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讨伐高句丽的几个细节,尽显王者之风,最后1个还颇有喜感

唐朝时期 , 高句丽日渐强大 , 疆域辽阔士马精强 , 称雄一方 。 它倚仗雄厚的国力 , 野心勃勃开始四处扩张 , 纵兵出击周围邻国新罗 , 并且与唐朝的北方敌国薛延陀等合纵连横 , 对唐朝构成威胁 。 唐太宗李世民对高句丽深为不满 , 于贞观十七年派遣使者告诫高句丽 , 让其息兵止戈 , 否则“明年发兵击尔国矣!”然而高句丽却置若罔闻 。


李世民讨伐高句丽的几个细节,尽显王者之风,最后1个还颇有喜感

李世民讨伐高句丽的几个细节 , 尽显王者之风 , 最后1个还颇有喜感// //

贞观十八年 , 唐太宗李世民决定御驾亲征高句丽 。 李世民时年四十多岁 , 春秋鼎盛年富力强 , 既是一个精通用兵之道的将帅之才 , 又是一个深谙治国安民之道的太平天子 , 性格成熟经验老道 , 对于即将到来的这场跨国远征 , 他信心满满 , 踏上征途 。 虽然这次出征高句丽之战 , 最终因多方面原因未能达成目标 , 但其间的几个细节 , 却尽显他的王者之风 。


李世民讨伐高句丽的几个细节,尽显王者之风,最后1个还颇有喜感

李世民讨伐高句丽的几个细节 , 尽显王者之风 , 最后1个还颇有喜感// //

李世民对于这场大战做出了充分细致的准备 。 唐朝大军即将远征高句丽 , 导致西北边防空虚 , 北方薛延陀国有意乘机入侵 , 派出使者以进贡为名前来打探 , 李世民洞悉其奸 , 对薛延陀使者说:“语尔可汗:今我父子东征高丽 , 汝能为寇 , 宜亟来!”告诉你们可汗 , 我马上出征高句丽 , 他想趁机入侵 , 尽管放马过来!一番话霸气十足 , 结果直到东征结束 , 薛延陀没敢出动一兵一卒 。


李世民讨伐高句丽的几个细节,尽显王者之风,最后1个还颇有喜感

李世民讨伐高句丽的几个细节 , 尽显王者之风 , 最后1个还颇有喜感// //

《资治通鉴》记载 , 当年隋炀帝东征高句丽 , 每次都发倾国之兵 , 动辄上百万人 , 李世民却只带了十万出头 , 还分成水陆两道进兵 , 刑部尚书张亮带四万三千人乘船走海路 , 他本人带六万人从陆路进发 。 所用总兵力仅仅相当于隋炀帝当年的十分之一 , 可见其胆略和自信 。


李世民讨伐高句丽的几个细节,尽显王者之风,最后1个还颇有喜感

李世民讨伐高句丽的几个细节 , 尽显王者之风 , 最后1个还颇有喜感// //

行军与征战途中 , 李世民对于普通士卒的生死安危都极为关切 , 甘愿与天子之尊与之同甘共苦 。 听说士卒有人生病 , 必定亲临探视 , “付州县疗之” , 让他们留在当地治疗休养 , 绝不像隋炀帝那样不管士兵死活 。 每次战斗之后 , 他都下令“标识战死者尸 , 俟军还与之俱归” , 在埋葬战死将士的地方做好标记 , 退军时再一起带回 , 让他们魂归故里 。

攻打辽东城之战 , 唐军士兵们背运土石填平敌方战壕 , 李世民“分其尤重者 , 于马上持之” , 看见谁背的土石太重 , 他抢过来驼到自己马上 , 与大家一起运土 , 士兵们深受感动 , “争负土致城下” 。 退兵途中遭遇暴风雪 , 士兵们寒冷不已 , 李世民下令在大道两边点起绵延十几里的火堆 , “上自系薪于马鞘以助役” , 他和士兵们一起捡拾柴禾 , 种种作为让“士卒莫不悦” , “将士闻之 , 莫不感动” , 成为唐军的强大战斗力的重要来源之一 。 李世民身为皇帝能抛开封建时代森严的等级制度 , 与士兵生死与共 , 无论从驭下之道的角度 , 还是人文关怀的角度 , 都做到了尽善尽美 , 也证实了他深通王者之道 。


