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为什么以流放黑龙江最为残酷?宁古塔成了流放者最大的噩梦

撰文/赵立波

穿过莽莽黑龙江的雪原 , 每当看到大雪纷飞 , 就让人想起数百年前来自中原的流放者 , 他们以各种“重罪” , 来到这荒无人烟 , 边塞苦寒之地 , 身心受着比死亡还要漫长煎熬的痛苦 。 在清代 , 流放“宁古塔”是比杀头只好一点的处理 , 而这个牡丹江的“宁古塔”却并没有“塔” , 只是满语“六个”的意思 , 如今这里的一些地方被称为“雪乡” , 吸引着各地人的观光旅游 。 有谁想到 , 踩着厚厚的白雪 , 历史的遗迹竟然如此凄凉悲怆 。 “这些人来自全国各地的流人 , 或家破人亡 , 或单车出塞 , 或背井离乡 , 全家远戍 , 带着身体上的鞭痕 , 心灵上的创伤 , 万里迢迢地来到这举目无亲 , 榛莽荒僻的荒凉塞外 , 像任人宰割的羔羊一样 , 作为奴隶与犯人 , 被强制地在这白山黑水的大片土地上拼手抵足 , 世代辛苦地耕耘着 。 ”《东北流人史》


清代为什么以流放黑龙江最为残酷?宁古塔成了流放者最大的噩梦

清代为什么以流放黑龙江最为残酷?宁古塔成了流放者最大的噩梦// //

清代文字狱的主要流放地

顺治初年 , 出身明代官宦之家的僧函可 , 带有反清的名族气节 , 其弟等人均参加了反清斗争 。 因撰编私史《再变纪》 , 记述南明弘光政权抗清 , 在返程途中被清兵截获 , 与其徒四人遣戍盛京 , 成为了清朝第一个因文字狱而遣戍东北的流放文人 。 康熙二年(1663) , 庄廷鑨在其购得朱国桢的《明史》基础上 , 补写崇祯朝及南明史事 , 并沿用南明著帝年号 , 为人所告密其书中有“大逆”之言 。 由于案发时庄氏已死 , 遭开棺戮尸 , 其弟庄廷钺受牵被诛 。 此案涉及人数众多 , “名士伏法者二百二十人 , 庄、朱皆富人 , 卷端罗列诸名士 , 盖欲借以自重 。 ”《郎潜纪闻》


清代为什么以流放黑龙江最为残酷?宁古塔成了流放者最大的噩梦

清代为什么以流放黑龙江最为残酷?宁古塔成了流放者最大的噩梦// //

清初和南明形势图

这在二百人中多半是被其盛名所累之人 , 并非实际参与编纂者 。 因此案遭诛者七十余人 , 流徙东北者达百余人 。 至此凡是涉及“文字狱”以及此后的科场舞弊案的均发落黑龙江宁古塔 , 今牡丹江宁安附近 , 自此黑龙江成了文人心目中的最大噩梦 。 黑龙江省宁安县和齐齐哈尔市(清代被称之为宁古塔和卜魁城) , 在漫长的数百年间成了“全国官员和文士心底最不吉利的符咒” , “因为它与狞厉的政治迫害和惨烈的人生遭遇连在一起” 。 这些不小心沾上了“文字狱”、科场案的“名士”文人一夜之间成了犯人被“流放宁古塔” , 史学家称之为“东北流” 。 离开黑龙江是所有流放者的心愿 , 为此通过各种关系 。 东北这块“原始文化积淀贫微” , “最近的几百年 , 清王朝为‘龙兴之地’的尊贵而实行封禁”的土地 , 和“不出圣人 , 棍子扫一圈 , 扫倒的全是武夫”的东北人 , 何以快速地进入到一个开化的状态?“至少有一部分 , 来自流放者心底的那份高贵 。 ”《东北流人史》


清代为什么以流放黑龙江最为残酷?宁古塔成了流放者最大的噩梦

清代为什么以流放黑龙江最为残酷?宁古塔成了流放者最大的噩梦// //

顾贞观词作

康熙时期的诗人丁介曾对此形容说:“南国佳人多塞北 , 中原名士半辽阳 。 这种悲情到了康熙顾贞观把自己的旧有吴兆骞从黑龙江救出来发挥到了极致 。 为了挽救朋友 , 顾贞观几乎是倾家荡产最后才将门路搭到太傅明珠儿子纳兰容若这里 。 当纳兰容若都觉得此事难办时 , 顾贞观将他与吴兆骞的《金缕曲》给他看 , 纳兰容若被这种真正的友情所感动 , 两首词主要句子是这样的:“季子平安否?便归来 , 平生万事 , 那堪回首 。 ”、“我亦飘零久 , 十年来 , 深恩负尽 , 死生诗友 。 ”纳兰容若读完就声泪俱下 , 对顾贞观说:“给我十年时间吧 , 我当作自己的事来办 , 今后你完全不应再叮嘱我了 。 ”顾贞观一听急了:“十年?他还有几年好活?五年为期好吗?纳兰容若擦着眼泪点了点头 。 《余秋雨流放者土地》


