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调料在古代广为食用且比酒更珍贵,但地位极低常被人讥讽

白居易《东院诗》云:“老去齿衰嫌橘醋 , 病来肺渴觉茶香 。 ”诗中的醋是酸的意思 。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释醋与酸同义 , 常常互代 。

这有些标题党的味道了 , 但醋跟盐一样 , 历史悠久 , 很值得一说 。

醋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应该是紧跟在酒的后面——酒一不小心就变成了醋 , 所以就有《韩非子》比喻朝政的“狗猛则酒酸”之说 。 而酒又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

有夏禹时的仪狄作酒说 , 有杜康造酒说 , 后者流传最广 , 大家都愿意认杜康为酒祖 , 这是因为曹孟德的诗“何以解忧 , 唯有杜康” , 这真是酒国千古第一广告 , 杜康的神像也就被两句诗塑了起来 。


这种调料在古代广为食用且比酒更珍贵,但地位极低常被人讥讽

这种调料在古代广为食用且比酒更珍贵 , 但地位极低常被人讥讽// //

图1 杜康 , 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酿酒始祖”

杜康究竟是何时之人?从考古和历史文献看 , 夏代洛阳已出现酒器 , 商代朝歌(今河南淇县)有“酒池肉林”的故事 , 周朝周公颁布了旨在树立良好酒风的《酒诰》 , 那么杜康不应该晚于夏商时代 。

顺理成章地杜康的儿子就发明了醋 , 子承父业嘛 。 传说杜康儿子黑塔跟着父亲酿酒 , 他觉得酒糟扔掉可惜了 , 就把它们泡在缸里封了 , 到了二十一天酉时打开缸一看 , 里面出现了一种酸香扑鼻的液体 , 他就以二十一加酉(醋)命名了这个液体 。

醋在《论语》、《楚词》、《吕氏春秋》、《说文》、《礼记》、《史记》、《汉书》中都有记载 , 能看出在汉代醋已畅销市场 , 广为食用 。 北魏(386—534)贾思勰《齐民要术》中有醋的详细制作方法 。

醋是微生物发酵粮食的产物 , 曲霉真菌先将粮食变成葡萄糖 , 酵母菌再将糖变成酒精 , 如果这时酒没封闭好 , 醋酸杆菌就将酒变酸——就成了醋 。


这种调料在古代广为食用且比酒更珍贵,但地位极低常被人讥讽

这种调料在古代广为食用且比酒更珍贵 , 但地位极低常被人讥讽// //

图2 白居易(772年-846年) , 字乐天 ,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醋其实是非常珍贵的 , 它跟盐一样重要 。 醋出现以前人们用青梅代替醋 , 就像西餐用柠檬汁一样 , 盐和梅是最重要的调味品 , 所以盐梅并称 , 《尚书》云:“若作和羹 , 尔惟盐梅 。 ”商代殷高宗命傅说为相时就拿盐和梅这两种东西比喻贤相的重要 。 于是就常常用盐梅来比喻宰辅大臣 。 白居易有赋云:“及帝贊位之二纪兮 , 命离与郑为盐梅 。 ”小说《李自成》中崇祯皇帝任命杨嗣昌为督师辅臣出京“剿贼”时 , 赠一首七绝诗 , 首句就是“盐梅今去作干城” 。 杨嗣昌的督师行辕门外挂两面杏黄大旗 , 一面是“盐梅上将” , 一面是“三军司命” 。

“梅”这个字如此高大上 , 但奇怪的是一变成“醋”就完全变味了 , 由天上云端掉进泥士中 。 说起调味品 , 我们对盐尊重 , 对糖喜爱 , 对辣迷恋 , 对酒崇拜 , 但对醋却全成了嘲弄和讥讽 , “醋”和“酸”全变成了贬义词 , 尤其用于攻击读书人 。


这种调料在古代广为食用且比酒更珍贵,但地位极低常被人讥讽

这种调料在古代广为食用且比酒更珍贵 , 但地位极低常被人讥讽// //

图3 古人制醋

“吃醋”是很可笑 , “酸死了”是读书人的特色 , “酸人假醋”是读书人的标配 。 《镜花缘》则将这种“醋”和“酸”演绎到了极点 , 《镜花缘》第二十三回讲林之洋他们来到“椒士国” , 这里处处梅林 , 酸气扑鼻 , 酒店里下酒的是青梅和虀菜 , 酒保问你是“酒要一壶乎?两壶乎?菜了一碟乎?两碟乎?”酒味极酸 , 以为错拿了醋 , 林之洋他们喊叫起来 , 旁边一个喝酒的老儒急忙制止 , 因为这里醋比酒贵 , 他说:

“今以酒醋论之 , 酒价贱之 , 醋价贵之 。 因何贱之?为甚贵之?在所分之 , 在其味之 。 酒味淡之 , 故尔贱之;醋味厚之 , 所以贵之 。 人皆买之 , 谁不知之 。 他今错之 , 必无心之 。 先生得之 , 乐何如之!第既然饮之 , 不该言之 。 不独言之 , 而谓误之 。 他若闻之 , 岂无语之?苟如语之 , 价必增之 。 先生增之 , 乃自讨之;你自增之 , 谁来管之 。 但你饮之 , 即我饮之;饮既类之 , 增应同之 。 向你讨之 , 必我讨之;你既增之 , 我安免之?苟亦增之 , 岂非累之?既要累之 , 你替与之 。 你不与之 , 他安肯之?既不肯之 , 必寻我之 。 我纵辩之 , 他岂听之?他不听之 , 势必闹之 。 倘闹急之 , 我惟跑之;跑之 , 跑之 , 看你怎么了之!”一口气五十四个“之”!

