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部下首将,地位远在徐达之上,为何却被历史有意遗漏

作为今天的现代人 , 了解历史大多是靠翻阅史书 , 可史书记录的事情未必就是历史的真相 , 而《明史》洪武一朝是隐瞒和杜撰史实最多的一朝 , 由于朱洪武杀人无度 , 又特在乎自己的历史形象 , 所以史官们撰写这一段历史 , 总是战战兢兢 , 很怕那一段写错 , 便惹得龙颜大怒而丢了脑袋 。 在这段历史中 , 隐瞒最多的 , 当属开国第一战将 , 邵荣的历史资料 。 明史中对邵荣的描写寥寥无几 , 但在明史常遇春传里却有这样一段话:‘夫 , 上所任将帅中邵荣为最 , 徐达次之 , 玉春第三 。 也就是说 , 在朱元璋所任命的将帅中 , 邵荣第一、徐达第二 , 常遇春第三 。


朱元璋部下首将,地位远在徐达之上,为何却被历史有意遗漏

朱元璋部下首将 , 地位远在徐达之上 , 为何却被历史有意遗漏// //

邵荣最早出现在正史中的记载是《明太祖实录》中关于红巾军于至正十五年渡江谋求攻克集庆路(应天府):“上率徐达、冯国用、邵荣、汤和、李善长、常遇春、邓愈、耿君用、毛广、廖永安各引舟渡江 。 ”但《实录》中记载不实 , 实际上这支红巾军中主帅是郭子兴二子郭天叙 , 朱元璋只是副帅 , 而且邵肆、邵荣、廖永安等人是郭子兴留给郭天叙的嫡系部属 , 他们的地位与此时的朱元璋平级 , 远远高于徐达、汤和、常遇春等人 。 此后 , 郭天叙、另一副帅张天佑、邵肆、廖永安等人先后战死或被害 , 邵荣就一直在朱元璋手下带兵 , 由此可见 , 邵荣与徐达、常遇春等人不同 , 不是朱元璋的嫡系 。


朱元璋部下首将,地位远在徐达之上,为何却被历史有意遗漏

朱元璋部下首将 , 地位远在徐达之上 , 为何却被历史有意遗漏// //

至正十六年 , 朱元璋接受小明王政权册封 , 为中书省平章政事 , 邵荣也为平章政事 , 与朱元璋平级 。 一直到至正十九年初 , 《明实录》记载平章邵荣破张士诚兵于余杭 。 可见此时邵荣虽在朱元璋手下 , 但在小明王朝堂序列中几乎与朱元璋平级 。 至正十九年五月 , 小明王升朱元璋为仪同三司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左丞相 , 地位才高于邵荣 , 但邵荣仍远列徐达、常遇春、胡大海等之前 。


朱元璋部下首将,地位远在徐达之上,为何却被历史有意遗漏

朱元璋部下首将 , 地位远在徐达之上 , 为何却被历史有意遗漏// //

邵荣不但资格老 , 地位高 , 而且战功赫赫 , 在朱元璋与张士诚的战争中 , 我们前文已经提到邵荣破张士诚于余杭;在与陈友谅的战争中 , 邵荣也功勋卓著 , 亲历龙湾之战的俞本记载:“上调常遇春拒长张于龙湾 , 邵荣拒五王于石灰山 , 徐达居中应援 。 数战不利 , 上调邵荣兵沿江西截战 。 ”大战过后 , “五王仅免 , 登舟而遁” , 可见此战中击败陈友谅军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邵荣 。


朱元璋部下首将,地位远在徐达之上,为何却被历史有意遗漏

朱元璋部下首将 , 地位远在徐达之上 , 为何却被历史有意遗漏// //

此后至正二十二年三月 , 邵荣再次充当救火队长 , 据《明实录》记载 , 当处州(今浙江丽水)听闻金华叛乱后 , 苗军降将也响应发动叛乱 。 此时刚镇压完金华叛乱的李文忠打着邵荣旗号虚张声势 , 迫使妄图趁火打劫的张士诚部不敢轻举妄动 , 而此后邵荣领兵前往征讨 , 将处州叛乱平定 。 然而后世史书却意图淡化邵荣的功绩 , 竟将处州叛乱的平定归功于李文忠的及时应对 , 而将邵荣记载为“邵某” 。 历史上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 , 邵荣同徐达一起作战 , 史书就归于徐达 , 同常遇春一起 , 就归于常遇春 。


