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铁马,天山雄师,他们号称“中国的哥萨克”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草原铁马 , 天山雄师 , 他们号称“中国的哥萨克”
1958年年底 , 陈老在连队开始了紧张的军事训练 。
穿上新军装 , 挎上自动枪 , 这是那个年代无数年轻人的梦想 。
新兵就能拿上自动枪 , 成为班里的自动枪手 , 却不是件容易的事 。
当时陈老所在的四连二排五班 , 配有四支冲锋枪 , 班长、副班长、两名自动枪手各配一支 , 再除去轻机枪正副射手 , 其余均配发53式步骑枪 , 习惯叫7.62骑枪 , 即仿苏联莫辛纳甘型栓动步枪 。 志愿军第四次战役后 , 陆续换装了苏制枪械 , 那时是苏联原装货 , 1954年后 , 第一代苏制轻武器已全面仿制成功并列装部队 , 相应型号的机、步、冲锋枪完成了国产化 。
苏联援助的冲锋枪有两种 , 著名的波波沙(PPSH-41) , 当时习惯叫转盘枪 , 仿制过来叫50式冲锋枪 , 在骑一师平叛时 , 师部警卫排仍有50式 。
一团的连队里都是折叠托的54式冲锋枪 , 仿苏联PPS-43式, 俗称铁把冲锋枪 , "我们都叫它小机枪" , 陈老对这支枪很怀念 。
这是一支名枪 。
54式冲锋枪的原型枪 , 诞生于二战中残酷的列宁格勒战役 , 是城内兵工厂在外援断绝的情况下加急赶造出来 , 供前线部队使用的一款自动枪械 , 经历过二战战场的实战检验 , 之后又经过了进一步改良 。 二战后期的苏军 , 无论是总攻柏林 , 以及进入我国东北进攻日本关东军 , 都有大量配备折叠托PPS43的历史照片 。
草原铁马 , 天山雄师 , 他们号称“中国的哥萨克”// //
1958年 , 当时提倡将军下连队 , 上方第一图正中手握54式冲锋枪、雄姿不减当年的老兵 , 是第一个下连队的济南军区司令员杨得志上将 。 将军1991年曾为骑兵第一师部队题词:草原铁马 , 天山雄师 。 骑兵第一师三支主要前身部队之一的冀鲁豫骑兵团 , 曾经是军区主力团之一 , 有“中国的哥萨克”之称 , 杨得志抗战时担任过冀鲁豫军区司令员 。
最经常看到的 , 还有雷锋那张著名的持枪照 , 可以说 , 54式冲锋枪是解放军一个重要历史阶段的象征 。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对外作战和剿匪平叛中 , 这支枪同样也经历了大规模的实战检验 , 朝鲜战场上 , 火力一向匮乏的我军得到了大量苏制冲锋枪的加强 , 更加有力地发挥了作战效能 , 阵地战不用说 , 在反美军“坦克劈入战”时 , 铁把冲锋枪与苏制反坦克手雷、爆破筒是志愿军反坦克小组的标准配备 , 给敌人的随伴步兵和跳车逃逸的坦克乘员以猛烈的杀伤 。 有资料记载 , 68军奇袭白虎团时 , 化装成南朝鲜伪军的杨育才小分队除了美制卡宾枪、冲锋枪 , 还有铁把冲锋枪 , 志愿军侦察兵动作果断、火力猛烈 , 战后韩国的战史仍说中国军队偷袭进来的是一个营 。
1962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时 , 部队已经开始换装56式班用枪械 , 但换装有个过程 , 解放军的军事素质和战斗作风全面优于印军 , 是取胜重要的原因 , 至于武器 , 有的部队换了新枪 , 有的还没换 , 照样打的阿三溃不成军 , 并打出了经典战例:为人熟知的55师战斗英雄庞国兴 , 带着三个不同建制的战士 , 打进印军纵深 , 连续摧毁对方的火炮阵地 。 身为优秀射手的班长庞国兴 , 战斗中视不同距离 , 交替使用冲锋枪和步枪 , 多次准确打掉印军观测、指挥人员 , 被网上军迷誉为“战神” 。 不过 , 庞班长那张手持56式的三人照是战后拍的 , 因为当年参战的多位55师老兵回忆里都提到 , 部队换装是在战后 。 当时55师担负对西山口-邦迪拉印军阵地的正面攻击 , 战斗时庞国兴用的就是铁把冲锋枪 , 战士的步枪是762骑枪 。
