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序》是酒酣之时神来之笔,真迹去向成谜,被武则天带进乾陵?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兰亭序》是酒酣之时神来之笔 , 真迹去向成谜 , 被武则天带进乾陵?

《兰亭序》是东晋时期书法家王羲之在酒酣状态下出现的神来之笔 , 是他最得意的书法作品 , 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 农历三月初三 , 王羲之和当时东晋的名士谢安诸人 , 相聚在浙江绍兴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兰亭 , 一起做修禊的事 。 不曾想到的是 , 就是这样一次不经意的水边聚会嬉戏 , “一觞一咏”之间竟诞生了一篇在中国书法、文学和哲学史上产生深远意义的名篇――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


《兰亭序》是酒酣之时神来之笔,真迹去向成谜,被武则天带进乾陵?

《兰亭序》是酒酣之时神来之笔 , 真迹去向成谜 , 被武则天带进乾陵?// //

这天 , 参加聚会的26人一共赋诗41首 , 并编成了一本诗集 。 王羲之于酒酣之际乘兴用鼠须笔在蚕茧纸上为诗集写了这篇《兰亭集序》 , 记下了诗宴盛况和观感 。 全文28行 , 324字 , 通篇遒媚飘逸 , 字字精妙 , 有如神助 。 像其中的20个“之”字 , 竟无一雷同 , 成为书法史上的一绝 。 翌日 , 王羲之酒醒后意犹未尽 , 伏案挥毫在纸上将序文重书一遍 , 却自感不如原文精妙 。 他有些不相信 , 一连重书几遍 , 仍然不得原文的精华 。 这时他才明白 , 这篇序文已经是自己一生中的顶峰之作 。


《兰亭序》是酒酣之时神来之笔,真迹去向成谜,被武则天带进乾陵?

《兰亭序》是酒酣之时神来之笔 , 真迹去向成谜 , 被武则天带进乾陵?// //

王羲之7岁拜师于女书法家卫夫人和叔父五广 , 勤学苦练 , 后又遍学李斯、钟繇、蔡邕、张昶等书法家 , 并博采众长 , 自辟蹊径 , 自成一体 。 风格平和自然 , 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 有“书圣”之称 。 其书法作品很丰富 , 但传世墨迹 , 却寥若晨星 , 真迹无一留存 。 据说 , 王羲之将此《兰亭序》视为传家宝 , 并代代相传 , 一直到王家的七世孙智永手中 。 可是 , 智永不知何故出家为僧 , 身后自然没有子嗣 , 就将祖传真本传给了弟子――辩才和尚 。


《兰亭序》是酒酣之时神来之笔,真迹去向成谜,被武则天带进乾陵?

《兰亭序》是酒酣之时神来之笔 , 真迹去向成谜 , 被武则天带进乾陵?// //

这时 , 时间到了唐朝初年 。 唐太宗李世民特别崇尚王羲之书法 , 搜集、寻求王羲之书法珍宝 , 经常临习 , 他亲自为《晋书》撰《王羲之传》 。 他对《兰亭序》这一真迹更是仰慕 , 曾经多次重金悬赏索求 , 无果 。 后来终于查出:《兰亭序》真迹在会稽一个名叫辩才的和尚手中 。 一人欢喜一人忧——李世民得到梦寐以求的东西高兴得不得了 。 辨才和尚因受此事的刺激积忧成疾 , 一年后便撒手人寰了 。

唐太宗求得《兰亭序》后 , 曾命弘文馆拓书名手冯承素等人各拓数本 , 赏赐给皇太子及诸位王子和近臣 。 此外 , 还有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等名手临本传世 。 李世民对李治说:“我死后 , 你只要把《兰亭序》用玉匣放进墓室我的身边 , 就是你尽孝了 。 ”李治照办 , 李世民死后随葬昭陵 。


《兰亭序》是酒酣之时神来之笔,真迹去向成谜,被武则天带进乾陵?

《兰亭序》是酒酣之时神来之笔 , 真迹去向成谜 , 被武则天带进乾陵?// //

到了五代 , 耀州节度使(官职相当于现在的陕西省军区司令员吧?)温韬 , 利用职务之便将昭陵挖掘一空 , 发现钟繇和王羲之的一些书法真迹 , 让这些墨宝流传于世 , 但并没有提到《兰亭序》 , 致使成为无头公案 。 据《新五代史-温韬传》:“韬从埏道下 , 见宫室制度 , 宏丽不异人间 , 中为正寝 , 东西厢列石床 , 床上石函中为铁匣 , 悉藏前世图书 , 钟王笔迹 , 纸墨如新 , 韬悉取之 , 遂传人间 。 ”


《兰亭序》是酒酣之时神来之笔,真迹去向成谜,被武则天带进乾陵?

《兰亭序》是酒酣之时神来之笔 , 真迹去向成谜 , 被武则天带进乾陵?// //

现在一般认为 , 现传世的《兰亭序》已非王羲之真迹 。 那么 , 《兰亭序》的真迹藏匿于何处呢?有人说 , 《兰亭序》还在昭陵 , 可能藏在更为隐秘之处 , 温韬盗墓形迹匆匆 , 并未发现真迹;有人说 , 《兰亭序》在乾陵 , 唐高宗和武则天酷爱字画 , 更何况 , 民间早有《兰亭序》陪葬乾陵一说 。 乾陵尚未被盗 , 有朝一日乾陵开启 , 是否能找到真迹呢?


《兰亭序》是酒酣之时神来之笔,真迹去向成谜,被武则天带进乾陵?

《兰亭序》是酒酣之时神来之笔 , 真迹去向成谜 , 被武则天带进乾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