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担任四镇节度使, 如果唐玄宗不罢免他, 就不会爆发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的爆发 , 让后人非常怀疑曾经担任朔方、河东、陇右、河西四镇节度使的大将王忠嗣(当时有十镇节度使) 。 如果王忠嗣还活着 , 便绝对没有“安史之乱” 。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分三个问题来讨论 。


曾担任四镇节度使, 如果唐玄宗不罢免他, 就不会爆发安史之乱

曾担任四镇节度使, 如果唐玄宗不罢免他, 就不会爆发安史之乱// //

(安史之乱)

一、王忠嗣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王忠嗣算得上开元天宝年间 , 最了不起的边将 。 他了不起的地方在于:

其一 , 王忠嗣能打胜仗 。

王忠嗣一生打的基本上都是胜仗 , 很少有失败的时候 。 他的打法很特别 , 都是在通过详细观察以后 , 打击突厥、回纥、吐蕃等薄弱的部队 , 因此能够每战必胜 。 士兵们也都很听他的 , 都愿意跟他打仗 , 敌人都很害怕他 。

其二 , 王忠嗣忠心耿耿 。

王忠嗣是唐玄宗的养子 , 对唐玄宗一直忠心耿耿 。 他不攀附权贵 , 不巴结权臣 , 但是他也绝对没有造反之心 。 最大的证明就是 , 他曾经担任四镇节度使 , 但是他却觉得自己干不下来 , 坚决让出朔方、河东两大节度使 。

如果他有安禄山那样造反的野心 , 他必然会像安禄山那样讨好李林甫 , 必然愿意手上的兵越多越好 , 咋还会让出来呢?

其三 , 王忠嗣有正确的边防方略 。

王忠嗣很能打仗 , 但是他的边防方略和唐玄宗不一致 。 他反对穷兵黩武 , 反对一味对少数民族用强 , 主张打击与和亲相结合 。

王忠嗣的策略 , 显然是非常正确的 , 这也是处理地缘政治关系的很好的办法 , 也是王忠嗣很冷静的表现 。


曾担任四镇节度使, 如果唐玄宗不罢免他, 就不会爆发安史之乱

曾担任四镇节度使, 如果唐玄宗不罢免他, 就不会爆发安史之乱// //

(王忠嗣)

二、王忠嗣为什么被唐玄宗贬斥?

王忠嗣一直被唐玄宗所喜爱 , 把四镇节度使交给他 , 就是唐玄宗对他喜爱的表现 。 但是后来 , 王忠嗣受猜忌了 。 最先不是唐玄宗猜忌他 , 是李林甫猜忌他 。 王忠嗣受唐玄宗的喜爱和重用 , 让李林甫胆战心惊 , 他怕王忠嗣会夺去他的地位和权力 , 所以就想办法让唐玄宗也猜忌王忠嗣 。

李林甫不愧为心理学大师 。 安禄山进京的时候 , 他对安禄山心里想的 , 一清二楚 。 同样的 , 他对唐玄宗心里想的 , 也一清二楚 。 他知道 , 唐玄宗最担心的 , 就是儿子们把他的皇位给夺了 。 当年李瑛当太子的时候 , 他一口气杀了自己三个儿子 。 所以 , 李亨当太子 , 他也非常担心 。

李林甫恰恰利用这一点 , 偏偏说王忠嗣要拥戴李亨提前当皇帝 。 再加上李亨从小和王忠嗣一起长大 , 感情非常好 。 所以 , 唐玄宗猜忌王忠嗣 , 就是一定的 。

后来 , 好大喜功的唐玄宗 , 要求王忠嗣配合攻打吐蕃人最坚固的石堡城 。 王忠嗣一直反对这么干 , 认为这个石堡城既攻不下来 , 攻下来也没用 。 于是就有些消极怠工 。 唐玄宗找到借口 , 把王忠嗣下狱 , 几乎要把他搞死 。 后来还是哥舒翰反复求情 , 唐玄宗才保了他一条命 。 不久 , 王忠嗣就郁闷而亡 。


曾担任四镇节度使, 如果唐玄宗不罢免他, 就不会爆发安史之乱

曾担任四镇节度使, 如果唐玄宗不罢免他, 就不会爆发安史之乱// //

(唐玄宗像)

三、为什么说王忠嗣活着 , 就没有“安史之乱”?

其一 , 如果王忠嗣活着 , 那么 , 唐玄宗必然没有贬斥他 。

显然李林甫是肯定要谗陷王忠嗣的 , 而李林甫谗陷 , 唐玄宗还选择信任他 , 说明唐玄宗的头脑就还比较清醒 。 既然唐玄宗的头脑比较清醒 , 他就不会那么信任只会溜须拍马的安禄山 , 肯定知道什么叫“亲贤臣 , 远小人” 。 他不信任安禄山 , 自然不会让他担任三镇节度使 。 不让他担任 , 自然就没有“安史之乱”了 。

其二 , 如果王忠嗣不被罢免 , 安禄山的三镇节度使就当不成 。 至少安禄山的河东节度使 , 是王忠嗣让出来的 。

其三 , 如果王忠嗣没被罢免 , 凭他的能力 , 和军中的威信 , 安禄山一起兵 , 王忠嗣就直接堵上了 , 安禄山还能打到长安么?

可是历史不能假设 。 昏庸的唐玄宗最终罢免了王忠嗣 , 自食其果 , 让安禄山有机可乘 。

(参考资料:《旧唐书》《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