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金庸


我眼中的金庸

我眼中的金庸// //

听闻金庸先生逝世的消息 , 恍惚间听到心里“啷当”一声 , 怅然若失 , 失落落的 。

这个十月很是悲伤 , 发生了很多事 , 伤感的气氛一下子变得浓了些 。 重庆大巴坠江 , 李咏去世 , 还有金庸先生离去的噩耗 , 一桩桩一件件 , 相继发生 , 每个人的心头都有种不出的沉重 。

有些生命 , 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会提前到来 , 就在平常的日子里永远离开;亦有着生命 , 承载着一代人的 , 甚至于一个时代的记忆 , 却撒手人寰 , 伴着烙印般的往事再不复来 。


我眼中的金庸

我眼中的金庸// //

人们说 , 在华语世界 , 不可能躲开金庸先生的武侠作品 。 我们这一代人 , 可能多数是没读过金庸的 。 不过 , 就算没读过他的作品 , 也一定看过那些作品改编成的影视剧 。

幸运的是 , 我是读过金庸的 。 大概每个男生小时候的梦想都是做一名大侠 , 鲜衣怒马 , 仗剑天涯 , 我也不例外 。 也因此与武侠结缘 , 武侠里 , 我先读金庸 , 后读古龙 , 之后虽也有涉猎其他名家作品、现代武侠 , 却总有种经历沧海 , 看尽巫山云雨 , 难为水 , 不是云的感觉 。 我以为 , 武侠 , 只在中国 , 文学作品的武侠 , 大部分都在金古二人的笔下 。

读过武侠的人一定知道 , 有人的地方 , 就有江湖 。 “江湖”二字上溯至《辞海》 , 一指隐士居处 , 二指四方各地 。 武侠小说中的江湖 , 则是一个梦 , 一种情结 , 是一个奇情梦幻的世界 , 这里精彩神秘 , 有苦有甜 。

后来才知道 , 原来 , 有这个叫金庸的人在 , 才是江湖 。 有一天他走了 , 在人间大闹一场 , 忽然转身悄然离去 , 江湖或许还在 , 也只是苟延残喘 , 终是远了 , 远了 。

从1955年起 , 十七年间 , 金庸一共写了11部长篇武侠小说 , 4部中短篇 , 这15部武侠说 , “始于书剑飘零 , 指点江山 , 终于逐鹿问鼎 , 一争天下” 。 他把自己十四部长、中篇小说书名的第一个字凑成一副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 , 笑书神侠倚碧鸳 。 短篇《越女剑》不包括在内 。

从那之后 , 每每提及江湖 , 很多人眼中它的样子 , 都是这十四个字 。


我眼中的金庸

我眼中的金庸// //

1972年9月 , 《鹿鼎记》写完 , 金庸宣布封笔:这是我最后一部武侠小说 。 他最后的这本封笔之作 , 甚至开始“反英雄” 。 看他中晚期的作品 , 当中的英雄似乎不再那么完美 。 他曾感叹:年轻时崇拜的大英雄都是完美无缺的 , 后来才发现 , 真正的英雄 , 他也有普通甚至卑鄙的一面 。


我眼中的金庸

我眼中的金庸// //

提及金庸的封笔 , 是大多数人的遗憾 , 我想万事万物都有尽头 , 小说创作亦是如此 , 到了尽头 , 再想继续 , 难免力有不逮 。 十五部小说如此 , 已把江湖尽收笔底 , 纵使还有生花妙笔 , 也难跳脱出这十五之数 , 锦上再难添花 , 故而搁笔 。

想起少时看武侠 , 多少寂静的日子里 , 伴着日出日落 , 深夜到黎明 , 安处一隅读金庸 , 脑海中是一个个鲜活的人物闪过 , 乔峰、郭靖、张无忌、令狐冲 , 我跟着他们哭 , 他们笑 , 跟着他们放纵情感 , 扬鞭天涯 。

就这样 , 把对联里十四个作品基本上读完了 , 还读了那本很多人不曾听说的《越女剑》 , 这本我也很喜欢 , 一直难以忘却文中的“两千年来人们都知道 , ‘西子捧心’是人间最美丽的形象” 。


我眼中的金庸

我眼中的金庸// //

金庸先生的离去 , 于我而言是非同一般的 。 每当在新闻中看到有前辈 , 长者 , 尤其是作家逝世 , 心中总会哀叹、惋惜 , 可金庸先生去世的消息 , 之于我却是悲痛莫名的感觉 。

