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武则天 慈禧所诠释的母爱缘何能流芳百世?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解读:武则天 慈禧所诠释的母爱缘何能流芳百世?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实际掌过权的女皇帝 , 而慈禧虽为大清太后 , 实际掌控大清近半个世纪 , 对于这两位女人的功过是非 , 争论一直在继续 , 但具体到感情 , 她们是父母的女儿、兄妹的姊姊、丈夫的妻子、子女的母亲 , 人世间基于血缘的亲情她们都曾经历过、拥有过 。
俗话说的女儿是父母的小棉袄 , 或许是因为女孩对待父母的用心比男孩更加细腻 , 武则天与慈禧 , 她们都曾一度成为雄视天下的女人 , 但对待父母的那份孝心与华夏所有孝敬父母的女人一样 , 足以令后世之人敬仰 , 鉴于篇幅所限 , 武则天与慈禧具体如何孝敬父母在此不一一列举 , 巧合的是 , 两个女人都曾写过与父母有关的诗 。
今天我们将两人写的诗放在一起共同品评欣赏 , 藉此感悟她们对父母敬爱以及对离世父母的追思之情!
解读:武则天 慈禧所诠释的母爱缘何能流芳百世?// //
武则天的名句:风枝不可静 , 泣血竟何追
武则天的母亲杨氏出身关陇地区的望族 , 系隋朝宰相杨达之女 。 她是在武士彟的原配相里氏去世后 , 由李渊作主、桂阳公主撮合 , 以近40岁的年龄嫁到武家 。 武则天是杨氏所生三个女儿中的老二 。 则天立为皇后 , 追赠杨氏为太原王妃、魏王妃 , 杨氏活到92岁 。
我们非常熟悉的名句“树欲静而风不止 , 子欲养而亲不待 。 ”出自《韩诗外传》卷九 , 武则天用此意写出过著名诗句:“风枝不可静 , 泣血竟何追 。 ”表达了感伤父母亡故而不及孝养的思想感情 。
683年的正月 , 武则天陪同高宗李治游幸少林寺时 , 看见其母旧营之所还没有完工 , 倍感凄凉 , 便写下了《从驾幸少林寺》一诗 。 诗序记述 , “睹先妃(其母亲)营建之所 , 倍切茕衿 , 逾凄远慕 , 聊题即事 , 用述悲怀” 。
“风枝不可静 , 泣血竟何为”是整首诗的末句 , 睹物思人 , 瞬间唤醒武则天对母亲的追思之情 。 以武则天的情商与才华 , 以及对父母尤其是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 让她能够更深切地理会“树欲静而风不止 , 子欲养而亲不待 。 ”所表达的感情意境 , 我们有理由相信 , 此时此刻内心极度伤感的武则天是怀着“泣血”之情写下这首诗 , 是真切的感情流露 , 而非武则天的附庸风雅 。
解读:武则天 慈禧所诠释的母爱缘何能流芳百世?// //
慈禧的名句:殚竭心力终为子 , 可怜天下父母心
掌权后的慈禧 , 对待家人的态度 , 不同于汉高祖刘邦的妻子吕雉极力培植娘家人的实力、也不同于武则天对已故父母的不断追封 , 相对于以上两位女人 , 慈禧对父母的孝心与感情 , 在我们常人来看更加接地气!
慈禧的后人叶赫那拉·根正在《我所知道的慈禧太后》中讲过一件小事 , 颇能体现这个政治强人柔软的一面 。 光绪二年(1876年) , 慈禧母亲过七十大寿 , 按照常理 , 慈禧应该是必到的 。
但那天正赶上有国外使节到宫里拜会 , 实在是离不开 , 于是慈禧就筹备了一些过寿的礼品 , 并亲笔写了一幅书法 , 裱好后送去了 。
慈禧写了一个大“寿”字 , 还在“寿”字的下方 , 用满、汉双语写了四句诗 。
诗的内容是:
世间爹妈情最真 , 泪血融入儿女身 。
殚竭心力终为子 , 可怜天下父母心 。
一句“可怜天下父母心” , 触动了无数人深藏心底的感受 , 所以跨越了一百多年的时空 , 我们仍然觉得它所表达的意蕴恰如其分 , 仍然能够接受它 。
这一年的慈禧四十一岁 , 自己也养育过孩子 , 对为人父母之含辛茹苦应该感同身受 。 她在用诗句向老母亲表达敬意的同时 , 可能也传递着自己作为一个母亲——一个失去儿子的母亲的心酸 。
解读:武则天 慈禧所诠释的母爱缘何能流芳百世?// //
以现代人的眼光 , 武则天、慈禧是历史的必然将她们推向女强人的舞台 , 但立足舞台中的她们为父母付出的那份孝心一如世俗中子子女女 , 曾经的她们或许凭借手中的权势尽到常人无可企及的物质给予 , 但这种给予是发乎本心、发乎孝心、发乎羊羔跪乳的天性!
树欲静而风不止 , 子欲养而亲不待
解读:武则天 慈禧所诠释的母爱缘何能流芳百世?// //
- 国花牡丹,慈禧太后与牡丹之间不得不说的故事
- 慈禧吃一顿年夜饭,要花多少钱?
- 武则天谋权篡位, 李家子孙个个像鹌鹑, 只有他敢挥剑指向武则天
- 揭秘慈禧险些被咸丰帝诛杀之谜
- 慈禧身边传奇御前女官:用英文演清宫戏
- 《兰亭序》是酒酣之时神来之笔,真迹去向成谜,被武则天带进乾陵?
- 晚清大案:梁铁君受康有为指使刺杀慈禧,被袁世凯秘密处死
- 那英是慈禧后人?满清灭亡后贵族们都改了姓,或许你身边就有
- 慈禧御用书画枪手缪嘉蕙,到底有多牛?
- 李明:何日见薛郎——唐驸马都尉薛绍墓考古发现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