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捷:多尔衮的“皇帝封号”突然被撤,王爵也没了,背后原来如此!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关捷:多尔衮的“皇帝封号”突然被撤 , 王爵也没了 , 背后原来如此!
【2018】总第277期
本期作者:关捷
关捷:多尔衮的“皇帝封号”突然被撤 , 王爵也没了 , 背后原来如此!// //
多尔衮是大清的英雄传奇 , 但他不是大清的皇帝 , 尽管他事实上那么像皇帝 , 尽管顺治七年(1650年)冬天 , 他死于塞北狩猎途中 , 顺治帝曾追封为“清成宗”——谥懋德修远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 , 但两个月后 , 就去掉了这至高无尚的尊荣 , 甚至削掉了他的王爵 , 甚至宣判他的罪行 。
多尔衮的真实身份是政治家、军事家 , 是铁帽子睿亲王 , 是智勇双全的摄政王 。
忽尔追封为皇帝 , 忽尔连王爵也削掉 , 这到底是为什么?顺治帝登基两个月后 , 就是顺治帝元年的元月 , 按今天通行的说法 , 叫1644年 。 对 , 多尔衮就是从这一年的6月初一的早上做出的重大历史选择 。
这天早上 , 北京城的天气晴朗 , 霞云如万朵玫瑰在东方波涛那样翻卷着怒放 , 清新的鲜活的生命气息飞向四面八方 。 云雀在高空 , 知了在树上 , 纵情歌唱并且热烈议论 。
和平终于回到了人间 , 万千生命在人间重新找到了生存的位置 。 如果说要有什么神圣的话 , 那么 , 这就叫神圣了 。 是的 , 没有什么比生命更神圣的了 。 生命是神圣之最 。
两个月前 , 即4月30日 , 李自成给北京城留下一片废墟 , 还有废墟上久久散不尽的烟火 , 然后 , 他匆匆地逃走了 。 现在 , 绿草长出来了 , 鲜花开起来了 , 京城里的军民们在大兴土木 , 重建家园 。 全城内外 , 到处呈现复活与新生的景象 。
披一身霞光 , 33岁的多尔衮阔步走进武英殿 。 他像皇帝上朝一样 , 宾至如归地坐上了龙椅 。 多尔衮的表情威严而又略带谦逊 。 这是个刚柔相济的人 , 他至刚 , 也至柔 。
这位摄政王看了看殿下朝臣一眼 , 突然纵声大笑起来 , 笑声爽朗 , 充满雄性的力量 , 在大殿上下飞旋 , 声震屋瓦 。
让我们近距离地看一看这位叱咤风云的大清第一王 , 清代历史上最年轻的将帅 。多尔衮 , 明万历四十年十月廿五日(1612年)生 , 清顺治帝七年十二月初九(1650年)逝世 , 是努尔哈赤的第十四子 , 是清代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 少年的时候 , 多尔衮就多次随父兄出征蒙古与明朝 , 是满洲有名的娃娃英雄 。 因为屡建功勋 , 16岁那年 , 他获皇太极赐予“墨尔根代青贝勒”(满语“聪明王”)之号 , 并且成为正白旗的旗主 , 成为清代历史上最年轻的将帅 。 这位身材高大体格健壮的少年 , 骑在战马之上 , 不仅光彩照人 , 而且他的目光穿过硝烟 , 看得似乎比其他将帅更为长远 。
他的八哥皇太极逝世后 , 他和大他13岁的堂兄济尔哈朗以辅政王身份辅佐福临继帝位 。 第二年 , 多尔衮以摄政王身份率八旗军入关 。 他是确立清初政权及清廷各项政策的最重要的决策者 , 顺治帝曾加封其至“皇父摄政王” 。 顺治帝七年(1650年)冬天 , 他病死在塞北狩猎途中 , 顺治帝追尊他为成宗义皇帝 , 庙号成宗 。 不久 , 顺治帝又追论其生前谋逆罪 , 削去了他的王爵 。 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 , 弘历追念这位叔高祖的赫赫功勋 , 复还他睿亲王封号 , 追赠谥号“忠” , 神位列于太庙之中 , 配享列祖列宗 。
