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拿母亲“揉面盆”鉴宝,内部刻有大清康熙制,专家:过于奢侈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 , 不止是文明和知识流传了下来 , 还有很多的珍宝 , 代代流传至今 。 其实很多的珍宝都是祖上传下 , 后人渐渐的不识的宝物 。 就将原本应该好好保存的宝物 , 被人用来做了其他的用途 。 久而久之 , 人们甚至都不知道这是宝物 。 当初的中国国宝“石鼓” , 其中有一面就是被人拿去当磨刀石用 , 被找到的时候上面的文字已经面目全非了 。


女子拿母亲“揉面盆”鉴宝,内部刻有大清康熙制,专家:过于奢侈

女子拿母亲“揉面盆”鉴宝 , 内部刻有大清康熙制 , 专家:过于奢侈// //

这期鉴宝节目中 , 一位美女偷拿母亲的“揉面盆”来鉴宝 。 专家鉴定时 , 手都是抖的 。 原来这个“揉面盆”并非作用就是来揉面 , 而是一个香炉!外表古朴是一件铜制品 , 纹路清晰 。 掂在手里非常的沉重 , 腹下三足支起了这个香炉 , 让它看起来就像一个鼎一样 。 专家介绍这个香炉不仅仅是铜制品那么简单 , 还含有一定的金银的等贵金属成分 。


女子拿母亲“揉面盆”鉴宝,内部刻有大清康熙制,专家:过于奢侈

女子拿母亲“揉面盆”鉴宝 , 内部刻有大清康熙制 , 专家:过于奢侈// //

整个香炉看起来色泽莹润 , 并没有因为长期用来揉面变得失去了光泽 。 质地非常的细腻 , 表面呈黑褐色 。 这个香炉外表成圆形 , 内部有刻有“大清康熙制” 。 说明这个物件是从康熙年间制造流传到现代的 , 内部雕刻字体工整流畅 , 看起来非常的灵动 。 这让这件香炉的年份得到了认证 , 确实就是大清所制造的 。 色彩溶于内质 , 灿烂多变 。 如果说放在火上烧制 , 擦去泥垢也会光亮如新 。


女子拿母亲“揉面盆”鉴宝,内部刻有大清康熙制,专家:过于奢侈

女子拿母亲“揉面盆”鉴宝 , 内部刻有大清康熙制 , 专家:过于奢侈// //

这个香炉就是仿制明朝宣德年间有名的“宣德炉”制成 , 虽然是仿品 , 但是依旧是一件古物 。 康熙年间所制造的仿品也具有收藏价值 , 更不要说这个仿品造型完好 , 精致的如同真的“宣德炉” 。 康熙年间的“宣德炉”虽然不如宣德年间的那么价值连城 , 但是同样作为文物 , 它的品相比起同期制品要更为良好 。 只是用来揉面实在是太过于奢侈 , “宣德炉”本来的作用是用来燃烧香火的存在 。


女子拿母亲“揉面盆”鉴宝,内部刻有大清康熙制,专家:过于奢侈

女子拿母亲“揉面盆”鉴宝 , 内部刻有大清康熙制 , 专家:过于奢侈// //

美女听完专家这一番鉴定之后 , 原来自己的母亲用来揉面的揉面盆 , 居然是一件康熙年间的文物 。 一时之间竟然有些腿软 。 后来她表示非常高兴 , 再也不会让母亲用这件文物来揉面了 , 要好好保存作为传家宝留给后人 。 “宣德炉”是宣德年间最有名的制品之一 , 它的出名就是因为其制作工艺 , 让整个物件看起来流光溢彩但是又不浮于表面 。 就像是现在说的低调又奢华 。


女子拿母亲“揉面盆”鉴宝,内部刻有大清康熙制,专家:过于奢侈

女子拿母亲“揉面盆”鉴宝 , 内部刻有大清康熙制 , 专家:过于奢侈// //

文物的价值其实就在于祖先的传承 , 其本身的实用价值并不高 。 作为收藏品来说是好事 , 但是作为投资来说 , 是有风险的 。 并非什么文物都是真品 , 现在赝品也在市场上流传屡见不鲜 。 小编在此提醒大家 , 收藏有风险需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