清代为什么以流放黑龙江最为残酷?宁古塔成了流放者最大的噩梦

清代为什么以流放黑龙江最为残酷?宁古塔成了流放者最大的噩梦// //

纳兰容若影视形象

雍正时期 , 处理文字狱案的策略有了一定转变 。 从最初的直接打压 , 到皇帝亲自陈词规劝 , 以宽惩兼备的方式缓和矛盾 , 惩戒人心 。 这其中最典型的案件即是由曾静、张熙策反而引发的吕留良案 。 吕留良生于明代官宦之家 , 顺治年间考中秀才 。 而后与黄宗羲等浙东名士 , 品评时文受其影响 , 拒绝地方官员推荐 , 曾一度选择出仕 , 剃发为僧归隐山林 。 此案历时五年 , 雍正十年十二月(1732)结案 , “吕留良、吕葆中(长子)俱著戮尸枭示 , 吕毅中(九子)著改斩立决 , 其孙辈······著从宽免死 , 发遣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 。 ”子孙 12 户 , 111 口流徙东北 。 而与曾静、张熙来往密切的吕留良之徒严鸿逵等人其家眷亦被发遣宁古塔 , 给披甲人为奴 。 就在吕氏一族子孙门生治罪遭诛、遭贬的同时 。 曾静却被释放回籍 , 直至乾隆朝才下令处死 。 《东华录》 。 雍正十年十二月(1732) , 原居于浙江嘉兴的吕氏一族 , 因受曾静、张熙谋逆案牵连获罪 , 吕留良之孙辈户、111 人皆被发遣宁古塔为奴 。 以“奴之犯”的身份来到戍所的吕氏子孙 , 同其他流放文人一样 , 在承受着巨大的心理落差的同时 , 遭受着极端气候的折磨 。


清代为什么以流放黑龙江最为残酷?宁古塔成了流放者最大的噩梦

清代为什么以流放黑龙江最为残酷?宁古塔成了流放者最大的噩梦// //

吕留良画像

宁古塔“雪深丈余 , 其寒令人不能受” , 其族人常常“栖身于大路之旁 , 寒威透体” 。 在极端严寒气候下 , 这些流人们于厄运中的坦然、觉悟、执着、友善、自守、侠义—— — 那份“苦难中的高贵” , 在这片蛮荒苦寒荒凉原始的土地上“点燃文明的火种” , 创造了“流人文化”—— — “豪爽、好客、重友情、讲义气 , 一个有味道的精神世界” 。 流放文人 , 多是来自江南世家 。 初到东北的他们无论是对恶劣的自然环境还是艰苦的生活条件 , 都有着极大的不适应 。 首先东北边塞的严寒 , 与这些流人文人原有生活环境的气候形成了巨大反差 。 流放文人的聚集地宁古塔地区 , 更是“自春初至三月终 , 日夜大风 , 如雷鸣电激 , 尘埃蔽天 , 咫尺皆迷 。 ”四季皆若冬 , “八月雪 , 其常也” , 流放文人来到此地 , 往往白天赤脚踏冰 , 夜晚单衣无眠 。 (清)《吴振臣.宁古塔纪略》


清代为什么以流放黑龙江最为残酷?宁古塔成了流放者最大的噩梦

清代为什么以流放黑龙江最为残酷?宁古塔成了流放者最大的噩梦// //

残酷的流放

卜魁(齐齐哈尔)戍所的生活条件比宁古塔更加恶劣 , 有的流放者常常“躬自灸炕 , 坐荆棘风雪中” 。 本是江南的读书仕宦家族 , 却也只能在黑龙江“扫马通薪 , ” , 过着极其艰苦的生活 。 如今的黑龙江严寒之时最低气温可达零下38摄氏度 , 在清代时期 , 比这个更低似乎更有可能 。


清代为什么以流放黑龙江最为残酷?宁古塔成了流放者最大的噩梦

清代为什么以流放黑龙江最为残酷?宁古塔成了流放者最大的噩梦// //

严寒下的黑龙江

而发配黑龙江在流放者的心里是最可怖的 , 相对于发配新疆不知要严重多少倍 。 嘉庆时期的主考官刘凤诰因参与科场舞弊 , 被人告发 , 嘉庆拟将其发配新疆进行改造 。 军机大臣建议说:“新疆这地方这几年开发不错 , 葡萄也很好吃 , 美女如云 , 不利于刘凤诰改造 。 建议流放黑龙江 , 那儿冰天雪地 , 野兽出没 , 冬季漫长 , 贼冷贼冷的 , 艰苦环境有利于思想改造 , 于是刘凤诰被发配黑龙江 。 ”《道光帝与鸦片战争》

当清朝灭亡后 , 对于禁止前往“龙兴之地”的东北禁令也随之失效 , “闯关东”之际 , 由于关内大饥荒导致大量山东、河北等地居民涌入黑龙江 , 给北大荒持续注入巨大人口开发活力 , 将“北大荒”变成“北大仓” , 而清代流放者的土地也变成了解决温饱的寒地黑土 。


清代为什么以流放黑龙江最为残酷?宁古塔成了流放者最大的噩梦

清代为什么以流放黑龙江最为残酷?宁古塔成了流放者最大的噩梦// //

闯关东塑像

百年后的今天 , 黑龙江人口急剧减少与文化和极寒天气有着重大关系 , 当年来到这里的人为了吃饱饭的基本生存 , 而现在吃饱穿暖早已不是问题“仓廪足而知荣辱”《管子》 , 东北的青年人一旦外出求学或是其他 , 便不再愿意选择回来 , 这种“自觉”的南迁 , 或多或少印证了黑龙江极寒天气带来的诸多不便 , 也解释了为何流放“罪犯”时 , 要把黑龙江当作最残酷惩处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