或许有些偏执 , 但我觉得 , 别的某个或是某些作家去世了 , 还会有其他才华横溢 , 文思泉涌的作家去勾勒描绘这个时代 , 但换作是江湖 , 缺了一个金庸 , 这个江湖几乎就结束了 , 武侠的黄金时代就结束了 。

我眼中的金庸先生 , 是大才 , 他通晓儒释道宗 , 诗词歌赋 , 文史哲禅 , 琴棋书画 , 酒茶食居 。 有的人认为武侠小说算不上文学 , 我一直希望这样说的人能去好好读一读金庸 , 在他小说里读到的 , 领略到的 , 那是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 。 我见到过比先生博学的 , 还是那个被称为“旷世奇才”的曹雪芹 , 想来金庸也一定读过曹雪芹 , 读过《红楼梦》 。

说起金庸 , 就不能不提起古龙 , 他们二人好比武侠中的李杜 , 光辉万丈 , 洒在诉不完的江湖中 。 人们都说 , 古龙的武侠 , 是八个字:人在江湖 , 身不由己 。 读过这八个字的人 , 都算读过古龙 。 而金庸的武侠 , 也是八个字 , 叫为国为民 , 侠之大者 。

我见到过的金庸先生笔下的侠 , 是武侠小说作品里最真的侠 , 最有担当的侠 。


我眼中的金庸

我眼中的金庸// //

小时候我眼中的侠 , 是李太白诗文中的“十步杀一人 , 千里不留行” , 是电视剧里背一把剑 , 挥鞭跃马 , 快意恩仇 。 那时候不懂侠也有“事了拂衣去 , 深藏功与名” , 也有以身赴死 , 也有家国千秋 。

后来有一次 , 我看书看到文天祥《正气歌》里的十二位先贤:在齐太史简 , 在晋董狐笔 。 在秦张良椎 , 在汉苏武节 。 为严将军头 , 为嵇侍中血 。 为张睢阳齿 , 为颜常山舌 。 或为辽东帽 , 清操厉冰雪 。 或为出师表 , 鬼神泣壮烈 。 或为渡江楫 , 慷慨吞胡羯 。 或为击贼笏 , 逆竖头破裂...

这十二个人的故事 , 有些耳熟能详 , 有些我也记不清了 , 但这些句子却仿佛扎根在我的脑海中 , 久久不忘 。 细读一下会发现 , 十二人经历各不相同 , 他们有的秉笔直书 , 有的背负骂名 , 有的忠节守义 , 有的死而后已…他们的身上真真切切地散发着一种东西 , 并忠于这种东西 , 不畏生死 。 文天祥管这种东西叫正气 , 在江湖里 , 金庸先生谓之侠 。

听朋友说 , 《射雕英雄传》被翻译成英文版后 , 变成了“中国版的魔戒” , 带着奇幻探险的色彩 。 我很失望 , 金庸先生所取的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名字无法被翻译不说 , 这样的翻译对于作品本身而言是缺少灵魂的 , 它缺少了中国经久不衰的侠的文化 。

这样的翻译下 , 去读金庸 , 恐怕永远不会懂 , 江南七怪耗费青春岁月 , 走遍千山万水寻郭靖 , 久居大漠十八年未返江南 , 只因嘉兴醉仙楼上丘处机的一席话;乔峰劫持辽帝 , 令六军辟易 , 自尽于雁门 , 以一人性命去化解两族仇怨 , 只为百姓换却数十年的和平;刘正风、曲洋 , 抛却正魔之别 , 琴箫合奏 , 高山流水引为知音 , 一曲《笑傲江湖》 , 相视而笑 , 慷慨赴死 。

这是中国人千年来所歌颂的侠义精神 , 因而我说 , 武侠只在中国 , 金庸之后 , 再无金庸 。 就像古龙之后再无古龙一样 , 尽管还能模仿古龙的文字 , 却谁也模仿不出他的神韵 。 金庸的小说作品是他集家庭熏染 , 人生阅历 , 爱恨情仇 , 中国灿烂文化和世界文化大熔炉锤炼于一身的产物 , 纵使能够写出他那样奇妙的文字和丰富的故事 , 也构不成他那带着侠气灵动的江湖 。


我眼中的金庸

我眼中的金庸// //

很多人都爱拿古龙和金庸作比较 , 我也这样做过 , 没有结果 , 就像我始终说不出杜甫和李白谁的诗好一些一样 。 不过 , 在某种程度上 , 我认为古龙是及不上金庸的 。

古龙本就是江湖人 , 混过黑社会 , 见惯刀光剑影 , 恩怨情仇 , 所以能写出“人在江湖 , 身不由己” 。 金庸出身书香门第 , 他们家“一门七进士 , 叔侄五翰林” , 家学渊源 , 怎么看也不是“江湖中人” , 却凭着一杆笔 , 描绘出一幅可歌可泣的江湖 , 在人们的心里 , 种下了武侠梦 。 相较之下 , 我认为后者更难能可贵 。

