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风生东南,悠悠四百年!青云塔这份尘封的历史鲜有人知...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士风生东南 , 悠悠四百年!青云塔这份尘封的历史鲜有人知...
“塔高十有二丈 , 七级 , 级有扶拦 , 可登临 。 八角皆铁凤衔钟 , 风来 , 声闻十里……”这是一段顺德旧县志对青云塔的记载 。 如今 , 再次登临顺峰山公园内的神步岗 , 风吹草木 , 凤钟不再可闻 , 然而塔身依旧巍然 。 眼下 , 青云塔正在经历又一次修缮 , 虽然目前被施工的架子围住 , 然而其挺拔骨骼依然清晰可见 。
经历400年风雨
呵护一方文气
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的
青云塔
有着怎样的故事?
士风生东南 , 悠悠四百年!青云塔这份尘封的历史鲜有人知...// //
?矗立在顺德顺峰山公园内的青云塔 。 /DJClark/Dakenart供图
顺德来了个好县令
青云塔下有两块碑 , 字迹皆已模糊 。 其中最早的一块立于万历二十七年 , 讲述了包括青云塔在内的两座塔的建造经过 , 作者为倪尚忠 。
说到青云塔 , 就不能不讲讲这个顺德县令的故事 。 万历二十六年 , 也就是1598年 , 47岁的浙江浦江人倪尚忠来到顺德任职 , 这是他中进士后的第一个职位 。 儒家传统士大夫心怀社稷 , 以苍生为念 , 想必上任后的倪尚忠会有这种念想:我能为顺德百姓做点什么呢?
修路、建桥、种树、筑堤、固闸、导洪、禁赌、治盗、倡学……用今天话来说 , 倪县令到到任不久 , 便大力进行基础建设 , 同时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 据顺德县志记载 , 他性格刚正、勤政爱民、为治宽和 , 不轻易动用刑罚 , 注意倾听下情 , 减省苛捐杂税 。 有一年皇帝派驻广东的镇守中官 , 垂涎顺德富庶 , 以征收珍珠专卖税的名目敲诈勒索 , 一些地方绅士也想借机大捞一把 , 倪县令不为所动 , 顶住压力据理力争 , 为顺德老百姓免除了一场苛酷的盘剥 。
倪县令目光长远 , 为了振兴顺德文运 , “培邑之风气” , 他捐出自己的俸禄置买了四十多亩田地 , 收入用于“充县学生员会课” , 带头捐资助学 。 从1598年到1604年 , 他在顺德的任职时间只有6年 , 但却备受爱戴 , 留下了让顺德老百姓感念不已的功德 。 他离任之后 , 顺德人还为他建造生祠 , 此后多年间祭祀不辍 。
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中 , 倪县令只是千万个地方官中的普通一员 , 所以除了顺德县志 , 关于他的记载非常少 , 他留下的著述也大多毁于明末兵乱 。 但他有一对比他有名的儿女 , 儿子倪仁祯为崇祯十年进士 , 曾担任太常博士 , 后封藩广西 , 女儿倪仁吉是著名的才女 , 多才多艺 , 博通经史诗文 , 兼工书画刺绣 , 各类艺术品为世人所称道 , 明清文人笔记中多有记载 , 著有《凝香阁诗集》流传于世 。
1639年 , 时任太常博士的倪仁祯奉皇帝之命出使两粤 , 完成任务之后 , 他专程来到顺德——这里是他童年时代生活过的地方 。 他的到来令当地人无比振奋:“思君侯不可见 , 见之似君者喜可知也 。 ”意思是思念倪侯而见不到他 , 见像他的人就无比喜悦 。 又有人说:“愿使君一言光昭诸侯令德 , 为万世来兹者型” , 希望倪尚忠的光辉德行能垂范世世代代治理顺德的人 。 父亲受当地人爱戴的程度令倪仁祯十分感慨:“先君之德 , 足以当此?”然后他认为父亲能够得到当地人祭祀的原因 , 大概就是能够因天之时、就地之利 , 不伤财不害民 。
士风生东南 , 悠悠四百年!青云塔这份尘封的历史鲜有人知...// //
?1985年修缮中的青云塔 。 /周耀源供图
神步登青云
青云塔原名神步塔 , 古时建塔被视为“地脉兴 , 人文焕”的大事 。
顺德建县始于1452年 , 黄萧养叛乱之后 , 为了方便管理一方 , 设治于大良 。 倪尚忠到任时 , 顺德已经建县100多年 , 其治下务农者占了六成 , 务工、经商者众 , 读书人不到十分之一 。 作为一个科举出身的文官 , 如何振兴文教 , 想必一定会纳入他的思考 。
倪县令把这个县城打量了一番 。 大良东南处有山名神步 , 与神步隔河相对的是太平山 。 倪仁祯还记得自己小时候在县衙玩耍的情景 , 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父亲带他登楼远眺 , 指着东南一带说 , 太平山、神步山何其卓尔不凡 , 两山之间二水交汇之处 , 是捍门所在 , 若是能把神步塔修成 , 这个地方一定会出状元 , 此地民众定会福泽久远 。
对于此处的地理 , 倪县令作了一番“把脉”:“距县治而东可十里许曰太平 , 山自古楼连亘 , 耸拔为诸山最 。 横截如削 , 中圻一水 。 渡水陡起 , 怪石嶙峋 , 若狮若象 , 若龟若鱼 , 数峰奔腾 , 逆上曰神步山 。 太平 , 祖乎?神步 , 孙乎?总居辰巽之交 。 县治左右两水分流环抱 , 而合于两山之麓 , 堪舆所称水口者是也 。 天下郡县水口 , 类多浮屠氏塔其上 , 而顺德缺焉 , 毋乃以世未远乎?”