54式冲锋枪什么时候撤装的不大清楚 , 至少到1964年全军大比武时 , 还在用 , 当时北京、济南两大军区军事表演 , 层层选拔出来的射手们已全面使用56式枪械 , 连参加射击表演的女民兵都用的是56半自动 , 而视频里表演攀墙的侦察兵 , 身后仍背着外型俊美的54式冲锋枪 。 此后 , 六七十年代的民兵 , 更是大量配备此枪 。
刘交旺老人回忆 , 54式冲锋枪折叠后外面披上雨衣 , 非常便于携行 , 战斗中动作可靠、火力猛烈 。 阿木去乎一战 , 刘指导员指挥一个排 , 主要靠冲锋枪和轻机枪 , 在山上一次次打退叛匪的进攻 , 当时正副班长、通信员和战斗骨干都是冲锋枪 , 山地下马徒步战 , 近距离面对蜂拥而上的叛匪 , 骑枪的射速太慢 , 所以控马兵一般都是配骑枪的新兵 , 上阵地战斗的是老兵和战斗骨干 。 当时骑一师一个连队里 , 一名兽医是干部 , 配手枪 , 掌工一名、卫生员一名 , 不配枪 , 连部文书、军械员都配冲锋枪 。
当新兵就用上了自动枪 , 陈老靠的是认真加努力 。
草原铁马 , 天山雄师 , 他们号称“中国的哥萨克”// //
从卫生队要求出院来到四连后 , 因陈老的腿还肿着 , 连里照顾新兵 , 让陈老在营房给大家烧水 , 不参加训练 , 陈老坐不住了 , 找班长要求参加训练 。
“我跟班长说 , 班长你让我参加训练吧 , 我的腿也快好了 , 只是有点一瘸一拐的 , 可以跟着练 , 我在家里的时候是共青团员、生产积极分子 , 入伍后是新兵班长 , 打仗了什么都不会怎么行啊班长 , 让我去遛马也行 。 ”
骑兵的日常勤务称马事勤务或军马勤务 , 遛马是其中重要一项 , 来到骑兵连队 , 一切对陈老都是新鲜的 , 当然除了烧水 。
要强、上进的新兵 , 带兵的没有不喜欢的 , 班长同意 。
”那天 , 河滩上下了一层薄雪 , 我开始跟着我们班参加训练 。 “
训练结束后 , 班长提问当天学习的科目、要领 , 结果当时没人回答 , 眼看班长就要发脾气 , 陈老举手大声报告班长:
”今天讲的是步测法 , 目测法 , 调眼法 。 “ 并逐条说出了要领 。
班长非常高兴 , ”班长跟大家说 , 我因病没有参加前面的训练 , 第一次参加训练就能掌握要领 , 回答准确 , 对我进行了表扬 , 当场把一支冲锋枪发给我使用 , 作为奖励 。 ”
这支54式冲锋枪 , 陪伴着陈老从列兵直到骑兵进疆后担任侦察排长为止 。
“其实我也没想到会受到奖励 , 班长讲的时候 , 当时我怕记不住 , 就用兜里的半截铅笔 , 把要点都记在手背上了 。 ”
”这件事很快连里都知道了 , 经常被用来做政治动员和新兵教育的例子 , 大家对我都刮目相看 。 “
陈老的班长叫姜生杰 , 陕北人 , 是个经验丰富的老兵 , 对手下的战士非常爱护 , 在以后的战场上 , 救过陈老的命 。
基础训练完成后 , 打了一次实弹射击 , 当年兰州军区的《平叛英雄传》里专门记载 , 陈老当时的射击成绩是优秀 。
陈老说 , 54式冲锋枪射击有两个关键 , 一个是瞄准 , 一个是控制点射:“瞄准要按照要领反复练 , 班长反复给我们讲解要领 , 纠正动作 , 米发排长也来指导 , 我认真领会 , 很快就掌握了 。 ”
“点射是打好冲锋枪的基本要求 , 关键在扳机的掌握 , 掌握不好一梭子就出去了 , 全打飞 , 必须控制在两三发之内 , 命中率最好 。 ”
