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欢带州镇兵去山东就食时,还打着讨伐高乾的旗号?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高欢带州镇兵去山东就食时 , 还打着讨伐高乾的旗号?

欢迎来到百家号洞庭一夜无穷雁 , 小编了解到 , 从北魏普泰元年(531年)至东魏武定五年(547年) , 即从高欢率“州镇兵”出山东到其病死 。 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战事频仍 , 汉人士族主要是武装豪强(前述第二类)投靠高氏集团 , 鲜、汉矛盾不很明显 。


高欢带州镇兵去山东就食时,还打着讨伐高乾的旗号?

高欢带州镇兵去山东就食时 , 还打着讨伐高乾的旗号?// //

根据《通典》卷三 , 食货典引《关东风俗传》:“献武(即高欢 , 死后谥献武 , 高湛时改谥神武 。 —引者)初在冀郡 , 大族猬起应之 。 ”《北史·高乾传》:“属齐神武出山东 , 扬声以讨乾为辞 , 众情惶惧 。 乾谓之曰:‘高晋州雄才盖世 , 不居人下 。 且尔朱弑主肆虐 , 正是英雄效节之时 。 今者之来 , 必有深计 。 勿忧 , 吾将诸君见之 。 ’乃间行 , 与封隆之子子绘 , 俱迎于滏阳 。 因说神武曰:‘尔朱氏酷逆 , 痛结人神 。 凡厥生灵 , 莫不思奋 。 明公威德素著 , 天下倾心 。 若兵以忠立 , 则倔强之徒 , 不足为明公敌矣 。 鄙州虽小 , 户口不减十万 , 谷秸之税 , 足济军资 。 愿公熟详其计 。 ’神武大笑曰:‘吾事谐矣遂与乾同帐而寝 , 呼乾为叔父 。 乾旦日受命而去 。 ”


高欢带州镇兵去山东就食时,还打着讨伐高乾的旗号?

高欢带州镇兵去山东就食时 , 还打着讨伐高乾的旗号?// //

《北史·李元忠传》:“会齐神武东出 , 元忠便乘露车载素筝浊酒以奉迎 。 ……元忠进从横之策 , 深见嘉纳 。 又谓神武曰:…若向冀州 , 高乾邕兄弟必为明公主人殷州便以赐委 。 冀、殷合 , 沧、瀛、幽、定自然弥从 。 …”豪强地主主动投靠高欢 , 是想利用他和尔朱氏之间的矛盾 , 以求保障自己的利益 。 在这种情况下 , 高欢也感到“战斗不减鲜卑”的豪强武装可以利用 。 况且 , 将来也需要这些人替他在山东维持地方 , “征收贡赋” 。 因而 , 野心勃勃的高欢与豪强地主结成了军事同盟 。 反汉文化的鲜卑人能同豪强地主结成同盟 , 还有一个重大历史背景 , 就是当时尔朱氏的残暴统治又引起了激烈的社会矛盾 , 尤其是契胡与鲜卑的矛盾 。


高欢带州镇兵去山东就食时,还打着讨伐高乾的旗号?

高欢带州镇兵去山东就食时 , 还打着讨伐高乾的旗号?// //

所以 , 在以高欢为首的鲜、汉军事同盟结成后 , 他能够对“州镇兵”宣布:“今以吾为主 , 当与前异 , 不得欺汉儿 , 不得犯军令 , 生死任吾则可 , 不尔不能为取笑天下 。 ”于是 , “众皆顿颡 , 死生唯命” 。 这个军事同盟在高欢时代由于战争不断 , 基本上维持下来了 , 这些豪强地主也确北毒驾上随本但是 , 军事同盟的建立并不意味着高欢要实行汉化 。 高欢依托渤海高氏 , 有人认为他是“以怀朔镇卒起为帝王 , 耻祖先之微贱 , 恐见嗤于士流” 。 我看未必如此 。 高欢带州镇兵去山东就食时 , 还打着讨伐高乾的旗号 , 显然最初也没有想到依托渤海高氏 。 后来高乾等人主动投靠 , 他可能才想到可以借此联系山东豪族 , 利用他们的武装力量来夺取政权 , 维持地方 。


高欢带州镇兵去山东就食时,还打着讨伐高乾的旗号?

