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田口廉也为何要打响卢沟桥事变的第一枪?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牟田口廉也为何要打响卢沟桥事变的第一枪?
他是卢沟桥事变的日军总指挥 , 打响了侵华战争第一枪;他是个极度残酷的司令官 , 逼迫自己的部下在没有后勤保证的情况下翻山越岭作战 , 结果导致5万多部下因饥饿而丧命;他为了推卸自己的责任 , 一口气撤了三位师团长 , 并在部下的葬礼上发放小册子为自己的罪行辩护......
幸存下来的部下愤怒的称其为“鬼畜” , 并为他作了一手歌:“牟田口阁下喜欢的东西:一是勋章、二是女人、三是新闻采访人员” 。 此人就是原日军第15军中将司令官牟田口廉也 。
牟田口廉也为何要打响卢沟桥事变的第一枪?// //
从1936年开始 , 日军就不间断地向华北增兵 。 到1937年 , 日军已从东、西、北三个方向包围了北平 。 1937年6月起 , 华北局势愈发紧张危急 , 驻扎在北平丰台的日本华北驻屯军 , 更是频繁地在卢沟桥附近地区进行军事演习 。
卢沟桥位于北平城西南约15公里的永定河上 , 是连接北平与中原地区的咽喉要道 , 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兵家必争之地 。 此时 , 侵华日军一旦占领卢沟桥 , 北平就是一座死城 , 而宛平城就是保卫北京城的重要堡垒 。
牟田口廉也为何要打响卢沟桥事变的第一枪?// //
1937年7月7日22时40分左右 , 日军正在进行演习的时候 , 日军兵营内操场的方向突然传来了实弹射击的枪声 , 日军中队长清水节郎大尉立刻命令原本分散的士兵集合 , 在点名的时候 , 发现一个刚入伍的年轻士兵志村菊次郎不见了 。 当时年仅20岁的志村菊次郎 , 不会意识到就在自己入伍仅仅四个月的时候 , 居然成了引燃日军全面侵华导火索上的那束火花 。
志村菊次郎 , 因腹泻暂时离队 , 不久即归队 。 但日军要求进入宛平城进行“搜查” , 被宛平城守城官兵拒绝 。 于是牟田口下令日军向中国军队进攻 , 挑起了“七七”事变 。
牟田口廉也为何要打响卢沟桥事变的第一枪?// //
后来 , 他在回忆“七七”事变时 , 更是直言不讳地宣称:“要说起来的话 , 是我的责任 。 因为在卢沟桥射击第一颗子弹引起战争的就是我 。 我挑起了卢沟桥事件 , 后来事件进一步扩大 , 导致卢沟桥事变 。 ”
由于牟田口在卢沟桥的“出色”表现 , 他由大佐被晋升为少将 。
牟田口廉也为何要打响卢沟桥事变的第一枪?// //
世界上最焦虑的一群人是什么人?就是那些从小就被认为是精英但是却又不够精英、自认为没有足够成就的人 。 牟田口廉也从小就自认精英 , 一路上走的也是精英道路 , 可是当进入陆大然后毕业之后 , 他的路和其他“进士”们相比 , 就未免有些过于平凡了 。
石原莞尔这种异数很吓人 , 他是陆大30期毕业 , 比牟田口这种29期的升迁还快 , 1934年就成为了大佐 , 并且在1935年成为了陆军参谋本部作战课长 , 他是陆军内部的耀眼明星——要知道牟田口直到1936年也才只是大佐 , 而且一直都没有担当过很高的官位 。
牟田口廉也为何要打响卢沟桥事变的第一枪?// //
事实上 , 牟田口廉也心里十分清楚日本政府及军部并不满足于只侵占东北三省 , 对中国全境早已是觊觎已久 , 只是苦于缺乏一个“合适”的借口 。 所以 , 当7月7日晚间 , 日军演习部队出现失踪士兵的消息传来 , 牟田口廉也兴奋异常 , 因为这对于已经49岁的他来说 , 是个千载难逢的加官进爵的机会 。
事后 , 正如牟田口廉也所期待 , 因为他打响了全面侵华战争的第一枪 , 被授与金鹰三级勋章 , 并晋升少将军衔 。
牟田口廉也为何要打响卢沟桥事变的第一枪?// //
可歌可泣的是驻防在卢沟桥一带的29军 , 他们原是西北军冯玉祥的旧部 。 这支部队擅长刀术 , 每个战士都身背一口大刀 。 每当日寇接近阵地时 , 战士们就跃出战壕 , 抡刀同敌人搏斗 。 日本军队集中火力连续猛攻卢沟桥石桥和平汉路铁桥 , 铁桥曾一度失守 , 驻守铁桥的一个连仅4人幸存 , 其余全部壮烈牺牲 。
牟田口廉也为何要打响卢沟桥事变的第一枪?// //
29军将士勇猛顽强不怕牺牲 , 经过4小时激战 , 又从日寇手里夺回了铁桥 。 永定河畔的战斗整整进行了一昼夜 , 几百具日军的尸体横卧在卢沟桥头 , 而中国守军却一直坚守在自己的阵地上 。
- 《圣斗士星矢》史昂也触摸到女神之血,为什么寿命没有延长?
- 柴进复辟梦想的破灭:梁山好汉中人品的佼佼者,也是下场最好的
- 宅家为抗疫,趴窝也挺忙
- 顾雍:站在高处也一尘不染的东吴名相
- 元始天尊可以复活门下弟子,通天教主却为何一个也不救?
- 浅析蜀汉灭亡:人心向背的结果,也正是“天意”
- 明朝的廷杖:打屁股也要有套路
- 一镇一孝廉丨游历四海 入仕报国 八十岁了他照样实现人生价值
- 提前公布发行量的《庚子年》为何也不坚挺?
- 也说《李训墓志》中的“朝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