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在这道关前并没有雄起,我们今天却把这道关叫天下第一雄关!

提示:我们说 , 文明在于开放和包容 , 越文明越开放 , 越包容越宽广 。 但明朝却在闭关中把这一切都丢了 , 它的背后不仅仅是早年被移入肃州的哈密民众归乡的遥遥无期 , 以及最后一批不愿意信仰伊斯兰教民众逃入肃州改变了当地民族结构 , 并在最终逐渐形成我们今天所说的裕固族 。


明朝在这道关前并没有雄起,我们今天却把这道关叫天下第一雄关!

明朝在这道关前并没有雄起 , 我们今天却把这道关叫天下第一雄关!// //

王夫之 , 明末清初思想家 , 与顾炎武、黄宗羲齐名 。 有著作多部 。 今天 , 我们很多人都喜欢引用的“国恒以弱灭 , 而汉独以强亡”就出自他《后汉书·郡国志》注引《帝王世记》第九条 。 其原语大致意思是这样的:汉末的时候 , 士大夫们想要有出头之日 , 只能通过去边疆打仗捞取政治资本 , 其他的出路基本被朝廷的腐朽给堵死了 。 那些人在边疆捞到了资本 , 有了兵权 , 回来就慢慢坐大 , 时间一久就成了像袁绍、曹操、孙权、刘备这种军阀 。 所以 , 汉朝军力强盛 , 但国家却灭亡了 , 而这在历朝历代似乎是没有过的 。

显然 , 王夫之不是以“国恒以弱灭 , 而汉独以强亡”赞美汉朝的武功的 , 他告诫或者警示明朝统治不要成天打打杀杀的 。 当时 , 明朝面临的情况是 , 内部有造反的李自成、张献忠 , 外国是建立清朝的女真 。 明朝应该和女真议和 , 进而全力对付李自成与张献忠 , 等消灭了李张 , 再将矛头对准女真 。 这是一种“迂回”战术 , 其终极意思是:政治不需要太强硬 , 明朝从建国以来 , 从不接受敢公然与明朝抗礼的平等基础上的和平协议 。 所以 , 有让明朝议和的意思 。

我们不说“汉独以强亡”被后世引用的“效果” 。 在今天一些人看来 , 明朝是一个非常有骨气的朝代 , 但有骨气并不代表“雄” , 或者 , 能够雄得起来 。 嘉峪关 , 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 , 明长城最西端的关口 , 号称“天下第一雄关” 。 明朝在这里就没有雄起来 。


明朝在这道关前并没有雄起,我们今天却把这道关叫天下第一雄关!

明朝在这道关前并没有雄起 , 我们今天却把这道关叫天下第一雄关!// //

明初 , 宋国公、征虏大将军冯胜在班师凯旋途中 , 选址在河西走廊中部 , 东连酒泉、西接玉门、背靠黑山、南临祁连的咽喉要地——嘉峪塬西麓建关 。 明代东部的吐鲁番日渐强大 , 常引兵进犯河西走廊各城 , 嘉峪山隘口为必经之地 。 自建成嘉峪关后 , 这关便为西部国防重地 , 对保障河西地区的安全起着重要作用 。 这道关让气吞山河了一阵子之后 , 让明朝人非常头痛 。 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十一月 , 满速儿汗入寇肃州 , 游击将军芮宁阵亡 , 全军陷没 , 嘉峪关失守 , 此后 , 嘉峪关及其关外就再也见不到明朝的军队了 。

满速儿汗是什么人呢?新疆吐鲁番可汗 , 1501—1543在位 。 速檀·阿黑麻汗的长子 。 笃信伊斯兰教 。 曾以额西丁后裔、库车火者班答吉·火者·他只丁·马黑麻为师 。 据说 , 只用五分之一时间处理朝政 , 其余时间都用于诵读《古兰经》、祷告、作礼拜和赞诵安拉 。 注意研究伊斯兰教法 , 并能背诵《古兰经》 。 曾数次对明朝进行“圣战” , 侵占哈密 , 并常到肃州(今甘肃酒泉)附近劫掠 , 河西走廊一带的人民深受其苦 。

嘉峪关对明朝来说 , 肯定不是将其守住那么简单 , 它牵扯到关外的敦煌、哈密等等地方 , 守住了、放开了 , 就有丝绸之路上的繁荣 , 丢掉了、放弃了 , 相当于自断一条生路 。 最初为了经营这个地方 , 明朝设置了史上有名的关西七卫 , 即在嘉峪关以西(今甘肃西北、青海北部及新疆东部)先后设立安定、阿端、曲先、罕东、沙州、赤斤蒙古、哈密等卫所 。 设立的意义在于屏蔽西陲 , 保证西域往来和入藏的使臣商队等安全通过 , 使明政府可以将国防防御力量专门用以对付蒙古的瓦剌和鞑靼 。

在这条路上 , 明朝也有过曾经的繁荣 , 特别是洪武永乐之间(1368-1424)与西域各国的朝贡贸易尤其兴盛 , 有一年一贡、二年一贡、三年一贡的 , 一批多达数百人 , 朝廷只得限制入关人数 , “闻鸡度关” 。 但这种开关的繁荣充其量不过是戍边将士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短暂辉煌 , 明朝在设立关西七卫之初 , 实际上采取的就是一种不雄的手段 。


明朝在这道关前并没有雄起,我们今天却把这道关叫天下第一雄关!

