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牡丹,中国牡丹栽培简史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观赏牡丹 , 中国牡丹栽培简史
牡丹是原产中国的传统名花,在中国栽培历史已有两千余年 。 牡丹在秦汉以前原本无名,由于其枝叶、花形均与芍药相似,为同属植物,只是一为木本、一为草本,皆称芍药 。 “生杜丹初无名,依芍药得名,故其初曰木芍药 。 ”因而牡丹曾称“木芍药” 。
牡丹作为最早原产在中国诸多山脉的野生花卉,初以药用植物记栽于汉代华佗所著的《神农本草经》内 。 牡丹作为观赏植物实行人工栽垶,有史可查始于南北朝时代,至今已有1650年的历史 。
中国牡丹的栽培至少始于两汉时代 。 隋朝时,中国皇朝建都于洛阳,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便有了较多的关于牡丹栽培的史料记载 。 中国牡丹在作为观赏花卉栽培发展之初,洛阳成为第一个栽培中心 。 据考证,当时牡丹品种达21个 。 这一时期的牡丹发展,对于后来整个中国牡丹的发展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
唐代,定都长安(今陕西西安),洛阳变为配都 。 这时期,国家空前昌盛,花事无比繁荣 。 中国牡丹的栽培亦兴旺发达 。 长安继而成为中国牡丹的栽培中心 。 当时牡丹珍贵稀少,先是在宫廷御苑栽植 。 皇家对牡丹的钟好,宫廷栽植牡丹的兴盛,很快发展为民间遍植 。
一到牡丹花期,长安城里三条九陌,真乃“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 。 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 。 灼灼百朵红,盏盏五束素 。 ……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 。 ”著名诗人刘禹锡在《赏牡丹》诗中的“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 白居易在《牡丹芳》中的“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 都十分生动形象地描述了长安牡丹兴起及都人赏花的空前盛况 。
长安牡丹的兴盛,直接影响着东都洛阳牡丹的发展 。 武则天为皇后时,就非常重视牡丹的发展,在她当上皇帝时,立周朝于洛阳,更加重视牡丹的发展 。 据考证,现在洛阳牡丹的主栽品种“洛阳红” , 就是武则天从其山西西河老家引至上苑,后引至洛阳的品种 。
到了北宋,随着政治中心的位移,洛阳很快恢复了中国牡丹栽培中心的地位,洛阳牡丹名冠天下 。 洛阳人特别推崇牡丹,养花、赏花成为风尚 。 中国牡丹的栽培已经开始了 , 育种技术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并且开始运用嫁接技术繁衍苗木,新品种不断涌现 。 欧阳修当年曾惊呼:“四十年间花百变!”在此基础上,牡丹专著先后问世 。
北宋末年,洛阳牡丹栽培面积锐减 , 取而代之陈州牡丹兴起,形成了中国牡丹的又一个栽培中心 。 陈州牡丹的兴起,对相距不远的安徽亳州和山东曹州(菏泽)的牡丹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 。
南宋时期,天彭(今四川省彭州市)牡丹发展较快,并享有盛名,很快成为四川乃至中国的牡丹栽培中心,此期间天彭种牡丹面积和观赏牡丹的热潮都不亚于长安和洛阳 。 天彭壮丹不仅株大、瓣多、花硕、而且品种优良,如彭州紫、丹景红、五重楼等品种,都是天下之珍品 。 于是,牡丹新品种不断出现 。
大约到宋末,由于战乱频繁,牡丹渐衰,包括民间的牡丹,已经失落的尚存无几 。 金、元代是中国牡丹发展的低潮 。 在中国各主要牡丹产区,牡丹面积锐减,品种退化,很少能看到瓣化度高的珍贵品种 。
明代,安徽亳州、山东曹州两地开始发展牡丹,且发展迅速,相继成为中国牡丹栽培中心,曹州便成为中国牡丹最为集中的生产基地 。 明末清初,曹州牡丹发展达到了高峰,曹州城东北带,牡丹连阡接陌,万紫千红 。 清代时,燕都(今北京)牡丹栽培较大规模的发展 。 清朝时,北京牡丹栽培极盛 。 清朝是中国牡丹发展达到顶点而又衰落的时期 。 特别是到了民国时期,整个中国牡丹产区牡丹几乎丧失殆尽,中国牡丹衰落至极 。
纵观中国牡丹发展历史,没有任何一种花卉能像牡丹一样,其栽培中心随着朝代的更换、政治中心的位移而变迁;也没有任何一种花卉能像牡丹一样,其发展规模随着国家的兴衰、民族的存亡而荣枯:更没有仁何一种花卉能像牡月一样,遍布中国大江南北,延植华夏数千春秋 。
因此,唯有牡丹,堪称国花 。
- 刘先银悟《论语》中国文明古国离不开一个人,孔子都很佩服他
- 徐向前,在解放战争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后
- 致敬民族英雄,致敬中国脊梁——王春晖激情创作钟南山院士肖像
- 牡丹故事 | 千年牡丹傲皇权
- 八国联军侵华, 列强要求瓜分中国, 只有一个国家反对, 原因不简单
- 别不信,最早把牡丹叫“国花”竟然是她!
- 日本1年侵略大半个中国,为何攻打重庆6年都没攻下来
- 中国最“富”两大隐形家族,后代沉寂多年,如今改变了大半中国
- 观赏牡丹,豆绿牡丹的传说!
- 《偃师造人》中国古代第一部科幻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