感谢金庸先生 , 若不是他 , 江湖上就没了郭靖、乔峰、杨过 , 如果这样 , 尽管还有沈浪、楚留香、李寻欢 , 这个江湖都不再完整了 。

金庸先生的小说淳朴自然 , 严丝合缝 。 古龙率性 , 常常落笔成文 , 一气呵成便拿去换酒钱 。 金庸严谨 , 心思细腻 , 稳扎稳打 , 封笔后还对其小说反复修订 , 以期尽善尽美 。

故而古龙的小说 , 虽有神来之笔 , 也常有虎头蛇尾;金庸的小说 , 构思巧妙周密 , 不论是峨嵋派中“黑沼灵狐”的招数;少年胡斐长成青年 , 常居雪山 , 留了一部络腮胡子;还是百岁的张三丰从身边摸出一对铁铸的罗汉交给俞岱岩 , 细节之中尽显用心 。

如果去读古龙 , 几十片篇小说里 , 我建议只读名篇 , 那才是他的真实水准 。 若是读金庸 , 倒是十五篇都可以读一读 。

金庸先生的文字 , 功底深厚 , 看似寻常无奇 , 实则质朴 , 平淡 。 他的文字 , 是周芷若的“倘若我问心有愧呢?” , 赵敏的“我偏要勉强 。 ”是杨不悔的“我叫杨不悔 , 我妈妈说这件事她永远也不后悔 。 ” , 是郭靖的“蓉儿…蓉儿可不是小妖女 , 她是很好很好的姑娘…很好很好的…”

这样的句子很多很多 , 文词中并无华丽的辞藻 , 乍看也不美 , 而隔时愈久愈会发觉其文温暖自然 , 日后回想都会觉得美到极致 。

很多人说金庸先生的一生 , 爱而不得 , 几经坎坷 , 他的梦中情人叫夏梦 。 他小说里的黄蓉、小龙女、王语嫣 , 或多或少都有些夏梦的影子 。 我不清楚金庸和夏梦的故事是真是假 , 也不知道小说里的角色是不是在写他的梦中情人 , 我能肯定的只是 , 他的一生 , 必是阅尽千帆 , 经历爱恨荣辱 , 才能塑造出这么多鲜活的角色 , 讲出动人的故事 。

细想一下 , 自喜欢武侠起 , 读金庸已经很多年了 , 直到听闻他去世的消息 , 还觉得一切是那么的不真实 。 古龙离世仿佛犹在眼前 , 金庸封笔也似乎就在昨天 , 江湖上还流传着他们的故事 , 好像只要这江湖仍在 , 创造这江湖的大师就会永生不死 。

要说金庸 , 说武侠 , 三天三夜都说不完 。 自我喜欢文学起 , 尤喜诗词 , 也喜欢散文小说 , 所爱甚杂 , 可诗词中 , 文章里 , 我却怎么也挑不出一篇最喜欢的诗文 , 选不出一位最喜欢的作家 。

同样喜欢武侠 , 若是问我什么是最好的武侠 , 那我一定会说《天龙八部》 , 八部天龙 , 人间万象 , 尽归于尘 。 若是让我在武侠里挑出最喜欢的作家 , 那一定是金古 。

汉语中有一个词叫“高山景行” ,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 登泰山而小天下 , 武侠至金庸即是巅峰 , 高山仰止 , 景行行止 。 惜哉 , 大师远去 , 再无大师 。


我眼中的金庸

我眼中的金庸// //

金庸一逝 , 从塞北到江南 , 偌大的江湖尽失颜色 , 桃花岛花开花落 , 黑木崖沟壑纵横 , 雁门关城楼寂寂 , 风陵渡万籁无声 , 江湖还是是非分明 , 恩怨如风 , 爱恨匆匆 , 我们各自活在各自的江湖里把酒言欢 , 不见刀光剑影 , 不诉英雄梦 。 除了唏嘘 , 还能说些什么呢?

此刻只想用先生笔下句子 , 借以悼先生:

你瞧这些白云聚了又散 , 散了又聚 , 人生离合 , 亦复如斯 。

话虽如此说 , 却也忍不住流下泪来 。

我想先生现在应该在陪着古龙喝酒吧 , 一向不太喝酒的他 , 恐怕再也没理由拒绝这个浪子了 , 江湖事了 , 当浮三大白 。

还好今夜有酒 , 与君同销万古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