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日本律令太政官制为什么会有“中国官名”

作者:小松信盛

古时候的日本 , 虽然有着自己的一套官职制度 , 但是因为受中国影响颇深 , 因而许多官职都会有一个“唐名” , 今天 , 我们就来带大家了解了解 , 日本的“律令太政官”制度 。

按日本的《养老令》所规定的国家基本制度为二官八省制 , 二官为神祗官与太政官 , 八省为太政官之下属 , 神祗官主管宗教事务 , 而本文主要介绍主管俗世事务的太政官 。 太政官采取四等官制 , 四等官分别为长官 , 次官 , 判官和主典 。


古代日本律令太政官制为什么会有“中国官名”

古代日本律令太政官制为什么会有“中国官名”// //

长官:太政大臣、左大臣、右大臣、内大臣

次官:大纳言、中纳言、参议

判官:少纳言局的少纳言、左右弁官局的弁官

主典:少纳言局下属的外记局中的外记官及左右大史 , 少史

需要注意的是 , 作为太政官长官的太政大臣实为虚职 , 不参与朝议(阵定) , 朝议的实际领导者为作为公卿首席的左大臣 。 当长官的大臣均不在时 , 则次官大纳言可以主持朝议 , 但次官中的中纳言不可主持朝议 。

太政官的下属有三个部门 , 左弁官局 , 右弁官局和少纳言局 。

左弁官局下设有八省中的四个:中务省、式部省、治部省、民部省

右弁官局下设有:兵部省、刑部省、大藏省、宫内省

左弁官掌吉事 , 右弁官掌凶事 , 左右弁官分别下文(办公下发命令) 。 其中 , 吉事并不一定指吉祥之事 , 一般事务也由左弁官局下文 。 此事在《平安遗文》中可见一斑 , 左弁官局下发的文书远远多于右弁官局的下文 , 但不一定是吉事 , 而右弁官下发的文书内容则一定是凶事 。


古代日本律令太政官制为什么会有“中国官名”

古代日本律令太政官制为什么会有“中国官名”// //

需要注意的一点 , 在《令集解》中有这样的解释 , “弁官管省者 , 因事管隶 , 不常监临” 。 这说明了左右弁官局与八省的关系为“因事管隶”而非“常为监临” 。 那么何为“因事管隶” , 何为“常为监临”呢?《令集解》中也作出了回答“太政官虽管国郡 , 文案若无关涉 , 不得常为监临”“其省者 , 于寮司常为监临” 。 文中用太政官与国郡的关系和八省下属寮司的关系 , 解释了何为“因事管隶” , 何为“常为监临” 。 因事管隶可理解为非直属的 , 但有相关文书的前提下 , 可以管理的关系 。 而常为监临则是直属的上下级关系 。

除了左右弁官局外 , 太政官下还有个重要的少纳言局 , 及少纳言局下属的外记局 。 少纳言定员三人 , 职责是“奏宣小事”等 , 在《公式令》中有为少纳言使用的“便奏式”存在 。 那么“宣奏小事”中的小事是什么呢 , 在《令集解》中作出了回答 , “公式令所谓请进铃印及赐衣服 , 如此少事之类是也 。 ” 即进献驿铃及内印 , 和下赐衣服布匹等事为小事 。

而少纳言局下设立的外记局中吏僚 , 有大外记二人和少外记二人 。 在《养老令》中对于外记官职能的规定是“掌勘诏奏” , 即对诏书进行勘误 , 以及造奏文 。 需要注意的是 , 外记官仅仅对诏书进行勘误 , 而写诏书的是内记官 , 在《令集解 公式令》中有:“诏敕谁造 。 答 , 内记造”这样的记录 。 外记官对诏书进行勘误的流程是 , 中务少辅将诏书交到外记官手中后 , 外记官对诏书进行勘误 , 并在诏书上书写“太政大臣位臣” , “左大臣位臣” , “右大臣位臣”及“大纳言位臣”的内容 。 而后将诏书的案文重新向天皇奏上 , 这一过程称为“覆奏” 。


古代日本律令太政官制为什么会有“中国官名”

古代日本律令太政官制为什么会有“中国官名”// //

在我们学习日本史的过程中 , 经常出现“权大纳言” , “平相国”这样的情况 , 前者为权官 , 而后者是使用了太政大臣的唐名“相国” 。

权官是指超出定员的任命 , 例如 , 根据令制 , 大纳言定员四人 , 若已有四名大纳言 , 再任命的大纳言即为权大纳言 。 要注意的是 , 二官八省的长官 , 如大臣 , 八省卿 , 神祗伯等没有设权官 。 权官有时作为被流放官员的官职 , 如著名的菅原道真左迁后的官职即为太宰权帅 。 有时被流放官员也会被任命为诸国的权守 , 和被左迁后的太宰权帅相同 , 这种权守是没有实际权力的 。 根据权官的职务不同 , 称呼的方法也有不同 。 例如对于八省官员 , 称呼的方法为兵部权大辅 , 治部权少辅等 , 对于纳言 , 在官名前直接加权字即可 。 如权大纳言 , 权中纳言 , 权少纳言 。 对于六卫府的官员来讲 , 则应用左近卫权中将 , 左兵卫权佐 , 左卫门权佐等来称呼 。 对于国司 , 则应使用权守 , 权介来称呼 , 如尾张权守 , 上总权介等 。

