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在战国时期乏善可陈,为何於秦末却迸发惊天之力?
楚国是在春秋时期与晋国并称的两大霸主之一 。 齐国自齐桓公殁后 , 其霸业一蹶不振;秦国也自殽之战后 , 就再无“秦晋之好” , 转而支持楚国与晋国争霸 。 事实上 , 秦国沦为了楚国的跟班;齐国沦为晋国的跟班 。 而吴越争霸其实原本是晋楚争霸的一个部分 , 晋国为了从楚国的后方牵制楚国 , 便扶植了吴国 。 而楚国不堪吴国的骚扰 , 便在吴国的后方又扶植了越国 。 且吴越之地又偏於东南 , 不但难以用力於中原 , 其国势也在称霸后转瞬而下 。 论霸业之长久 , 唯有晋楚两国 。
楚国在战国时期乏善可陈 , 为何於秦末却迸发惊天之力?// //
而进入战国时期 , 晋国三分不必说 。 可是 , 偌大的楚国并无分裂 , 却为何面对秦人的咄咄攻势 , 只有挨揍的份 , 而全无反抗之力呢 , 其表现反不如赵国出彩?但到了秦末之际 , 楚地却迸发出惊天之力 , 陈胜、吴广 , 项羽、刘邦 , 萧何、韩信等抗秦之豪杰又皆为楚人 , 这又是为何呢?
其实 , 这要归结到楚国的政治制度 。 我们都知道“晋无公族” , 当初晋国“曲沃代晋” , 以小宗取代了大宗 。 晋献公怕“曲沃代晋”的故事再次重演 , 便尽灭了桓、庄之族(晋公室的旁支强族) , 驱逐了其他实力较为弱小的旁支 。 并规定除了世子外 , 其他诸公子成年后 , 必须出居到国外 。 也因此造成了“晋国无公族”的这一诸侯特例 , 更使得晋国国政渐渐旁落於“六卿之臣”之手 , 从而导致了最终的“三家分晋” 。
楚国在战国时期乏善可陈 , 为何於秦末却迸发惊天之力?// //
可是 , 楚国的情形却与晋国正相反 。 有个成语叫“楚才晋用” , 原出处於《左传》中“虽楚有才 , 晋实用之 , ”一句 。 元代政治家耶律楚材的字叫“晋卿” , 也是取的“楚才晋用”之意 。 我们看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历史 , 便於我们考证的 , 楚国最高级的两个官职“令尹”(国相)与“司马”(大将军) , 几乎清一色的是由出自於楚国的公族人员担任的 , 至于其他职位也就可想而知了 。
其实 , 楚才又何止只是为晋用?还为吴所用、还为越所用 , 还为秦所用 。 吴越争霸时期的双方核心智囊人物 , 吴国方面 , 不但伍子胥是来自於楚国 , 就连那个深受吴王夫差宠信的伯嚭也是来自於楚国的 。 而越国方面 , 辅助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破吴称霸的范蠡、文种等原也都是楚国人 。
楚国在战国时期乏善可陈 , 为何於秦末却迸发惊天之力?// //
所以 , 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吴起在楚国变法失败了?楚国就如同一家根深蒂固的家族企业 , 又岂是外人能够轻易变革的?而楚国的“用人制度”也自然是在“亲中选能” , 外人是很难进入楚国高层核心的 , 这种状态一直没有得到根本地改变 。 到楚汉之际 , 据陈平所言:“项王不能信人 , 其所任爱 , 非诸项即妻之昆弟 , 虽有奇士不能用 。 ” 其实 , 项羽在用人方面也不过是延续了楚国的政治传统 。
楚国在战国时期乏善可陈 , 为何於秦末却迸发惊天之力?// //
我认为 , 正由于楚国这个政治特点 , 也使得主张“出世”的道家流派产生於南方 。 而秦朝的统一 , 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楚地盘根错节的旧贵族势力 。 而使得楚地的平民阶层也获得了一线阳光 , 从而才迸发出了惊天之力 。
- 在黄埔军校默默无闻,抗战时快速晋升,三大战役他参加了两场
- 徐向前,在解放战争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后
- 东汉末代皇帝刘协:在汉朝气数尽时散放出微弱光辉
- 困难总能解决。但是自欺欺人,隐瞒实情,那就完蛋了| 写在历史边上
- 一问三不知一问三不管,却屡屡立功屡屡提前晋升,原因何在?听终南隐士怎么说
- 一支五万大军突然消失,2500多年后,在一处洞穴被发现
- 嘉峪关到底在哪?答案虽然很简单,但很多人却答不上来
- 雍正死后竟与年世兰合葬在一起,雍正的陵墓为何从未被盗?
- 许世友曾在陈赓手下担任团长,陈赓说:你真是食大如牛啊!
- 顾雍:站在高处也一尘不染的东吴名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