多尔衮十五岁那年 , 父亲努尔哈赤去世 。 他和同母哥哥阿济格、同母弟弟多铎眼睁睁地看着母亲按照古人传下来的殉葬规矩 , 用弓弦扣环的办法自缢 。那天早上 , 太阳红红地照着纸窗上面 , 母亲阿巴亥盛妆端坐在清宁宫的大殿里 , 从容不迫地将弓弦环在颈上 , 扣在一条绫子巾上 , 那是皇阿玛努尔哈赤生前送给母亲的 , 洒着桃花红点子的绫巾子 。 母亲回头深情地看了看跪在众大臣中间的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兄弟 , 表情无化的眷恋 。 母亲凝视了许久 , 才对他们说:“好好听皇上的话 , 听哥哥们的话 , 额娘侍候你们的皇阿玛去了 。 ”说罢 , 满面微笑 , 引颈自缢 。
这是女真人的古老风俗 , 认为女子殉夫是一种最高的光荣 。 兄弟三人和皇太极 , 还有诸王大臣一样 , 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看着母亲一点一点归去 。
大殿里的气氛 , 庄严肃穆 , 宫廷乐师奏起了古乐 , 那乐声仿佛从天上飞来 , 又飞回了天上 。
这个壮烈的场面 , 对少年多尔衮是最大的刺激 , 同时 , 也是他坚毅性格形成的根源 。
皇太极看着这位14弟在悲痛中长大 , 对他一向呵护有加 。 对八哥的厚爱 , 他心领神会 。 多尔衮不负皇恩 , 他参加了太宗时期几乎所有的重大战役 , 在每次战役中他都有优异的表现 , 他逐渐成为著名的军事统帅 。
天聪五年(1631年)在攻打大凌河城的战役中 , 多尔衮像一头狮子 , 径直冲到大凌河的城下 。 城上的炮弹和飞箭暴雨一样泼下来 , 后金的军队一时伤亡惨重 。 他毫不畏惧 , 一边猛冲 , 一边命人攻城 。 八旗将士听了他的呐喊 , 特别振奋 , 排山倒海一样冲向古城 。
城 , 就这样攻下来了 。
战斗结束后 , 皇太极非常后怕 , 他在朝上怒责多尔衮的部下说:“墨尔根戴青也冲锋而入 , 倘有疏失 , 必将你等处以严刑 , 断不宽容!”
下朝后 , 皇太极私下规劝弟弟不要总是冲在前面 , 要注意保护自己 , 统帅要在统帅的指挥位置 。
皇太极:“10万兵马我也不换一个14弟 。 你懂吗?”
多尔衮:“臣弟知错了 , 下次再不这样了 。 ”
皇太极心疼地看着他 , 从腰间解下佩剑 。
皇太极:“赐你护身吧 。 ”
多尔衮:“谢皇上!”
十年以后 , 即崇德六年(1641年)4月下旬 , 多尔衮率部进攻锦州城 , 他早忘了哥哥的规劝和自己的承诺 。
火炮一响 , 他又是一马当先冲在前面 。
明将祖大寿的军队从锦州城头向南发炮 , 洪承畴的军队则由南向北发炮 , 多尔衮受到南北夹击 , 弹片在他的四周上下翻飞 。 他一面大笑 , 一面纵马奔驰 , 战刀在日光下闪闪发亮 。
多尔衮在努尔哈赤的16个儿子中 , 论年纪 , 他排序在14位 , 他岁数较小 , 他甚至还没有他的侄子如杜度、岳托、豪格大 , 他和他大哥褚英的孙子 , 也就是杜度的儿子杜尔祜是同龄人 , 他只比人家大三岁 。 也就是说 , 他在爱新觉罗这个军事家族中 , 他是个童子军 。 但是 , 他除了过人的勇敢之外 , 还有惊人的智慧 。 在明末清初的悲壮大戏里 , 他迅速成了男一号 , 他的政治地位飞快超过了他的哥哥和侄子们 。
天聪七年(公元1633年) , 皇太极与诸贝勒、大臣商讨进一步兴国的大计 。 皇太极询问他们一个问题 。
皇太极:“诸位爱卿 , 你们看看征明及察哈尔、朝鲜 , 应该应该把哪一项放在最前面?”
