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国库空虚 为何两位皇帝还要硬着头皮重修圆明园?

清咸丰十年(1860年) , 英法联军进犯北京 , 一把大火把皇家宫苑圆明园烧成一片白地 , 同时也把咸丰皇帝的心烧成了死灰 。

咸丰一开始离京逃难时 , 还想着要忍辱负重 , 但听闻圆明园被烧毁后 , 便开始以酒色来麻痹和放纵自己 , 一年之后 , 死在了热河避暑山庄 。

如果了解圆明园的来历 , 我们不难理解咸丰帝为何会对它的焚毁有着锥心之痛 。 圆明园是明朝懿戚徐伟的别墅旧址 , 康熙年间 , 康熙皇帝将其赐给四阿哥雍亲王 , 并赐名圆明 , 雍正登基后成为皇家宫苑 。

乾隆年间 , 乾隆皇帝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 , 有了后来三山五园的格局 , 长期以来 , 都是清朝皇帝的避暑之地 。


清末国库空虚 为何两位皇帝还要硬着头皮重修圆明园?

清末国库空虚 为何两位皇帝还要硬着头皮重修圆明园?// //

圆明园历经雍、乾、嘉、道、咸五朝的经营 , 是彼时举世罕见的无价瑰宝 。 圆明园遭到劫掠 , 给清国带来的远不止是财产上的巨大损失 , 还标志着大清的国耻 。

也正因为这样 , 自此直至清末 , 尽管在国库空虚的情况下 , 还不断有人提议修复圆明园 , 而且同治、光绪二帝均对此付诸了实施 。

知道 , 圆明园建成如此大的规模 , 是经过康雍两代积淀 , 在乾隆极盛时期完成的 。 嘉道以后 , 已经停止了扩建工程 , 而只是进行简单的修葺 。 而在清朝内忧外患的同光时期 , 客观而言是不具备重修圆明园的条件的 。


清末国库空虚 为何两位皇帝还要硬着头皮重修圆明园?

清末国库空虚 为何两位皇帝还要硬着头皮重修圆明园?// //

在同治初年 , 太平军和捻军势力依然强大 , 国内的叛乱渐次平定后 , 东边有日本挑衅 , 西边有中亚和沙俄的入侵 , 清朝很多军事行动都是靠举借外债来完成的 , 钱根本就不够花 , 更别说要匀出足够的钱来进行如此浩大的工程 。

所以对重修圆明园一事 , 同治虽然态度非常强硬 , 包括恭亲王在内的大臣数番劝谏 , 依然执意进行 。 但无奈客观条件不允许 , 最后还是停止了园工 。

在光绪朝 , 情况比同治朝稍微好了一点 , 国库攒下了一些钱 。 而在重修圆明园一事上 , 也吸取了之前的教训 , 不求全部修复 , 只重修了损坏较轻的清漪园 , 也就是后来的颐和园 。 但即便这样的造价成本较低 , 也同样占用了许多国家经费 , 这也是造成后来清朝军备落后 , 甲午战争失败的间接原因之一 。

那么我们要问 , 清末同治、光绪两任皇帝 , 难道不知道国家库藏空虚 , 用度捉襟见肘?而且朝廷对此不是没有反对的声音 , 有许许多多忠心为国的臣子们站出来 , 剖析其中利弊 , 劝阻重修圆明园之议 。 但为何同治和光绪仍然要一意孤行?


清末国库空虚 为何两位皇帝还要硬着头皮重修圆明园?

清末国库空虚 为何两位皇帝还要硬着头皮重修圆明园?// //

我们注意到 , 同治和光绪要重修圆明园时 , 都提出了同样一条理由:供太后颐养 , 以尽孝道 。

说白了 , 重修圆明园 , 就是让两宫太后 , 尤其是慈禧太后可以搬过去住 , 颐养天年 。 为了太后个人的享受消耗国帑 , 对国家而言无疑是有弊无利 。 但两位皇帝都对此事非常重视 , 甚至当成头等大事来办 , 其最核心的原因 , 就是想借此摆脱太后的掣肘 。

我们知道 , 慈禧太后是一个权力欲很强的人 , 在皇帝成年后 , 虽然名义上让皇帝亲政 , 但慈禧仍然在背后掌控着大权 , 皇帝根本没有办法按自己的意愿来治理国家 。 修建圆明园 , 其实是皇帝和太后之间不成文的一项交易 。

同治和光绪都希望修好圆明园以后 , 能够让慈禧搬离紫禁城 , 真正还政于皇帝 , 因此明知条件可能不允许 , 但也必须硬着头皮去做 , 否则要办理其他事务都是无从谈起 。

然而 , 同治和光绪两朝修整圆明园 , 不但没有让慈禧交出权力 , 反而花费了大量的金钱 , 还纵容了不少太监贪官从中渔利 。 清末女主临朝之祸 , 由此便可见一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