另外值得一说的就是日本令制官的“唐名” , 即令制官中职能与中国官职职能相同时 , 采用中国官名称呼 , 是一种雅称 。 藤原仲麻吕曾将日本的官职名都改为唐名 , 但在藤原仲麻吕失势后官职名又被复原为日本官名 。 官职的唐名是不能够随便使用的 , 例如在正式的文书中 , 便不可以使用唐名 , 但是在日记、书信中则可以使用唐名作为雅称 。 而日本的令制官中 , 一个官职可能对应着许多个唐名 , 下面就简单列举几个常见官职的唐名:

太政大臣:司空、相国、太师、大相国

左大臣:左丞相、左相国、左相府、左仆射

右大臣:右丞相、右相国、右相府、右仆射

内大臣:内丞相、内相府、内府

大臣:盐梅、黄阁、块门、三槐、象岳、丞相、相府、仆射

大纳言:亚块、亚相、黄门、黄门监

中纳言:黄门、黄门侍郎

参议:谏议大夫、宰相、相公、八座、

除了这些 , 散官也有相应的唐名 , 如正四位下的文官称通议大夫 , 武官称壮武大将军 。


古代日本律令太政官制为什么会有“中国官名”

古代日本律令太政官制为什么会有“中国官名”// //

另外 , 有许多公卿的日记也使用唐名命名 , 比如《吏部王记》是式部卿重明亲王的日记 , 式部卿唐名即是吏部尚书;《山槐记》是内大臣中山忠亲的日记 , 大臣的唐名为槐门;《长秋记》是皇后宫权大夫源师时的日记 , 皇后宫权大夫的唐名是长秋监 。

接下来说说日本的八省 , 在八省中 , 每一省均由职、寮、司等八省下属官司组成 。 与太政官相同 , 八省及下属职寮司均使用四等官制 , 八省的长官为八省卿 , 次官为大辅和少辅 , 判官为大丞和少丞 , 主典为大录和少录;职的长官为大夫 , 次官为亮 , 判官为大进和少进 , 主典为大属和少属;寮的长官为头 , 次官为助 , 判官为允 , 主典为大属和少属;司的长官为正 , 无次官 , 判官为佑 , 主典为令史 。

八省包括中务省、式部省、治部省、民部省、兵部省、刑部省、大藏省和宫内省 。 从《养老令 考课令》中能够看出八省的职责:“侍从覆奏 , 施行不停 。 为中务之最 。 銓衡人物 , 擢尽才能为式部之最 。 僧尼合道 , 谱第不扰 。 为治部之最 。 户口不滥 , 仓库有实 。 为民部之最 。 銓衡武官 , 调充戎事 。 为兵部之最 。 决断不滞 , 与夺合理 。 为刑部之最 。 谨于修置 , 明于出纳 。 为大藏之最 。 堪供食产 , 催治诸部 。 为宫内之最 。 ”即中务省的职责与诏书和施行政令有关 。 选拔考核官员是式部省的职责 。 管理宗教事务和户籍(姓名关系)是治部省的任务 。 民部省则管理百姓户口 , 收取租税 。 兵部省负责考察武官 , 管理兵器 。 对于重大事件进行判决 , 执行刑罚是刑部省的责任 。 大藏省则是要管理府库 , 出纳要明确 。 宫内省则是要供奉食物和物产 , 管理为宫廷服务的各个部门 。


古代日本律令太政官制为什么会有“中国官名”

古代日本律令太政官制为什么会有“中国官名”// //

八省中最为重要的便是中务省 , 在此介绍一下 。 中务省唐名中书省、紫微省 , 下属一职 , 六寮 , 三司 。 中务省的主要掌管与天皇、后宫有关的事务、造诏敕、监修国史、受纳上表、叙位、诸国户籍、租调帐、宣旨、劳问等事务 。 因中务省地位较高 , 其长官多由亲王担任 。 中务省内除了有四等官外 , 还设有造诏敕的内记官、监察出纳的监物、管理内印、驿铃、传符的主铃、管理出纳典镒的典镒、主要任务是常侍(侍奉)、规谏(劝谏天皇)、拾遗补阙(劝谏 , 指出疏漏)的侍从和带刀宿卫以及供奉杂使的内舍人 。

欢迎大家关注本头条号“指尖看日本” , 同时本号招募日本历史、文化、时事趣闻写手 , 详情私信本账号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