“参战前实弹射击只有一次 , 我用冲锋枪打了三个点射 , 获得了优秀 。 ”
陈老是个非常要强的人 。
说完了自动枪 , 再说新军装 。
骑兵一般是配发马靴的 , 但甘青南作战由于地形和气候原因 , 虽然乘马行军 , 却不能穿马靴 , 因战斗多发生在高海拔山地及森林、河谷地带 , 必须适应下马徒步战 , 骑兵穿的都是胶底军鞋 , 和步兵一样 。
“我入伍戴的就是解放帽 , 没有戴过船形帽 。 ”
陈老说的是解放军五十年代末军服的一次变动 。
55式军服在解放军实行军衔制的同时配发全军 , 军官是大檐帽 , 士兵是船型帽 , 但是我们看58年以后西藏平叛的解放军历史照片 , 官兵都是解放帽 , 这是解放军总部听取了基层官兵的呼声后 , 58 年决定一律配发解放帽 , 军官大檐帽和肩章只在平时佩戴 。 船形帽与东方人头型适不适合不说 , 从情感上讲 , 国民党军和在中国大城市里耀武扬威的美军 , 都戴过这种帽子 , 别说解放军 , 那时的老百姓看了都不舒服 , 当时总部曾经专门向全军征求意见 , 基层和地方反映都很大 , 随即取消了船形帽 。
还有一个原因 , 康区平叛中 , 带大檐帽的指挥员 , 常常成为叛匪射击的明显目标 , 造成很大伤亡 , 在实战中暴露出了问题(见军科院徐焰教授文章) 。
“我刚到部队时 , 还有人戴着船形帽” , 陈老说 。
这是我军军服发展史上一段历史细节 , 陈老入伍时 , 正好是55式军装换军帽的时候 。 前面发过很多骑一师老人们当年的旧照 , 55式的骑兵军官服 , 大檐帽、武装带 , 马裤马靴 , 穿上是非常威武的 , 作战时换上解放帽是实战的需要 。
这张骑兵第一师58年平叛的照片 , 也能看出这个细节 , 骑马带队的干部已经换上了解放帽 , 后边背骑枪的战士还戴着船型帽 。
草原铁马 , 天山雄师 , 他们号称“中国的哥萨克”// //
骑兵第一师平叛以前的老照片很珍稀了 。 照片里有历史 , 有细节 。
陈老说 , 在训练的同时 , 战马和骑兵刀也配发下来了 , 骑兵刀是日本的32式军刀 , 陈老清楚记得刀把上还刻着日文 , 可能是日本军官的名字 。 但马上训练科目还没有完成 , 射击一练习刚结束 , 连队就停止了训练 , 要出发去打仗了 。
1959年三月 , 达赖集团全面叛乱 , 青南地区的残余叛匪再次裹挟部众作乱 , 骑兵师也再次进入青南班玛、久治地区平叛 。
“我们连当时随师前指 , 从夏河坐车出发 , 先到四川的阿坝 , 然后进入青海久治 , 马匹都在后方 , 到了久治停下 , 和师工兵连一起修路 , 久治县到班玛县的路 。 ”
“修了大概半个月路 , 走到班玛以后 , 我们的马才过来 。 ”
骑兵徒步行军非常艰苦 , 陈老细数 , 除了冲锋枪和三个弹匣及四颗手榴弹 , 还有背包、雨衣、水壶、挎包、小铁锹 , 干粮袋 , 一双胶鞋...当时战士们常说”是兵不是兵 , 随身五十斤“ 。 在高海拔山地行军 , 他这个自小吃苦的人都经常感到体力不支 , 野外宿营时 , 三个人一组 , 用雨衣搭一顶简易帐篷 , 把背包里的油布铺在地上防潮 , 再打开被褥睡下 , 当地气候多变 , 天气阴晴不定 , 经常冻得整夜睡不着 。
“有马在当然好了 , 装备都能驮马背上 , 放马褡子里 , 下马战斗 , 把马交给控马兵 , 只带水壶和枪、手榴弹 , 弹药包 , 轻装就冲上去了 。 ”
“ 那个路不好修 , 我们就是拿小十字镐和小铁锹一点一点连挖带铲 , 拼命在那干 , 遇到开路需要用炸药 , 我们排长米发在兰州学过工兵 , 懂爆破 , 就过来给我们讲注意事项 , 指挥点炸药 。 把石头崩开 。 “