朱元璋部下首将,地位远在徐达之上,为何却被历史有意遗漏

朱元璋部下首将 , 地位远在徐达之上 , 为何却被历史有意遗漏// //

那么 , 邵荣这样一位战功赫赫的统帅 , 为什么明史为什么要隐瞒邵荣这个人呢?那是因为一般认为 , 朱元璋清洗异己以巩固统治的策略 , 集中体现在明朝统治完全稳固以后 。 其实早在明朝建国前 , 在由亲兵到皇帝的发迹过程中 , 朱元璋就已多次运用各种手段 , 铲除威胁其地位的伙伴、同事乃至上司 , 为攀升扫除障碍 。


朱元璋部下首将,地位远在徐达之上,为何却被历史有意遗漏

朱元璋部下首将 , 地位远在徐达之上 , 为何却被历史有意遗漏// //

1362年 , 当邵荣平定处州之乱回到应天后 , 据说阴谋与另一将领赵继祖发动政变推翻朱元璋 。 结果消息走漏 , 反被朱元璋擒获 , 最终邵荣等人被杀 。 那么邵荣为什么要谋反 , 因为邵荣不是朱元璋嫡系 , 他是郭子兴的部下 , 是与朱元璋同起于濠梁的豪杰 , 在郭天叙、张天祐先后被陷杀和郭天爵被诛杀后 , 邵荣就顺理成章的成为郭氏部队继位者 , 朱元璋为取得对军队的绝对控制权 , 邵荣的清洗已成必然 。


朱元璋部下首将,地位远在徐达之上,为何却被历史有意遗漏

朱元璋部下首将 , 地位远在徐达之上 , 为何却被历史有意遗漏// //

在朱元璋被封吴国公后 , 朱元璋首先任命邵荣为中书省平章政事 , 徐达为行中书省右丞 , 仅次于邵荣 , 常遇春为参知政事 。 同时将军事机构枢密院改为大都督府 , 并任命朱文正为大都督 。 邵荣、徐达、常遇春等人均被调往中书省 , 直接受到朱元璋节制 , 而全军最高军事统帅则交由朱文正 。 这对于深受朱元璋信任的徐达、常遇春而言没有什么 , 而对于此前一直独立统军的邵荣来说却是被剥夺了军队 , 可谓极为阴险的一招 。


朱元璋部下首将,地位远在徐达之上,为何却被历史有意遗漏

朱元璋部下首将 , 地位远在徐达之上 , 为何却被历史有意遗漏// //

邵荣被明升暗降 , 也知朱元璋对其忌惮已久 , 所以酒后“常愤愤出怨言” 。 于是另一老资格将领赵继祖联络邵荣 , 打算趁当年八月朱元璋阅兵之时发动叛变 。 但阅兵之时的朱元璋察觉情况不对 , 便提前离场 , 邵荣等人计划落空 , 后来其部将宋国兴秘密向朱元璋汇报此事 。 朱元璋知晓前后之事后 , 于是将邵荣、赵继祖两人擒下 , 但此事真相如何 , 虽颇多存疑 , 但已无法考证 。


朱元璋部下首将,地位远在徐达之上,为何却被历史有意遗漏

朱元璋部下首将 , 地位远在徐达之上 , 为何却被历史有意遗漏// //

邵荣的死 , 在历史记载中轻描淡写 , 仿佛跟苗兵首领蒋英等人位列一个地位 , 甚至都看不到造成了什么后果 , 但是在朱元璋的发展历程中 , 邵荣的死非常关键 , 这代表朱元璋集团内部最后一股独立势力、军队中的另一个山头被彻底打灭 , 朱元璋取得了自己对于军队的绝对控制权 。 引发并平定这次叛乱后 , 郭子兴后人、旧部的独立势力不复存在 。 邵荣叛乱事件 , 是朱元璋陷杀郭天叙、张天祐和诛杀郭天爵的后续手段 , 也是其清洗策略的典型体现 。 在连遭叛乱的危急关头 , 仍然从容不迫地清洗内部 , 以损伤元气换取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 与朱元璋日后大肆屠杀功臣宿将、牺牲运作效率换取稳定秩序的策略 , 可谓一脉相承 。 所以 , 在明朝建国的过程中 , 邵荣的遭遇 , 堪称轻描淡写的关键一幕 。


朱元璋部下首将,地位远在徐达之上,为何却被历史有意遗漏

朱元璋部下首将 , 地位远在徐达之上 , 为何却被历史有意遗漏// //

谢谢人见人爱 , 花见花开的各位来看小编的文章 , 如果您觉得文章还看得过去的话 , 就请您动动手指点个赞 , 关注我一下!据说关注我和点赞的都发了大财 , 找到了美好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