于是 , 他带头募捐 , 拿出自己的俸禄 , 同时也在缙绅中倡议 。 所筹得款项在太平山和神步山上各建一塔 , 分别为太平塔和神步塔 。 他见县城三面都有屏障 , 唯有东边有一空缺 , 故在这里修了一条路直达塔下 , 名为青云路 。 青云路两旁种植水松 , 沿途共修建8座桥 。
建成后的神步塔让倪县令心旷神怡 , 他在《双塔记》中有这样的描写:“中为空洞 , 外为井干 , 旋转而上 , 梵铃金顶 , 碍日飘风 , 登者隐见出没 , 如仙人冉冉行空中 。 ”文中 , 他还表达了对顺德衣冠之盛的期盼 。
倪尚忠顺德任满之后 , 升任江西吉州同知 , 不久罢官 , 据说是为了躲避残酷的党争 。 倪尚忠对他任职6年的顺德倾注了很深的感情 , 在他归隐故里的20年中 , 种花赋诗之余 , 还不时怀念起在顺德的岁月:“杂莳花木 , 日盘桓于兹 , 恍若身在六桥两峰间 。 ”作为一个刚直不阿的文官 , 大概顺德这个远离庙堂之地 , 反而为他提供了施展抱负的空间 。 离开顺德后不久 , 已经升迁的他反而罢官归隐 , 大概后来的这一段仕途并没有给他留下多少美好的回忆 。
倪县令建塔的时候 , 对治下曾有“大魁天下”的宏愿 。 巧合的是 , 几年之后 , 顺德真的出了第一位状元——黄士俊 。
士风生东南 , 悠悠四百年!青云塔这份尘封的历史鲜有人知...// //
?修缮后的青云塔 , 周边辟为“青云公园” 。 /周耀源供图
建文塔兴文教振文风
广东历史上一共有9个状元 , 顺德便占了三个 。 第一位状元黄士俊生于1570年 , 1607年高中状元 。 据他说出身贫寒 , 连赶考的经费都是借来的 , 算是“朝为田舍郎 , 暮登天子堂”的一个励志典型 。
“拙宦自惭无寸补 , 敢讲地利借人谋 。 ”“独有巨灵呵护在 , 清标长映月团团 。 ”《双塔记》中 , 倪县令留下两首诗 , 看得出他对这两个塔是很满意的 。
建塔几年便实现了倪县令的“大魁天下”的期许 , 难道真的是“独有巨灵呵护在”吗?文塔的建立 , 不妨视为对士风的一次振奋 , 象征意义更为重大 , 它代表着当时当政者对于振兴文教、呵护文气、培育地方文化命脉的责任担当和价值取向 , 也象征着文化的生命力 , 以及对一方水土和民众的庇佑 。 念念不忘 , 必有回响 , 这个“巨灵”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事物 , 而是士大夫的精神追求以及对一个地方谋划未来的远见 。
许多年后 , 作为皇帝使君的倪仁祯来到顺德 , 凭吊先君故地 , 再一次延续了父亲的遗志 。 他和当地的士绅文人再次登临文塔 , 感念顺德文士“气求声应”而“不忘先君之旧好” , 所以作《青云第一社序》 。 顺德青云文社——一个由地方士绅联合捐资创办的公益性文教组织 , 由此应运而生 。
青云文社在后来顺德几百年的历史中 , 捐助学子、崇文助教 , 实现对地方的文教治理中 , 一次次显示了士人的担当 。 晚清 , 青云文社还有过最惊艳的一笔贡献 , 两广总督张之洞兴办广雅书院 , 青云文社捐资一万多两白银 。 此为后话 。
如今 , 青云文社已经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 , 唯有青云塔仍然矗立在大良东南角顺峰山公园内 , 见证着一段历史 。 今天的有心人 , 如果无意中翻到这一段历史 , 无不为之慨然和感动 , 这也正是顺德华侨城“青云计划”的由来 。
士风生东南 , 悠悠四百年!青云塔这份尘封的历史鲜有人知...// //
?俯瞰青云塔与桂畔海 。 /佛山日报采访人员王澍摄
据悉 ,
源于对文化的责任和对地方文脉的尊重 , 该企业决心重新挖掘和梳理青云文社的历史 , 在不断崛起的高楼大厦中 , 不忘回溯历史现场 , 找寻城市精神在历史深处的源起 。 关于青云文社的历史和“青云计划” , 《佛山日报》将继续跟踪挖掘 。
采写 | 佛山日报采访人员唐燕
编辑 | 夏潇潇
- 《圣斗士星矢》重病的伊利亚斯为什么还能对冥斗士产生重大威胁?
- 《圣斗士星矢》史昂也触摸到女神之血,为什么寿命没有延长?
- 致敬民族英雄,致敬中国脊梁——王春晖激情创作钟南山院士肖像
- 宁国市青龙乡章士全墓碑铭文考辨
- 回忆当年炮声隆,旌旗飘扬分外红——老战士马万湘对越自卫反击战亲历记
- 龙文乡贤 | 龙溪理学名士——王咸熙
- 田畴:协助曹操攻灭乌桓,封侯却不受的汉魏之际隐士
- 一问三不知一问三不管,却屡屡立功屡屡提前晋升,原因何在?听终南隐士怎么说
- 盘点《三国演义》中的神仙、高人以及隐士
- 从《解服散说》考证皇甫谧兄长皇甫士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