说:“小贩是来自新界乡村的农民 。 顾客从时髦的男人和女人到赤脚的人 。 人们看到各种各样的人在一起 。 篮子和摊位排成两排列在边界街 。 在这个集市上 , 花是交换的主要商品 。 “

街市吸引了寮屋居民 , 他们在界限街以北的山丘上 , 在现时的花墟公园的同一幅土地上 , 建造了一个小村庄 。 香港大学研究员何家贤说 , 村子里到处都是制作“藤、草、扫帚、木鞋”的小作坊 。 还有一家“鸡毛厂 , 一家小电影院 , 一所小学和几间茶馆 。 ”一些村民在山坡上种了花 。 然而 , 1955年 , 这个村庄在一场大火中被烧毁 , 政府在附近建造了一个重新安置的庄园 , 安置那些失去家园的人 。 在那些日子里 , 成千上万来自中国内战的难民生活在容易发生火灾的木屋里 , 这是司空见惯的事 。

在六十年代 , 花墟公园建成 , 小贩被扫地出门 , 进入公园的排球场 , 在那里他们通宵营业 。 最终 , 政府开始打击堵塞道路的送货卡车 , 许多卖花小贩搬进了花卉市场路的零售空间 , 这是以附近最初的花卉市场命名的 。 在此之前 , “花市路(花墟街)”一直被汽车修理工占据着主导地位 , 现在它终于名副其实了 。

周围的社区继续演变 。 工人阶级的商店建在边界街的西部 , 在维多利亚港的一家造船厂终止 。 穿过铁轨的东部地区总是比较富裕 。 二战后 , 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建造的郊区别墅被带有底层停车场的现代公寓楼所取代 。


香港简史第三部分:边界街,香港的无形边境

香港简史第三部分:边界街 , 香港的无形边境// //

今天 , 界限街看起来像是一条普通的通道 , 但也有一些迹象表明它的历史 。 看看地图:1860年前九龙的南北两侧的箭形街道与边界街相遇时 , 便向西北方向移动 , 形成一系列角度奇特的十字路口 。 与太子道和亚皆老街等其他大道相比 , 边界街感觉更宽敞 , 是社区之间的过渡点 。

它最持久的遗产是看不见的 。 在边界街被九龙市区的混凝土峡谷吞没很久之后 , 它标志着被迫割让给英国人的地区与1898年租用的地区之间的合法边界 。 界限街以南的土地契约可续期至999年 。 在界限街以北 , 它们都将在2047年7月1日到期 , 届时“基本法”的“一国两制”安排将结束 。 边界可能已经改变 , 但分歧依然存在 。

?附录:(以下摘自《土地租期为何一定是70年?得从香港界限街开始说》)

界限街”(BoundaryStreet) , 两边的房子看起来没有什么不同 , 但房屋中介可能会告诉你:两侧的土地使用年限有可能大不相同 , 而且一边要交租金 , 一边则不要 。

知道它的来历 , 有必要先复习一下中国近代史 。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 , 清军战败 , 1841年双方代表草拟《穿鼻草约》后英军在香港岛登陆 , 1842年中英正式签订《南京( 农用地、 商住地、 工业地)(楼盘)条约》 , 确认将香港岛连同邻近的鸭脷洲永久转让与英国;1860年清军再次战败 , 签下《北京( 农用地、 商住地、 工业地)(楼盘)条约》 , 把九龙半岛南部连同邻近的昂船洲一同永久转让给英国;1898年 , 英国通过与清廷签订《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 租借九龙半岛北部、深圳( 农用地、 商住地、 工业地)(楼盘)河以南的新界和邻近岛屿 , 租期99年(但九龙寨城除外) 。

这一系列动作 , 确定了今日香港的辖区范围(香港岛、九龙、新界);根据《北京条约》的附图 , 大致就是在昂船洲岛最北头的角和九龙炮台之间划了一条直线 , 用矮矮的铁丝网分割 , 把后来的新界和新九龙隔在外面 , 这也是今天界限街的走向 。 因此 , 根据中英之间原本的协议(虽然后来的中国政府并不承认这不平等条约) , 界限街以南是不需要还的 , 而界限街以北应当在99年后 , 即1997年7月1日归还给中国 。

1980年代 , 中英双方就香港问题谈判 , 英国方面考虑到诸多因素并未坚持只还界限街以北地区 , 而是把界限街南北的香港、九龙、新界全境归还给中国 。

香港土地年期的改变

1841年英军占领香港岛之后 , 当时的港督义律急于大搞建设 , 开始卖地 , 按照他们的说法 , 港岛的土地与其他英联邦国家一样 , 属于女王陛下所有 , 卖地只是把土地的使用权批租给买家;不过 , 最早的土地批租并未规定明确的期限 。

1844年 , 港府把土地租期确定为75年 , 且不可续约 , 但几乎所有的承租人都抱怨经济形势不好而土地租期又太短 , 港督无奈向伦敦报告 , 以新加坡土地999年期为例建议延长租期 , 终于在1849年获得批准 , 宣布把租期原来为75年的土地延长924年 , 合计999年 , 而且不补交任何地价 , 因此又出现了一大批999年租期的土地 。

1898年5月 , 英国政府认为租期过长 , 导致政府无法与承租人一同分享土地升值的收益 , 要求香港政府在新批土地时取消了999年租期的租约 , 代之以75年可再续租75年且不另收地价的租约 , 同时政府要求承租人在75年租期期满后支付按新标准制定的土地租金 。 此后一直到1985年《中英联合声明》生效 , 除了少数99年期的例外情况 , 75年租期成为界限街以南土地的标准租期 。

1898年6月 , 界限街以北的土地由英国政府向中国租借 , 港府接管后 , 以99年减3天(从1898年7月1日起计)批租给土地开发商和使用者 , 在1997年6月27日期满时收回 , 再由港府在6月30日归还中国 。

香港回归时 , 界限街北的所有土地批租契约都将期满 , 为了保持香港在过渡期内政治和经济的稳定 , 《中英联合声明》规定 , 港英时期的土地批租制度将继续实行下去 , 并规定1997年7月1日以前期满的土地契约可以自动续期至50年后的2047年6月30日 , 不需要补地价 , 但是从续期之日起 , 每年交纳一定的租金(按照经评估的土地年租金的3%计算) 。 于是 , 界限街再次成为土地特征的分界线:在界限街以北 , 已有土地的年期只能到2047年 , 而且必须交租金;而在界限街以南 , 只要原来的土地期限未到 , 就不需要交租金 , 而且即使是原来规定没有续期权的土地 , 也可以在1997年以后到期时免地价再续一次50年 。

此外 , 从《中英联合声明》生效之日1985年5月27日至1997年6月30日止 , 港府可以批出租期不超过2047年6月30日的新的土地 。 该土地的新业主须交纳地价并交纳象征式租金至1997年6月30日 , 该日以后不需要补地价 , 但须交纳租金 。

1997年7月1日后 , 根据《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规定 , 香港特别行政区境内的土地和自然资源属于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所有 , 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负责管理、使用、开发、出租或批给个人、法人或团体使用或开发 , 其收入全归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支配 。 1997年7月15日 , 香港行政会议决定除了特殊用途土地(如加油站用地是21年)外 , 新批土地的年期定为50年 , 与社会制度“50年不变”的“50年”保持一致 。

于是 , 香港形成了一系列批租年限不同的土地:无期限、999年期、99年期、75年期、50年期等 。

?本文通篇写下来能写的实在太多 , 大家有兴趣了解界限街历史可以查阅有关资料 , 后续连载更新请关注#@听熊猫说

编辑:熊猫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