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堂高,江湖远,他的逝世何以值得整个中国为其哀悼!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庙堂高 , 江湖远 , 他的逝世何以值得整个中国为其哀悼!

十月三十日 , 金庸老先生逝世 , 享年94岁 。 这可谓举国同悲 , 但他如若仅仅是一届写武侠小说的作家 , 怎会引得微博爆热搜 , 全国人民为其哀悼 。


庙堂高,江湖远,他的逝世何以值得整个中国为其哀悼!

庙堂高 , 江湖远 , 他的逝世何以值得整个中国为其哀悼!// //

上到国家领导人 , 下到十岁孩童 , 都读金庸 , 到底是什么样的文学 , 能引起这样广范围的共鸣 。 政治家 , 商业人士 , 拾荒者 , 学生 , 都在读着同一本书 , 他们的共鸣又是否相似?金庸的小说里写的到底是什么 , 若说他是写武侠的 , 写江湖故事 , 但世界上写武侠的仅他一人么?写江湖的只有一处么?江湖或许可以引起年轻人的热血之心 , 可凭什么引起已经谙熟世故的成年人的共鸣?文学创作 , 要有什么东西才能拥有广泛的影响力 , 才能撼动每个阶层人的心? 。

金庸移居香港前 , 曾想在外交部讨一个职位 , 没有讨到 。 他并不是一开始就厌恶政治的 , 他曾经想参与 , 后来还是离开 , 去了香港办报 , 同时也在写书 , 从五五年写到七二年 , 写的就是两个字”时代“ 。


庙堂高,江湖远,他的逝世何以值得整个中国为其哀悼!

庙堂高 , 江湖远 , 他的逝世何以值得整个中国为其哀悼!// //

什么是大时代?不是生 , 就是死 , 这才是大时代 。 多数人的人生都走到了大学 , 算是成功了三分之一 , 但是在七十年前不是如此 。 从高校毕业 , 青年还是在迷茫 , 不知道何去何从 , 有人乘轮渡去往台湾 , 自此一生与故乡分隔 。 有人留在大陆 , 在文革被压迫着 。 近代民国是个大时代 , 上世纪七十年代也堪称如此 。 读者读金庸的小说 , 是否看出政治缩影?是否感到其所映射的时代?庙堂高 , 江湖远 , 而金庸的书里 , 庙堂与江湖可曾分离?

金庸不止写江湖 , 他的人生波长是广阔的 , 他经历过大时代 , 是现代人平稳人生里绝对不会经历的东西 。 一帆风顺的少年人在缅怀金庸 , 是为了他们自己的人生 , 童年 , 怀念的是记忆 。 而武侠里投射的政局 , 江湖中的投影 , 恢弘 , 混乱 , 扭曲的年代 , 最底层的人生 , 整个国家的理想信念 。 这些 , 青年人又是否读出一二 。

金庸的小说 , 在大陆 , 在台湾 , 都写不出来 。 若要写 , 也就是纯粹的江湖 。 可他恰恰写的不是纯粹的江湖 , 所以他的文字很懂得不只是向往江湖的人 。 金庸写了一个时代 , 一个时代的投影 。


庙堂高,江湖远,他的逝世何以值得整个中国为其哀悼!

庙堂高 , 江湖远 , 他的逝世何以值得整个中国为其哀悼!// //

金庸在九十岁去世 , 在此之前他早已封笔 , 没有未写完的江湖 , 没有未完成的遗憾 。 那么我们还在为什么伤悲 , 为什么嗟叹?我们是在缅怀自己的童年 , 还是自己曾经渴望的幻想?金庸先生九十岁逝世和九十一岁逝世又有什么不同呢?究竟是什么意义 , 导致人们如此感叹 , 在所有的自媒体上为其哀悼发言 。 个体的消亡何以撼动人心如斯 。

是时代的消亡 , 有共同振鸣的人 , 在慢慢死去 , 下一代的孩童不会再被金庸触动 , 他们只会把他当做是文学上的知识点 , 历史书里陌生的人物 , 语文课上理解不了的文章的作者 。 他所在的时代就这样流逝了 。 霍金 , 李敖 , 李咏 , 老一辈的人在2018这个注定是伤感的年份里不断逝去 , 留下的是青年人带着迷惘看着世界 , 前辈把世界拱手让给了青年人 。


庙堂高,江湖远,他的逝世何以值得整个中国为其哀悼!

庙堂高 , 江湖远 , 他的逝世何以值得整个中国为其哀悼!// //

当最后触碰到那时代的人也归于尘土 , 那种寂静的毁灭 , 才是最终的消亡 。 这才是中年人和青年人共同哀悼的事情 , 我们在清晰的感受着一个时代就这样在我们眼前渐渐消逝 , 而我们 , 却无力挽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