高欢带州镇兵去山东就食时 , 还打着讨伐高乾的旗号?// //

这种关系的作用在他拉拢高昂时表现得最为明显 , 《北史·高昂传》:“神武至信都 , (高乾等)开门奉迎 。 昂时在外略地 , 闻之 , 以乾为妇人 , 遗以布裙 。 神武使世子澄以子孙礼见之 , 昂乃与俱来 。 ”前引《通鉴》胡注:“高氏生长于鲜卑 , 自命为鲜卑 , 未尝以为讳 , 鲜卑遂自谓贵种 , 率谓华人为汉儿 , 率侮诟之 。 ”看来 , 高欢并没有借改姓氏来推行汉化、树立门阀的意思 , 这从崔卢郑王等高门清望在当时并未受到重用的情况中也可以得到证明 。 人们常引高欢对杜弼所说的“我若急作法网 , 不相饶借 , 恐督将尽投黑獭 , 士子悉奔萧衍 , 则人物流散 , 何以为国”等话来说明他对士族豪强的宽容 , 其实这并不全面 。


高欢带州镇兵去山东就食时,还打着讨伐高乾的旗号?

高欢带州镇兵去山东就食时 , 还打着讨伐高乾的旗号?// //

且不说这段话并不专指汉人而言 , 据史载:东魏初 , 是时法网宽弛 , 百姓多离旧居 , 缺于徭赋 。 神武乃命孙腾、高隆之分括无籍之户 , 得六十余万 。 能荫无籍之户的当然是那些士族豪强 , 可见当“让旧生产方式维持下去”同“满足于征收贡赋”发生矛盾的时候 , 高欢是绝不宽容的 。 高欢说“不得欺汉儿”也只是为了一时的需要缓和一下矛盾 。 这类话见于史书记载的也就一次 , 这就很说明问题 。 由于他的“北镇本位政策”是建立在民族对立基础上的 , 从根本上说只会带来和加剧民族矛盾而不是有利于这个矛盾的解决 。


高欢带州镇兵去山东就食时,还打着讨伐高乾的旗号?

高欢带州镇兵去山东就食时 , 还打着讨伐高乾的旗号?// //

《北史高昂传》:“(刘)贵与昂坐 , 外白河役夫多溺死 。 贵曰:‘头钱价汉 , 随之死 。 ’昂怒 , 拔刀斫贵 。 贵走出还营 , 昂便鸣鼓会兵攻之 。 侯景与冀州刺史万俟受洛解之乃止 。 时鲜卑共轻中华朝士 , 唯惮昂 。 ”对于这样尖锐的矛盾 , 高欢的态度如何呢?正史中溢美之词较多 , 但我们仍然可以从中窥见一些端倪 。 《北齐书》卷二十一 , 高乾、封隆之传:“史臣曰:高、封二公…但以非颍川元从 , 异丰沛故人 , 腹心之寄 , 有所未允露其启疏 , 假手天诛(指高欢假手孝武帝杀高乾事 , 见《北齐书·神武纪》 。 —引者) , 枉滥之极 , 莫过于此 。 ”


高欢带州镇兵去山东就食时,还打着讨伐高乾的旗号?

高欢带州镇兵去山东就食时 , 还打着讨伐高乾的旗号?// //

所谓“非我族类 , 其心必异” , 斯高欢之谓乎!我用万斯同《东魏将相大臣年表》(《二十五史补编》第四册)粗略地统计了一下 , 这一时期担任将相大臣高级职位的共有五十人 , 其中汉人只有十一人 , 仅占22%;鲜卑人却多达三十九人 , 占78% , 差不多为一比四 。 有意思的是 , 这个比例竟同整个东魏北齐的比例几乎完全一样 。


高欢带州镇兵去山东就食时,还打着讨伐高乾的旗号?

高欢带州镇兵去山东就食时 , 还打着讨伐高乾的旗号?// //

在汉人当中 , 又主要是用那些武装豪强 , 这些人死了或出任 , 军国大事就几乎全操在鲜卑人手中 。 高欢临死的前一年(546年)共有将相大臣十五人 , 而汉人只有高季式(是年夏四月病死)和崔暹两人 。 高欢遗嘱的顾命大臣九人则是清一色的鲜卑人(包括鲜卑化的少数族人) 。 好了 , 今天的文章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 , 看了文章之后 , 有什么想法或者其他的观点 , 可以给小编留言哦 。

以上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 侵权立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