李世民讨伐高句丽的几个细节,尽显王者之风,最后1个还颇有喜感

李世民讨伐高句丽的几个细节 , 尽显王者之风 , 最后1个还颇有喜感// //

李世民该软的时候软 , 该强硬时比铁还硬 。 部队刚刚渡过辽河 , 他立即下令把浮桥拆毁 , 以示破釜沉舟、不胜不归之意 。 在李世民指挥下 , 唐军势如破竹 , 接连攻克辽东、白岩、盖牟城等要地 , 驻跸山一战击溃高句丽十余万主力 , 高句丽大将高惠真、高延寿等人纷纷归降 , 李世民对他们说出一番豪气干云的话:“东夷少年 , 跳梁海曲 , 至于摧坚决胜 , 故当不及老人 , 自今复敢与天子战乎?”高延寿等人“伏地不能对” 。

李世民悬兵深入 , 千里远征 , 身处四面强敌环绕的险境 , 却丝毫没有任何戒惧心态 , 唐军驻扎之处 , “但明斥候 , 不为堑垒” , 除了派出必要的侦察兵 , 营盘周围既不挖战壕也不舍壁垒 , 摆明了一副“就怕你不来的”模样 。 唐军“军士单行野宿 , 如中国焉” 。 士兵们外出砍柴找粮食 , 一个人就敢大模大样任意活动 , 胜似闲庭闲步 , 完全和在唐朝境内一个样 。 即使高句丽城池近在咫尺 , “虽逼其城 , 高丽终不敢出为寇抄” , 一次也不敢来偷营劫寨 。 李世民胆略之过人 , 唐朝兵威之强盛 , 千年之后都令人感慨不已 。


李世民讨伐高句丽的几个细节,尽显王者之风,最后1个还颇有喜感

李世民讨伐高句丽的几个细节 , 尽显王者之风 , 最后1个还颇有喜感// //

但是在安市城之战中 , 唐军碰到了硬钉子 。 “安市城险而兵精 , 其城主材勇” , 久攻不下 , 唐军顿兵于坚城之下 , 粮草也即将耗尽 。 李世民显示出他职业将领的优秀素质 , “利则速进 , 不利速退” , 加之辽东的严寒冬季即将到来 , 他明智选择了退兵 。 临走前 , 他还干了一件颇具骑士风度的事 , “上嘉其固守 , 赐缣百匹” , 把一百匹绢布放在城下 , 作为对顽强作战的安市城守军的敬意 。 唐军撤退 , 沿途所经高句丽城池“皆屏迹不出” 。

安市城之战中 , 还有个很有喜感的细节 。 唐军抓到一个高句丽细作 , 名叫高竹离 , 押到李世民面前 。 这个细作抱定必死之心 , 摆出一副大义凛然的面孔 , 等着唐朝人对他来一番严刑拷打 , 强迫他如实坦白“谁派你来的?探听到多少军情?”等一堆严肃问题 , 谁知李世民对这些压根毫无兴趣 。 李世民看了看他 , 命人松开绑绳 , 问了一个莫名其妙的问题:“何瘦之甚?”你咋就长得这么瘦呢?


李世民讨伐高句丽的几个细节,尽显王者之风,最后1个还颇有喜感

李世民讨伐高句丽的几个细节 , 尽显王者之风 , 最后1个还颇有喜感// //

高竹离做梦也想不到唐朝皇帝对他的胖瘦产生兴趣 , 一时不明所以 , 老老实实回答说:“窍道间行 , 不食数日矣 。 ”细作不敢走大路 , 天天钻山林小径 , 已经饿了好几天了 。 李世民叹息一声 , 命人给他上饭 , 让他先吃饱 , 又对他说:“你既是细作 , 赶紧回去复命吧 。 给你们国君带个话 , 想打探军情 , 直接派人来找我就行了 , 何必让你们这些细作如此辛苦?”说的高竹离哭笑不得 , 不知如何回答 , 磕头谢恩刚要离去 , 李世民马上把他叫住 , 原来他看见高竹离“徒跣” , 光着脚板连鞋都没有 , “上赐履而遣之” , 又赏给他一双鞋 。 相比高句丽方面如临大敌的紧张心态 , 李世民却显得极为放松 , 时不时还幽上一默 , 背后尽显大气自信的王者之风 , 令人叹为观止 , 无愧于千古一帝之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