21岁的多尔衮略一思索 , 率先站出来 。
多尔衮:“以征明为先 。 我们先从动摇明朝的根基开始 , 最后再一步步夺取国家大器 。 我们每年要整顿兵马 , 乘谷子成熟的时候深入明朝境内 , 围困燕京并且者截其援兵 , 同时摧毁他们的在每个村屯设的军事堡垒 , 这样 , 可以消耗掉他们的国力 。 ”皇太极:“嗯 , 不错!”
多尔衮的话简短 , 但句句在要害上面 , 而且态度从容不迫 , 仿佛一切都在掌控之中 。
皇太极越听眼睛越亮 , 其他王公大臣更是频频点头 , 大家都认为多尔衮的见解是真知灼见 。 最后 , 皇太极采纳了他的战略思想 。 那个时候 , 山海关外一带地方还是由明朝重兵把守 , 多尔衮率八旗军队绕道蒙古地区 , 越过长城 , 多次深入明朝的腹地 , 如入无人之境 , 明朝军队屡屡受到他沉重打击 , 国力一天天衰弱下去 。
天聪九年(公元1635年)二月 , 皇太极下诏 , 令多尔衮等率精兵万人 , 前往黄河河套地区 , 去招抚察哈尔部 。 多尔衮率部疾风一样冲向宣府水泉口 , 先后在那里招降林丹汗的妻子囊囊福晋、苏泰福晋、儿子额尔克孔果尔额哲 。 林丹汗生前曾经得到了元朝传国玉玺 , 上有“制诰之宝”四字 。 囊囊福晋把这个玉玺献给了多尔衮 , 多尔衮搬师回朝后 , 将玉玺呈献给皇太极 。 群臣认为这是上天在帮助皇太极称帝 , 他们纷纷奏请皇太极上尊号称帝 。 皇太极特别高兴 , 他率领大臣们出迎时 , 竟然跳下大白马 , 紧紧拥抱了14弟 。 这在君臣之间 , 是极其少有的礼节 。
多尔衮因为这一桩奇功 , 而被晋封和硕睿亲王 。 从此以后 , 这颗后金的明星更加耀眼 。
多尔衮有机会当皇帝 , 却放弃这个抉择 , 为何?崇德八年(公元1643年)农历八月初九日 , 皇太极不幸逝世 。 他生前没有来得及立嗣 , 这就给后金国留下了点麻烦 。 多尔衮二哥代善的次子贝子硕讬、孙子郡王阿达礼两人站出来力劝多尔衮自立为皇帝 。
硕讬、阿达礼:“十四叔 , 你是大清第一王 , 这皇位非你莫属?”
两位王子的刚音刚一落下 , 当即跳出来一个人 , 这就是护军统领瓜尔佳氏鳌拜 , 他的右手紧紧地握着腰刀 。 他的后面站满了两黄旗的大臣 。
鳌拜:“我们这些臣子 , 吃的是先帝的饭 , 穿的是先帝的衣 , 先帝对我们的养育之恩有如天高海深 。 如果不立先帝之子 , 我们宁可从死先帝于地下!”
多尔衮一愣 , 思索片刻 , 当即向两位侄子投去愤怒的目光 。
多尔衮:“混帐 , 你们这是谋反 , 推出去 , 斩了 。 ”
两位王子眼睛里充满疑惑地回望这位睿王 , 多尔衮面如霜雪 , 纹丝不动 。
就这样 , 多尔衮权衡利弊 , 最后从大清的前途命运考虑 , 不但没有听从两人的建议 , 反而认为这是谋反 , 他诛杀了侄子硕讬和侄孙阿达礼 。 一场内乱 , 被他剿灭在萌芽状态里 。 然后 , 他与诸王、诸贝勒、群臣拥戴小侄福临即位 。 朝廷议定 , 由郑亲王济尔哈朗与多尔衮左右辅政 , 等福临年长后 , 当即归政 。 多尔衮的这一举动 , 顾全了大局 , 安定了朝野 , 大清江山摇了几下 , 又稳如泰山了 。 事后 , 多尔衮带着御酒亲赴二哥代善王府 , 向二哥谢罪 。 老代善申明大义 , 抱住这位14弟 。
代善:“老十四 , 你做得对 , 我大清不能乱 。 ”
多尔衮:“多谢二哥 , 小弟真的为我大清的千秋大业呀!”