陈老说的这条路 , 是为平叛部队运送给养修的急造便道 , 当时那里基本没有公路 , 解放军进来后 , 才开始修路架桥 , 从夏河到阿坝乘车这一段路线 , 是从黄河大拐弯外侧绕过去 , 经阿坝进入久治 , 与骑一师58年平叛在黄河弯曲部过黄河进久治走的不是一条路线 。
”那时就是吃炒面啊 , 我们干粮袋里都是炒面 , 挎包里有小碗 , 倒点水 , 搅一搅就吃了 。 “
说到伙食 , 陈老也说到一样好吃的东西 , 还是藏民的青稞炒面 。
有一次 , 他们到牧区的藏民家 , 都是比较接近政府和解放军的群众 , 陈老说 , 不知底细的也不能去 , 他们班进入的那家帐篷 , 女主人非常热情 , 忙着收拾牛粪生火做饭 , 青稞面端上来了 , 陈老因第一次见 , 不习惯民族风俗 , 没有动 , 班长姜生杰一看 , 冲着陈老吼了起来 。
”班长冲我骂 , 赶快吃 , 你还不吃哩 , 过几天给养运不来 , 想吃都没有 , 不吃饿死你 。 “
副班长李九尧(音)也笑嘻嘻地劝:吃吧 , 好吃着呢 。
”藏民那个青稞面比我们的炒面好吃 , 拿酥油拌的 , 有佐料 , 开始光看着 , 不知道呀 。 “
59年藏区叛乱后 , 也有很多不跟着叛匪走的群众 , 这是政治争取和发动群众的重要基础 , 陈老的亲历是真实的见证 。
陈老对老班长姜生杰的印象很深:”班长有时候脾气大, 实际人特别好 , 对战士非常关心爱护 , “
有一次宿营 , 大家烧开热水烫脚 , 陈老对一个战士说 , 你这样烫脚不对 , 要把水撩过膝盖 , 不然没用 。 正好被班长听到了 , 问陈老 , 你咋知道的 , 陈老说 , 烫脚不过膝 , 等于没有洗 , 是朱老总说的 。
”我一个新兵哪能懂这些 , 是从我们师的小报上看的 。 “ 陈老笑呵呵地说 。
”班长就让全班都按这个办法来 , 还往上报 , 表扬我做事认真 , 爱学习 。 “
三月底 , 连队奉命向班玛集结 , 行军经过之处高山险峻 , 河流纵横 , 峡谷森林遍布 , 地形非常复杂 , 当时果洛州派来一个骑兵排给四连带路 , 在穿越一条大峡谷的时候 , 发现左侧山林里有人马晃动的迹象 , 随即 , 哒哒哒哒哒 。 。 。 轻机枪一阵连续射 , 担任前卫的果洛骑兵排已经与叛匪交上了火 。
队列传过来的口令 , 仿佛音犹在耳 , 陈老至今不忘:打开枪刺 , 子弹上膛 , 跑步前进!
本文作者:徐渡泸 , 公众号“这才是战争”加盟作者 , 未经作者本人及微信公众号“这才是战争”允许 , 不得转载 , 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 。
公众号作者简介:王正兴 , 原解放军某野战部队军官 , 曾在步兵分队、司令部、后勤部等单位任职 , 致力于战史学和战术学研究 , 对军队战术及非战争行动有个人独到的理解 。 其著作《这才是战争》于2014年5月、6月 , 凤凰卫视“开卷八分钟”栏目分两期推荐 。 他的公众号名亦为“这才是战争” , 欢迎关注 。
- 印象草原羊绒小背心为何能够火爆半个时尚圈
- 苏尔坦·萨亦德汗,一个漂泊不定的草原首领,叶尔羌汗国的创建者
- 那片草原,那些记忆,那种传承,那个大奖!
- 橡树 | 由草原到中原—说匈奴、东胡到蒙古帝国少为人知的那些事
- 强大的唐朝不需要长城来防守 大唐铁甲骑兵早已彻底统治草原
- 藏族连长尼都塔生:草原骑兵 红心向党
- 来朝三次 死仨皇帝 草原王者妥妥的丧门星
- 他是来自草原的王者,一生60多场大战,唯此一败
- 红军走过这片草原(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
- 红军走过这片草原(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