明朝在这道关前并没有雄起 , 我们今天却把这道关叫天下第一雄关!// //

关西七卫的7个卫所 , 又称“西北七卫”、“蒙古七卫” , 其首领皆为蒙古贵族 , 实际上是7个羁縻卫所 。 羁縻一词出自《史记·司马相如传·索隐》 , 意思是马的络头也;牛的皮靷 , 最早是唐朝对西南少数民族采用怀柔政策 , 承认当地土著贵族 , 封以王侯 , 纳入朝廷管理 。 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民族自治政策 。 这种方法 , 一开始对于强硬或者有骨气的明朝来说就是无奈的 , 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 使7个羁縻卫所所属区域一直不能有效安定下来 , 反反复复 , 最终迫使明朝彻底放弃了它们 。

最初 , 由于关外统治的混乱与昏聩 , 明朝也因为保关 , 进行了大量的移民 , 把关外和人民移入关内的肃州等地 , 明廷不但分给他们田地 , 并且不断给他们送去粮食、种子、布帛、牛具和其他生产工具 , 鼓励他们在苦峪耕种生产 , 以至于被安置地出现了“宾多于主”的状况 。 明廷在解决了哈密卫等内迁人口定居问题的同时 , 也利用移民加强了边防建设 。

但是 , 移民多了 , 社会治安就成了问题 , 经常是“睚眦之忿 , 动见戕杀” , 甚至发生了动乱 。 时间一久 , 明廷的统治者就觉得有些不合算 , 就生产了“闭关”思想 。 明朝开国之初 , 朱元璋拼命修筑长城的防御战略 , 在这里成了大明王朝一个不祥伏笔 , 成为其进入“全封闭”状态的引子 。 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 , 明王朝下令闭关(嘉峪关),将关西平民迁徙到关内 。 他们认为 , 从此 , 西部边境会兵患消弭 , 生活在北京可以高枕无忧了 。

然而 , 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与此前的“怀柔政策”加在一起 , 就是一种退缩的保守和封闭 , 结果使很多事情都陷入僵局和被动 。 这在当时的背景下 , 对哈密而言最直接的反映是宗教独大问题:明代 , 哈密居民信仰佛教和伊斯兰教 。 但随着明朝的内迁 , 这一带很快被完全伊斯兰化了 。 伊斯兰教约于14世纪传入哈密 , 但当时并不是所有的哈密民众都信仰伊斯兰教 。 如:公元1439年 , 哈密忠顺王倒瓦答失里改信伊斯兰教 , 取名“哈力” , 自称“速檀” , 成为哈密王族中第一个改信伊斯兰教者 。 但哈力死后 , 他的弟弟卜列革继位 , 却信奉佛教 。 这种现象说明的不仅是当时哈密民众信什么教只是个人的一种选择、是私事 , 能体现两种宗教各自的空间与势力 。


明朝在这道关前并没有雄起,我们今天却把这道关叫天下第一雄关!

明朝在这道关前并没有雄起 , 我们今天却把这道关叫天下第一雄关!// //

闭关之后 , 明朝彻底失去了对哈密的统治权 , 其结果是不言而喻的 。 而此前 , 由于明朝在“怀柔政策”里的无奈 , 使得公元1481年后 , 占据据哈密的吐鲁番速植阿黑麻用武力推行伊斯兰化 , 哈密伊斯兰教徒逐渐增多 。 公元1513年 , 哈密王拜牙即投附吐鲁番速植满速儿 。 满速儿及其在哈密的代理人 , 用各种手段强迫人民改信伊斯兰教 , 大肆破坏佛教寺院和佛窟 , 对不愿改变信仰的人施以毒刑甚至杀头或驱赶 , 对佛教经典大肆焚烧 。 在一片宗教的恐怖声中 , 伊斯兰教成为哈密占主导地位的宗教 。

我们说 , 文明在于开放和包容 , 越文明越开放 , 越包容越宽广 。 但明朝却在闭关中把这一切都丢了 , 它的背后不仅仅是早年被移入肃州的哈密民众归乡的遥遥无期 , 以及最后一批不愿意信仰伊斯兰教民众逃入肃州改变了当地民族结构 , 并在最终逐渐形成我们今天所说的裕固族 。 为此 , 明朝付出的代价却是嘉峪关以西大片领土被放弃 , 丝绸之路被彻底断绝 , 也丢掉了汉唐时代的宽广胸怀 , 使中国从此刻开始落后于世界 。 也许 , 王夫之的话并不适合明朝 , 后人断章取义有理 。 (文/路生)