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想就能事成?为何那些追击者就获胜了,原因其实是这样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心想就能事成?为何那些追击者就获胜了 , 原因其实是这样


心想就能事成?为何那些追击者就获胜了,原因其实是这样

心想就能事成?为何那些追击者就获胜了 , 原因其实是这样// //

经常看历史剧和古装剧的观众可能会注意到一个有意思的细节 , 那就是有些时候主角会追赶那些作奸犯科的小人 , 叫作“捉拿归案” , 有些时候就不去追击 , 任由对方逃跑 , 称之为“穷寇莫追” 。 当然两种说法都是有讲究的 , 前者想要斩草除根 , 不留后患;后者因为影响不大也怕有埋伏就放弃了追击 。 但这件事放到战争中就不同了 , 要是不追上去灭掉对方 , 将来很有可能就害死自己 。 所以历史上就有许多胜利的追击战 。 但追击敌人也是有讲究的 , 逃跑躲避肯定要比追的那一方更容易一些 , 那么为什么最后总是追击者获胜呢?


心想就能事成?为何那些追击者就获胜了,原因其实是这样

心想就能事成?为何那些追击者就获胜了 , 原因其实是这样// //

可能大家觉得很可笑 , 输的一方没了斗争的筹码 , 所以在最后就落不到好下场 。 开始想的时候这个说法还能站住脚 , 可是仔细再想 , 问题就来了 。 逃跑的一方有哪些特点?第一人少没兵力 , 第二物资少没后备 。 但这些条件反而有利 。 人少逃跑起来动静小 , 方便 , 没了物资后备在被追上来的时候就会破釜沉舟 , 不要命的斗个鱼死网破 。 说不定最后的分立一搏反而能因此活命的 。 要是把大家放到一个逃命的背景中 , 说不定就躲起来不被抓到呢!所以输的那方逃不走 , 赢得那方追的上都是有原因的 。 仔细看看历史上有名的战役 , 他们最后奉行的不是“穷寇莫追” , 而是“趁热打铁” 。


心想就能事成?为何那些追击者就获胜了,原因其实是这样

心想就能事成?为何那些追击者就获胜了 , 原因其实是这样// //

毛主席也曾经说过“宜将余勇追穷寇 , 不可沽名学霸王” 。 刘邦和项羽就是活生生追击而胜的例子 。 项羽三番五次放走沛公的事件大家再熟悉不过了 , 可是汉高祖德做法却截然不同 。 本来二人已经签订了“鸿沟和议” , 彼此各自撤退 , 可是中途汉军就掉头打了回来 。 在汉军强烈的攻势和许多诸侯的帮助下 , 垓下一战 , 项羽被打得只好逃跑 。 这个时候楚军就扮演起逃跑者 , 汉军成了追击者的角色 。 西楚霸王可不是徒有虚名的 , 面对追击的敌人下起手来丝毫不畏惧 。 他本来都要跑到乌江口 , 过了河就会平安无事的 。 然而这位霸王选择抹了脖子 , 结束了这场战斗 。 说起来也是汉军追击战的胜利 , 史书上也这么认为 。 但这场战役胜利的最大因素不是汉军人多 , 关键是汉军在气势上就占了上风 。


心想就能事成?为何那些追击者就获胜了,原因其实是这样

心想就能事成?为何那些追击者就获胜了 , 原因其实是这样// //

经历了“四面楚歌”的项羽 , 完全失去了精神上的支撑 , 一想起乌江对面的江东父老和身后气势如虹的汉军 , 被追击楚军就没了动力 , 而最后的项羽也只好选择结束自己的性命 。 所以追击战中能获胜的最大因素就是气势 , 只要造势够大 , 就给敌方造成严重的心理压力 , 追击者就有足够的动力获胜 , 而敌方战斗的意志只会越来越弱 。 如此一来 , 孰胜孰负显而易见 。 然而 , 气势是最重要的因素 , 却不是唯一的因素 。 能在心理上造成威胁还不行 , 必须在物质上有足够的力量抗衡 。 淝水之战就是个典型的案例 。 当时前秦世祖的苻坚意图攻取东晋 , 结果反而被晋军包围 。


心想就能事成?为何那些追击者就获胜了,原因其实是这样

心想就能事成?为何那些追击者就获胜了 , 原因其实是这样// //

这个时候队伍里有晋军大喊秦军必败、秦军已败的口号 , 结果整个队伍乱作一团 , 丝毫没有战斗的状态 。 这个时候世祖就乘机逃跑 , 成了一个典型的追击对象 。 最后的结果是众所周知的 , 逃跑的他被晋军追了个不停 , 身上中了箭还在跑 。 这个时候的他不是楚霸王 , 能有反抗的能力 , 苻坚完全是为了活命才跑的 。 按理说这样应该就能跑掉 , 被逼急了想方设法他也要活下来的 , 可是追他的这帮人也好不到哪里去 。 皇帝下了死命令 , 追不上的人就准备献上人头 。 所以最后决定胜败的就是双方的物力了 。 不用说 , 逃跑的那个没吃的没喝的 , 有的只有一匹马;追的那个好喝好吃的都有 , 而且不断的更换战马装备 , 最后自然而然追上了对方 , 取走对方的首级了 。 所以物力也是取胜的关键要素 。 这最后一个原因 , 还得从心理上看 。


心想就能事成?为何那些追击者就获胜了,原因其实是这样

心想就能事成?为何那些追击者就获胜了 , 原因其实是这样// //

气势是整体上给的 , 物力也不过是外在条件 , 万一双方势均力敌呢?清朝张格尔造反就是个例子 , 不过到了最后也还是落到一个逃跑的地步 。 可是他在这个过程中最大的不同就是和追击他的将军打上了 。 这下他输是一定的了 , 所以整个人根本就没信心作战 。 而追击他的大将自认为胜券在握 , 于是更加卖力挥枪 。 最后姓张的是在扛不住想自杀 , 结果还被拦了下来 。 可以说信心也是追击者能获胜的原因 。 纵观以上的案例和史上的其他战役 , 追击者能够获胜 , 总体上还是因为气势方面的优势 , 这些物力啊 , 信心啊 , 都是气势所延伸出来的战斗要素 。 有了底气就会有战斗的意志 , 借助这一方面 , 追击者肯定事半功倍 。 生活上也是这样 , 虽然我们可能打不了仗 , 但在做事的时候我们也要记得给自己造势才能事半功倍 。


心想就能事成?为何那些追击者就获胜了,原因其实是这样

心想就能事成?为何那些追击者就获胜了 , 原因其实是这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