兄弟俩紧紧拥抱 , 两杯酒同时洒在地上 , 献给为国捐躯的硕托和阿达礼 。
而恰恰在这个时候 , 关内已经乱成了一锅粥 。 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三月 , 得了势的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攻克北京城 。 崇祯皇帝慌慌张张地逃到煤山上吊自杀 , 明王朝就此宣告下课 。
大智大勇的多尔衮看准了这一历史契机 , 当即决定入关 , 在北京让皇帝再登一次基 , 宣告从此一统天下 。
多尔衮长相之谜?那么 , 这位权倾天下的摄政王长得什么样呢?我们在《清实录》、《清史稿》里看不到相关的描述 。 但是 , 在我们这部长篇小说女主人公德川慧子和国田等人所著的《满洲漂流记》看到了他的形象描写——
“他是皇帝的叔父 , 是一位年纪在三十四五岁 , 身材瘦长 , 留有美髯 , 皮肤微黑 , 面貌英俊 , 目光锐利的人 。 他是皇帝下面第一个有地位的人 , 其他各王和所有的臣下 , 都尊重他 , 上上下下都怕他 。 有什么事情都不能随便参见 。 趁他上街的时候 , 我们这些人借机会参见 。 街上的行人都得匍匐在地 , 不许抬头仰视 。 可是对我们 , 他却是一个和蔼和容易接近的人 。 他的态度很温和 , 在问我们问话时 , 柔声细语的 。 ”
从这个描述中 , 我们可以看得出 , 多尔衮是个大帅哥 。 只是年纪上 , 她多说了几岁 , 多尔衮那年只有32岁 。
多尔衮功过的探讨!多尔衮在摄政期间 , 严重打压异已 , 特别是那些与他抗衡的王公大臣 , 打击皇太极支脉的龙子龙孙 , 甚至根本不把顺治放在眼里 , 甚至代替顺治“签字” , 玉玺也拿回王府 , “所用仪仗、音乐及卫从之人 , 俱僭拟至尊” , 即是说多尔衮不仅实权在握 , 而且在礼仪排场上也开始向皇帝看齐 。 凡一切政务 , 多尔衮不再有谦恭请示之举 , 未奉皇帝旨意 , 却一律称诏下旨 , 俨然如同皇帝 。 而且 , 他任人唯亲 , 任意罢免和提升官员 。 特别是“不令诸王、贝勒、贝子、公等入朝办事 , 竟以朝廷自居” , 命令上述人等每日于自己的王府前候命 。 经济上搞小圈子 , 处处为自己所辖的两白旗谋利益 , 甚至不不惜侵害代表皇家利益的两黄旗 。
利令智昏 , 睿王也无了智 , 他忘记了摄政王也是臣子 。 这是他忽尔天堂忽尔地狱的根本原因 。 然而 , 毕竟功劳太大 , 无他 , 难有大清 。 所以 , 在削爵126年后 , 乾隆还了他的亲王封号 , 并且把他的神位请进了太庙之中 , 与爱新觉罗列祖列宗供在了一起 。
- 一曲《美人吟》太动情,唱尽多尔衮离世后的黯然神伤!
- 多尔衮为何死后两个月就遭清算
- 多尔衮为何败给了皇太极
- 多尔衮死后乾隆为他平反,究竟是为何,只是因为多尔衮的功劳大?
- 终是玉儿负了多尔衮
- 原创 多尔衮手握重权地位崇高,那为何不篡位自己做皇帝?是因为孝庄吗
- 多尔衮之所以手握重兵也没有成为皇帝,原因在这里
- 冯绍峰《江山纪》中穿的衮冕服有何讲究?明朝剧中,这是首次用对
- 皇太极一生最大污点:为坐上皇位,假传圣旨,谋杀了多尔衮的生母
- 她是多尔衮的生母,清朝最悲惨的皇后,为了孩子选择殉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