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总复习:古代经济经济结构和特点考点讲解(人民版)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高三历史总复习:古代经济经济结构和特点考点讲解(人民版)

一、“神农”的传说

1.功绩

(1)神农氏创制了原始农具耒耜 , 教导民众耕作 。

(2)“神农能殖嘉谷”的传说 , 反映了农业的先行者进行农作物种植的成功实践 。

2.意义

(1)农耕作为最基本的经济形式 , 支撑着中国古代的社会生产和生活

(2)中国古代的重大文明成就 , 都是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取得的 。

[名师点拨]

原始农业是从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而来的 。 中国农耕经济最早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形成规模 。 它们在发展的初期就已显露出地域的差别 。 我国北方以旱地的粟麦生产为主 , 南方以水田稻作生产为代表 , 并在各自的扩展、传播中相互交融 。

二、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

1.演变

(1)原始社会:“刀耕火种” 。

(2)春秋战国:牛耕技术和铁制工具的出现 , 标志着古代中国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

(3)汉代:牛耕逐渐普及全国 , 铁制农具的数量也大大超过前代 。 东汉时出现了比较轻便的一牛挽犁 。

(4)唐朝时期:出现了结构更为完备的曲辕犁 。

2.评价

(1)积极:农业耕作技术的改进 , 促使农产品亩产量逐渐提高 , 推动了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

(2)局限:中国传统农业长期以来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 , 农业耕作技术难以实现进一步的革命性的发展 。

[归纳总结]

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演变所呈现出的特点 。

(1)从制作材料上看 , 经历了由骨、木、石等直接源于自然的材料到青铜、铁等需要加工的金属材料的变化 。

(2)从制作方法上看 , 经历了从原始的打制、磨制到金属冶炼、铸造的变化 。

(3)在使用的动力上 , 经历了从人力到畜力再到自然力的变化 。

(4)在农具种类上 , 经历了由单一性向多样性的变化 。

三、贫者无立锥之地

1.土地所有制形式的变化

(1)商周时代:实行井田制 。

(2)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推行变法 , 废除了井田制 , 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

(3)北魏到唐朝前期:推行均田制 。

2.封建土地所有制中的矛盾及影响

(1)矛盾:地主占有大量土地 , 通过地租的方式剥削农民 。 “富者田连阡陌 , 贫者无立锥之地” , 是中国古代经济生活中普遍的现象 。

(2)影响: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 , 导致农耕生产秩序的严重破坏;疯狂的土地兼并 , 使得无数小农破产 , 社会动荡不安;中国古代历朝的民众暴动 , 大都直接或间接地提出了“平均”的口号 。

[易混易错]

井田制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有制 , 受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限制 , 土地实际上归周王一人所有 , 也是私有制 , 只是不能被大多数人自己支配 , 必须由周天子分封才能得到 。

[历史认识]

对土地兼并问题的认识 。

(1)土地兼并的根源在于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存在 。 在封建社会 , 土地被视为各种形态财富的最终归宿 , 地主阶级力图扩大土地占有面积 。

(2)封建国家是地主阶级利益的代表 , 不可能从根本上去触动地主土地私有制和土地自由买卖的制度 , 故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该问题 。

四、沉重的赋税和力役

1.沉重的赋税:

古代赋税有田亩税、户税、算赋和口赋(人头税)及其杂税 。 农民缴纳的赋税成为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

2.繁重的徭役:

徭役是古代王朝强制民众承担的无偿劳动 。

[重点精讲]

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1)有利因素:

①生产工具的改进和使用 。 ②农民拥有一定的土地 , 生产积极性提高 。 ③封建政府为保证财源 , 大多采取重农政策 , 注意减轻农民负担 , 扶植小农经济 。

(2)不利因素:

①自耕农经济规模小 , 条件简陋 , 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 , 抵抗天灾人祸的能力十分薄弱 。 ②封建剥削的沉重 , 使农业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 , 顽固地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

五、大禹和他的继承人

1.大禹治水 , 既平息了洪水的危害 , 又发展了以灌溉为主的水利建设 。

2.战国时期的都江堰、郑国渠;汉代的“井渠”和黄河治理 。

3.隋唐五代时期的立井水车、高转筒车 , 宋代的水转翻车 , 明清时期的风力水车 , 都反映了灌溉工具的进步 。

[历史认识]

水利是古代、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 , 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 , 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 。 农业生产的发展离不开水利工程的兴建 , 而古代灌溉工具的进步 , 也是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