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亡前两年,明、清曾有机会建立“澶渊之盟”,生生被崇祯浪费!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明亡前两年 , 明、清曾有机会建立“澶渊之盟” , 生生被崇祯浪费!

"不和亲、不割地、不赔款"固然是有气节 , 但气节不能当饭吃 , 救国并非一种路径 , 有时候天子守国门的效果 , 往往不如到大后方打持久战 , 难道这些道理崇祯帝不明白?

不 , 他当然明白 。

他手下的大臣们也很明白 , 但这不妨碍他们阻挠这件事 , 考虑到崇祯性格善变 , 他们必须保持政治正确 , 爱国的表白一直是无比正确 。

北方的强敌 , 从努尔哈赤到皇太极其实心里也明白 , 所以他们在筹备和谈时也贴心的给崇祯留出了善意的余地 。

不和亲就不和亲 , 我们和蒙古的亲 。

不割地就不割地 , 但我们辛苦抢到的地面可不是从你身上割的 。 你们总要认可现状 。

不赔款倒是不赔款 , 但你大明朝总是要意思意思 , 咱们签个协议 , 以年度团购的名义 , 每年我们给你们提供一千斤野山参、一千张上好貂皮 , 你们只需要象征性的花费一百万两白银、一万两黄金就可以 。

从此后 , 你们两国以兄弟相称 , 开放互市 , 互惠互利 , 共同发展 , 永保和平 , 如何?

这份合约的精神跟北宋时期的“澶渊之盟”非常接近 , 当年的“澶渊之盟”带给了宋辽之间百年和平 , 皇太极大概也很满足于这种形式 。

大明王朝年财政收入在崇祯时期下滑严重 , 只有四五百万两 , 清朝的竹杠相当于其四分之一 , 但假如崇祯把握住和平窗口 , 恢复到明朝比较好的财政时期 , 有个两三千万两年收入 , 那么这点交易 , 实在无损于大明财政健康 , 更不用说 , 每年花费在北方的国防事业上的费用比这些要多得多 。


明亡前两年,明、清曾有机会建立“澶渊之盟”,生生被崇祯浪费!

明亡前两年 , 明、清曾有机会建立“澶渊之盟” , 生生被崇祯浪费!// //

从后金到清朝 , 从努尔哈赤到皇太极 , 为什么这样没有进取心?

实在是前面有很多不好的先例 , 蒙古人入主中原 , 不过百年 , 仓皇北窜 , 国运再也不振;几百年前的大金算是亲戚 , 下场更是悲戚 , 被堵在中原联手做掉 。

“胡无百年运”是他们心中的一个魔咒 , 别看“七大恨”喊得山响 , 其实并没有实质政治诉求 , 利用明朝衰微 , 多占点便宜才是主要目的 , 皇太极自己也说:“皇考(努尔哈赤)本无必成帝业之心” , 打到哪儿算哪儿 , 本来我们就是光脚的 , 穿上布鞋还是草鞋、进展到什么程度都不吃亏 。

后金(清)主动求和这事儿可不止一回 , 无论是在辽东还是宣大 , 后金(清)都跟地方官员合议过 , 一直到崇祯十五年(1642年)的松锦大会战胜利结束 , 明军惨败 , 主帅洪承畴被俘 , 皇太极仍然不屈不挠的传来了谈判意图 。


明亡前两年,明、清曾有机会建立“澶渊之盟”,生生被崇祯浪费!

明亡前两年 , 明、清曾有机会建立“澶渊之盟” , 生生被崇祯浪费!// //

我们以战促和 , 就此打住吧 , 说实话我们也打够了 , 杀敌五万自损一万 , 关键是我们人少啊 , 这样耗下去我们也受不了 。

明朝接到了这个友好讯号 , 崇祯秘密授权兵部尚书陈新甲与清朝和谈 , 陈新甲派出了马绍愉前去谈判 , 这个规格并不太高的代表团却获得了皇太极的热烈欢迎 , 谈判过程也比较顺利 , 曙光马上重现 , 历史即将改写 。

关键时刻 , 马绍愉从边关发回来的一件密函被陈新甲不小心放在了案桌上 , 他家的书童错看成了《塘报》 , 按照惯例转给了各省驻京办传抄 , 谈判条款因此泄密 , 爱国大臣们义愤填膺 , 把陈新甲当成了秦桧一样的卖国贼 , 纷纷上书弹劾 。

崇祯骑虎难下 , 绝不肯把自己的幕后主使身份暴露 , 将错就错 , 斩杀了陈新甲 。 群臣一见除掉了首恶 , 无不拍手称快 , 北方的马绍愉再也没有等来授权签约的通知 。


明亡前两年,明、清曾有机会建立“澶渊之盟”,生生被崇祯浪费!

明亡前两年 , 明、清曾有机会建立“澶渊之盟” , 生生被崇祯浪费!// //

假如真的签订这份合约 , 解决掉后顾之忧 , 吴三桂的关宁铁骑早日回防京师 , 京师命运未必可知 。

?一年半后 , 北京城破 , 崇祯自缢 , 爱国者们先是掏钱 , 后又倒戈 , 大顺军退出后 , 清军进入 , 继续倒戈 , 从容地爱着新成立的国家 。

景山上的怨魂仍在不停地发布着罪己诏 , 但它也知道 , 世间从无后悔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