所以醋和酸就把读书人钉在耻辱柱上 , 连苏轼和陆游都急着要撇清跟醋和酸的关系——苏东坡《约公择饮是日大风》诗:“要当啖公八百里 , 豪气一洗儒士酸 。 ”陆放翁《客自凤州来》诗:“会须一洗儒酸态 , 猎罢南山夜不营 。 ”用得着吗 , 两位先生与醋和酸有半毛钱的关系吗?两位先生何人哉?两位大先生 , 从古到今 , 从中到外 , 无论放在哪里哪个时代哪个行当 , 都绝对是一等一的上上人物!


这种调料在古代广为食用且比酒更珍贵,但地位极低常被人讥讽

这种调料在古代广为食用且比酒更珍贵 , 但地位极低常被人讥讽// //

图4 清代小说《镜花缘》 古籍插画

除《镜花缘》外 , 其他古典书籍很少讲到醋 , 不像酒到处都是 。 《水浒传》那真的是酒池肉林 , 但居然也出现了一次醋 , 白胜的那担酒是劫取生辰纲的关键 , 在路上有人问他去哪里 , 他说:“有担醋 , 将去村里财主家卖 。 ”这担醋值十万贯金银珠宝 。

《儒林外史》两次讲到醋 。 第一次是两位老愤青娄三娄四公子在寻访“大贤”杨执中的途中 , 见到杨手书的一首诗 , 诗云:“不敢妄为些子事 , 只因曾读数行书 。 严霜烈日都经过 , 次第春风到草庐 。 ”两次公子看罢对杨更加崇拜 。 其实这是半首诗 , 清褚人获《坚瓠集》中记载:

《辍耕录》载元中书左丞吕仲实思诚未遇时 , 晨炊不继 , 将携布袍贸米于人 , 室人有难色 , 因作诗云:“典却青衫办早厨 , 老妻何必更踌躇 , 瓶中有醋堪烧菜 , 囊底无钱莫买鱼 。 不敢妄为些子事 , 只因曾读数行书 。 严霜烈日都经过 , 次第春风到草庐 。 ”后果登第 。

从中看出用醋烧菜是普遍现象 。


这种调料在古代广为食用且比酒更珍贵,但地位极低常被人讥讽

这种调料在古代广为食用且比酒更珍贵 , 但地位极低常被人讥讽// //

图5 《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

《儒林外史》第四十五回讲两位老寒儒余大余二先生被一本家请去吃酒 , 吃到后面 , “小厮捧上五碗面 , 主人请诸位用了醋 , 把这青菜炒肉夹了许多堆在面碗头上 , 众人举起箸来吃 。 ”

这种吃法在西北叫“干拌” 。

醋和盐一样是每日不可或缺的调料 。 《镜花缘》中那五十四个”之“并不全是笑料 , 它至少讲出了一个道理:醋比酒贵 , 醋应该比酒贵 , 因为它要比酒多一道工序 。 醋每个人都是要吃的 , 但不喝酒的人远远多于喝酒的人 。

盐的重要性我曾讲过 , 它维持着我们的血脉和生命 。 而醋似乎没这么了不起 , 一般认为它能增强食欲 , 促进消化 , 降低血压 , 降低血脂 , 软化血管等 。 似乎上升不到维持生命的高度 , 但无数的人都离不开醋 , 不仅在身体上也在精神上对醋都很依赖 , 这是为什么呢?也许它最关键的秘密我们尚未发现 。

日子可以作证!在漫长的岁月里它与我们是怎样的相依为命 , 相濡以沫 , 帮扶着我们把日子过下去 。 我们每天都离不开它 , 没有醋我们就用浆水代替 , 用西红柿代替 。 一位下过乡的同事说在河西走廊生产队夏收打场时 , 会煮一大锅面条犒劳大家 , 没有醋就煮些杏子进去 。 这是最独特的醋了 。


这种调料在古代广为食用且比酒更珍贵,但地位极低常被人讥讽

这种调料在古代广为食用且比酒更珍贵 , 但地位极低常被人讥讽// //

图6 醋

记得小时候只有城镇干部职工平时吃得起醋 , 农民等绝大多数人吃一种叫浆水的醋的代用品 。 “吃浆水的”“吃醋的”成了身份的标志 。 绿叶菜蔬发酵后生出浆水 , 浆水里的菜就是酸菜 , 这就是农民一年四季的醋和蔬菜 。 几缸浆水酸菜 , 那就是一年的日子 。

只有逢年过节农民才进城灌点醋“改改顿”——改善一下生活 。 所谓的“乡里人进城 , 油葫芦醋瓶 。 ”记得有一年大年三十 , 我看见无数的乡里人挤在供销社门市部里灌醋 , 黑绵袄黑绵裤 , 黑压压一片 。 他们腰背佝偻 , 动作迟缓 , 神情淳朴 。 黑色的陶罐 , 瓶塞是截短的苞谷棒子芯 。 那情景 , 充满了无法言说的温暖和苍凉 。 我那时年龄还小 , 但也被深深地感动了 。

这醋灌回家要放好 , 否则很快会被偷喝光 。 在乡下我见过小伙伴偷喝醋 , 喝罢长长地出口气说:“真香!”这是深得其味的说法 , 好醋的精髓是香而不是酸 , 跟酒一样是香而不是辣 。

话再说回来 , 我们如此离不开醋和酸 , 却为什么对它全是讥讽和嘲笑呢?我想这是不是就像以前乡下养孩子 , 给孩子起些“狗剩”“狗蛋”“丑丑”这样极丑的名字 , 使他们不被天地鬼神注意和妒忌 , 从而能平平安安 , 长久拥有 。 是耶非耶?

文:苟天晓

参考文献:《镜花缘》《儒林外史》《坚瓠集》《约公择饮是日大风》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 , 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